如何看待公司招聘要求中的性别歧视?
有的公司在招聘要求中规定要会说方言,有的公司规定星座。此外,招聘平台上还公开写了女性已婚已育,或不低于35岁的要求。我也有过找工作的经历,也符合一些“合理”的要求,比如上面说的年龄限制,非专业岗位要求的专业背景。相比这件事曝光后的兴奋,我感同身受。除了愤怒,我还想深挖:公司肆无忌惮的就业歧视从何而来?因为从事供应链相关工作,接触过很多企业主。说实话,从招聘条件来说,大部分都很正常。偶尔遇到奇怪的事情,老板们也会小范围的说一下,不敢写在招聘公告里。甚至我一度认为就业歧视真的是个例。直到有一次,我在和一个老板谈生意,说到对待员工的态度,老板当时没有发货。我一怒之下脱口而出:公司是我开的,找什么我说了算。我想来,却不想离开!关于这个问题,我后来陆续问了几个老板,或婉转或直接得到了和之前老板一样的答案。2.自信从何而来?我们国家几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史进程,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现在我们虽然和一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也不远了。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增速会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逐渐回落,这是必然趋势,符合经济学原理。再加上连续三年的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影响,虽然“就业难”和“招工难”普遍存在,但就业难仍然占很大比重。老板们能想到以上,大概是因为觉得应聘者和公司的地位不对等,所以可以随意拿。刘备创业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小公司是低薪高风险的,找的是诸葛亮那样的大牛,所以态度很低。做公司老板,虽然不一定比得上刘备,但思想上不是不成熟,在短板业务上一般不会做看不起求职者的事情。所以,如果求职者能力不足或者过分投入,往往面临的是不对等的要求:反正你要,你达不到,就别来,你也不会觉得生气。3、放任或者坚决抵制。那么,如果企业为所欲为,是否正当?一定不能!首先,企业找的是员工,不是相亲对象:两个人谈不拢,可以分了。企业作为跨地域、跨平台甚至跨境的社会群体,本身就有社会责任。说白了,这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而是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事。千万不能草率任性!如果求职者反复碰壁,面对的都是这种定制化的要求,会造成很多负面情绪,带来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其次,从公司内部来说,老板或者公司做出的任何决策,尤其是外部的决策,都是公司软实力的体现,或者说是公司内部文化的输出,同时在内部产生反作用。如果公司的所有员工都知道你要看出生年月,还要算八字,那还指望员工“反思”自己是不是没有这个“信仰”,是不是应该更专注于迎合老板的喜好。这样的公司能发展好吗?最后,软实力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在越来越重视产业链连接范围的当下,头部公司影响上游企业,上市公司影响行业企业。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还包括公司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公司制度、绩效考核、招聘录用等。35岁以下的条件本身就是大公司内部晋升的条件,后面往往会有一项:“条件特别优秀的,年龄可以放宽到40岁(或者45岁)。”作为补充,现在已经成为招聘的公开标准。更可悲的是,求职者已经把这个条件作为自己跳槽的依据,很多人因为年龄的原因,结束了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人呼吁立法解决就业歧视。我认为立法是必要的,但就业歧视涉及的道德层面更多,不是立法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