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有关黄河的信息
黄河从源头上游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全长3472公里。中游为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河长1206 km。桃花峪以下是下游,河长786公里。(关于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有多种意见,此处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自东向西横贯中国,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654,38+0.000公里,总面积752443平方公里。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 m3/s,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77 mm,流域人均水量593 m3,耕地亩产水量324 m3。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年最大输沙量3965438+1亿吨(1933),最大含沙量920kg/m3(1977)。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654.38+0.6亿吨,平均含沙量35 kg/m3。
黄河典故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与黄河有关的奇闻轶事很多,都与其水文地理特点有关。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这个成语指的是能够起到支柱作用的坚强的人或团体,就像屹立在黄河洪流中的一座顶梁柱。中流砥柱山其实是一块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座石岛,人称“中流砥柱”或“中流砥柱”。黄河水流入峡谷,被河两岸的岩石捆绑成一条狭窄的溪流,冲到石柱前,形成一个急速的漩涡,分裂成两股溪流,离开三门峡河谷。场面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是航运的主要通道。但在三门峡段,经常有人触礁。连水底的山都叫“米堆”“粮堆”。当后面的船到达这个点时,船夫下船并把它拉过来。传说中的柱子是用来平息河水的波涛的,但在船工眼里,它是航标。石头上原本刻着“跟我来”的字样,意思是向它驶去。只要船朝它驶来,在它即将撞上的时候,柱子前面的波浪就会回到水里,正好把船推到一个安全的航道上,非常神奇。
说起黄河航运,它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败于晋而泛舟”的记载。西汉和唐朝都以长安为都城,并利用黄河和渭水水道连接运河和江淮,使长安成为交通便利的国际大都市。而黄河上中游险滩多,水流急,中下游泥沙多,不利于通航。清末以来,公路、铁路兴起,水路长期不整合,黄河水路衰落。
历史上有“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但是黄河的水能变清吗?黄河水在青海河段很清澈,但流经黄土高原后,支流带来大量泥沙。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造成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目前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都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虽然长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减少了50%的泥沙,但下游仍有8亿吨,黄河仍无法清淤。做圣人很难。圣人出,黄河先治,这句话改成“圣人出,黄河清出”。
一条鲤鱼跃龙门――爬上社会阶梯
“鲤鱼跃龙门”。龙门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壶口瀑布以北65公里处。龙门以南是开阔的关中平原。黄河水从狭窄的龙门口进入宽阔的河床,河道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因为它的东龙门山和它的西凉山各施脊,相互靠近,成为一个宽度只有100米的狭窄门户,束缚了河流,形成了湍急的水流。每当汛期,水位上涨,窄谷过后,山谷变宽,水位急剧下降,落差很大,所以有“龙门三落水”之说。“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指的就是在这里跳。都说小鲤鱼不畏艰险,争先恐后地跳成龙的门。会跳的马上变成成龙。只有那些不屈不挠的鲤鱼,才能最终成为成龙。千百年来,这个传说也激励着炎黄子孙奋力拼搏,奋斗不息。古人认为这龙门峡是大禹开的,所以又叫“禹门口”。
黄河有许多弯道,被称为“黄河九曲”。黄河在黄土高原上拐了许多大弯,咆哮而去。留下信天游的高亢民谣依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你知道吗?世界上黄河有多少个海湾?世界上有99个黄河海湾……”。古代“九”“九十九”意为“多”,表示黄河多弯。从源头到黄河口,有许多大弯。干流有六大大弯,小弯较多,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有三个,90度有两个,45度有1个。黄河总的走向形成一个曲折的弯道,总的流向仍然是由西向东。源头到河口直线距离只有2068公里,但实际流量为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黄河有一个马蹄形的弯道,叫“河套”。俗话说“黄河多灾多难,富不过一集”。这里说的集是指河套地区。原本自西向东的黄河,从甘肃到宁夏中卫,沿贺兰山向北,再向东到内蒙古何琳。它在托克托县境内突然掉头,沿着吕梁山向南,拐了一个大弯。这个独特的大弯就像一个大布罩在宁蒙平原上,所以人们称之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至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南至鄂尔多斯高原,北至狼山、大青山,贯穿宁夏、内蒙古。宁夏的一部分叫陶西,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古被称为陶冬,分为前集和后集,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江面宽阔,水流平缓。人们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从黄河引水,形成了黄河灌区,使粮棉富足,“塞上江南”。
“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这句话的原意是你受了很多委屈,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掉。其实无论谁跳进黄河,你都摆脱不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其丰富的泥沙而闻名。中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第七”来形容黄河的含沙量情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5公斤。它的沙量在世界河流中是独一无二的。同时,黄河里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候河水甚至会变成泥浆,真的很难洗在身上。