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肖动物为什么有龙?

龙原型是什么动物,众说纷纭。要解开这个谜,必须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追溯到远古时代。

当原始人类从采集野果和渔猎转向以种植为生时,粮食成为主要食物,收获的数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尚在襁褓中、智慧尚未开发的古人,无法理解和控制自然界中频繁发生的各种灾难,不愿受大自然的摆布,于是希望某些神灵能影响自然的力量来帮助抵御灾难,企图通过祈祷和供奉这些神灵偶像来寻求保护。

在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洪水对人们的威胁很大。所以,渴望有一个能主宰雨水,保护好天气,保证丰收的神,是古代先民最大的愿望。生活在不同地区和环境的古代人类,受到周围不同自然物的益害。因此,人们用不同的物体来代表自然物体的本质和气场。生活在他们周围的一些动物是最常用的造神材料,所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主水神-龙的形象,这个形象是以中国特有的鳄鱼科爬行动物扬子鳄为原型的。

扬子鳄这个曾经和恐龙一起生活了一亿多年,仍然奇迹般地保持着原形的“活化石”是如何被塑造成成龙的?夏商以前,黄河流域的环境就像《水经注》中记载的“绿树成荫,云被烟悬”。这里曾经是一个风景优美,植被丰富的地方。古气象学表明,气候相当温暖和潮湿,所以许多扬子鳄生活。由于扬子鳄狰狞的外表,水陆两栖生活的奇特习性,以及半潜中经常出现的隐秘行踪,古人对它既有敬畏又有敬畏,于是扬子鳄这种在人们眼中威严而神秘的动物成为了主水神形象的必然选择。

龙的神话形象具备了扬子鳄的所有基本特征:1,长满鳞片的身体;2.长长的下颚和头顶上翘的鼻子;3.边缘锋利的圆锥形尖牙;4大而圆的凸出的眼睛;5粗长的尾巴;6.四肢强壮,五指利爪;7.腹部有横条纹。

为了弥补扬子鳄秃尖的尾巴有损神灵形象的缺陷,古人发挥充分的想象力,给它加上角、须、尾鳍,并把背部纵向排列的突起角质刺改造成锯齿状背鳍,拉长身体以渲染气势,丰富装饰效果,于是扬子鳄被塑造成传说中的龙的形象,张牙舞爪,牙齿乱飞。虽然想象中的龙经过艺术夸张后和真实的扬子鳄有很多不同,但对比之下,我们还是能看到扬子鳄的主要特征,比如长颚、尖牙、鳞片、爪子等。

后来由于人为破坏生态,刀耕火种,黄河流域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气候寒冷,导致适合温暖湿润环境的扬子鳄难以生存,逐渐消失(现仅存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因为扬子鳄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存在了,人们记忆中的印象也就淡去了,只剩下祖祖辈辈创造的龙的形象流传下来。于是,龙和扬子鳄成了两个不同的概念,龙形象的由来也变得扑朔迷离。

早期的龙没有角。1987河南濮阳发掘的一座有6000年历史的古墓,曾经发现过一条有蚌壳的龙(扬子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龙形象也是一种头大尾长的爬行动物。角龙的形象可以在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中找到。山西出土的一件龙纹青铜器,外观为上翘的鼻子,张开的嘴,锋利的牙齿,身体两侧的纹饰与扬子鳄一模一样。四川大足南山的云龙石雕是一个生动的无角无眉扬子鳄形象。

汉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龙是张着大嘴,身体弯曲的动物形象。龙这个词的发音是对雷的模仿。古人视龙为雷雨之神,《山海经》中有“雷蛇有神,龙有头。”据一些记载,暴风雨来临时闪电和雷声启发了古人,确定了雷电和龙有密切关系。所以“隆隆”雷声就成了龙这个字的读音。今天,中国南方扬子鳄的俗称仍然是“龙图”和“猪婆龙”。

人的认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古往今来,许多关于龙的记载、传说和民俗都与扬子鳄的生活习性有关。

扬子鳄生活在河流和湖泊的沼泽中。《左传》“深山大泽,生龙蛇。”意思是龙(扬子鳄)和蛇是两种生活环境相似,习性相似的动物。

扬子鳄在水边建了一个迷宫般的地下洞穴。洞穴距离地面2-3米深,平时生活在水中。于是,人们想象出了“龙王住在水下龙宫”的神奇场景。但是,当我看到扬子鳄因为每次发洪水它的洞穴都被破坏而逃跑的时候,我以为是“龙王在兴风作浪”。我不知道扬子鳄也是洪水的受害者。

扬子鳄以鱼、青蛙、贻贝等为食。蚌壳里有许多珍珠。鳄鱼天性凶残,饿久了会自相残杀。有人看到扬子鳄争蚌,嘴里吐出珍珠,就有了“二龙戏珠”的说法。

扬子鳄在六月交配,七月产卵。雄性鳄鱼通过吠叫寻找雌性鳄鱼(鳄鱼是唯一会吠叫的爬行动物),每年6月是黄河流域多雨夏季的开始,所以人们把扬子鳄的大叫声与风雨的来临联系起来,认为“龙可以呼风唤雨”。

在《说文解字》中,描述了“龙...春分升天,秋分潜。”世界上只有两种鳄鱼,扬子鳄和密西西比鳄,生活在温带,需要冬眠。因为气候的原因,它们每年初冬都会进入冬眠。春天(农历二月)大地解冻,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它们开始外出活动。同时,当黄河流域开始下雨时,祖先们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祭祀“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龙是祭祀文化的特定产物。古书上说:“水是龙。”可见,龙是作为主水神(传说中的龙王)而被创造的,龙与古代氏族社会图腾崇拜有关的说法并无充分依据。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华古代民族的所有氏族都以中国姓氏为标志,没有使用动物图形作为符号的记载。古代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很低,不会逻辑思维。他们只能通过类比和再现来理解事物。古代祖先很难创造出一个融合了各种动物特征的虚拟动物形象。所以,龙不是虚拟动物。《尔雅义》中说龙有“九象”(角如鹿,颈如蛇,爪如鹰...),是指龙的局部形状与某些动物相似,但并不特指龙是由九种动物的特征组合而成。甚至古代外国民族的崇拜符号也是真实动物(鹰、虎等)的形象。)或者人兽结合(斯芬克斯)。

龙在十二生肖中与其他动物一起出现是很自然的,因为在夏商以前,古人所指的龙是真正的扬子鳄,而鳄鱼是世界各地人们密切关注和崇拜的动物之一,埃及和希腊的十二生肖中都有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