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入海洋,一去不复返”,这首诗讲的是黄河从西边遥远的天边奔涌而出,滚滚东流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如何移天”常被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于河两岸地面的河流,也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从含沙量大的河流到河谷开阔、坡度小、水流平缓的河流,大量泥沙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抬高。为了防止水毁,河两岸的堤坝也不断加高,河床长期高于河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到下游后,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逐年抬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著名的“悬河”。目前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米,但在河南封丘县曹刚高达10米。真是“黄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因为河水高于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就成了淮河和海河的分水岭。严格来说,黄河两岸已经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三门峡
“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的由来。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大平原前的最后一个峡谷,也是最危险的峡谷。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边石墙陡峭。河里的两个石岛把急流分成三股。人们将这三条水道分别称为“曼门”、“沈门”、“鬼门”,故名“三门峡”。鬼门关、沈门的水险恶,仿佛只有鬼神才能通过;而人门稍慢,但也深且快,舟楫难行。现在,“三大自然灾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跨越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丝带,连接着山西和河南两省。这是黄河干流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57开工。
“我们应该好好治理黄河”——毛泽东。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水流湍急,河荡规模大,导致黄淮黄海之间大面积地区灾害频发,灾情惨痛。历代统治者都把河道治理当作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冶黄工作。毛泽东在1952第一次进京视察时,选择了黄河,并在1855把兰考东坝头铜瓦箱决口作为视察重点。他从济南历口到徐州黄河故道,兰考到开封北郊柳园口,从邙山脚下到黄河北岸的人民胜利渠。在这次视察中,毛泽东要求“我们一定要搞好黄河”。
渭河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水镜是渭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宁夏。两条河流在Xi高陵县张村交汇。众所周知的成语“截然不同”来源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说的是在水镜和渭水的交汇处,清浊分明,界限分明而不混杂,用来形容界限分明。古人认为荆水浊,渭水清。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写过《秋雨叹》:“浊水与清水有何分别?”这个成语大概就是雏形了。那么,你还能看到一江清水浊水一起流,两江交汇处互不相容的景观吗?还是有可能的。然而,当我们来到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时,我们看到的是渭河在水镜河中是浑浊的。很多专家亲自去实地,看到了清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把这个成语解释为“泾河清澈,渭河混杂,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澈浑浊。”也有人就此写文章,认为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清浊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古人是不是真的错了?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河从甘肃的五树山流入陕西,汇入黄河,流经的土地是八百里的关中平原和秦川。水镜流经黄土高原,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的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水镜大于渭水。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泥沙3.04亿吨,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196 kg。在并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输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千克/立方米。从数字上看,它仍然是泥泞和清澈的,尤其是在旱季。但近代以来,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的矿物成分,当渭河含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 kg时,水色会呈红黄色。从表面上看,明显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渭水的颜色比泾水更深。不是古人做错了,是后人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这个成语,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现在,当地人准备开发这一旅游资源,用游艇把游客带到“与众不同”的地方。
——典故和名篇。
紫气东来周昭王二十年,殷奉命过函谷关。当他看到东方的紫气和云中冒着热气的云朵时,他登上了关前的土堆,向外望去。他看见一个老人(老子)骑着一头青牛从东边过来。我在这里帮老子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后人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将殷高耸的土墩命名为“观空台”,并在土墩上修建了一座高30余尺的“观紫楼”,寓意“紫气东来”。
公元前655年,想用的办法来伐郭。有一个叫公的医生,曾向提出忠告,说和他的关系就像唇齿相依,表里如一。嘴唇脱皮,牙齿会觉得冷。郭郭是郭玉的屏障。果果死了,郭玉也会随之而死。愚公拒绝听从龚的话,答应晋国采取的道路。结果晋国灭了郭之后,又回到了李,灭了豫州。
战国时期齐国的儿子,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以其才华和日益增长的声望而闻名。秦国的赵浩棋知道了这件事,就崇拜它。后来秦王手下有人嫉妒。赵浩棋囚禁了孟尝君,并试图杀死他。于是派人向赵的王求助。Yuki想要狐狸和白色的皮毛。在孟尝君有人可以为狗偷窃。他们晚上去秦公,学着给狗偷东西,所以运气好。幸嵇为王,得免。孟尝君向东飞,想离开函谷关。王召后悔了,人们争相追逐。当时法门紧闭:鸡啼出客。孟尝君在午夜被关闭,担心人们会赶上他。一些客人会啼叫,所以他们学会了啼叫,孟尝君通过了海关。
周武王在赵周去世后,他的儿子成为年轻的国王,武王的兄弟周公旦和召公被用来协助政府。当时天下极不安定,周、赵决定将陕西一分为二(陕西具体位置划分,《水经注》说以陕城或陕陌为界,括号内记载说以陕西为原界)。这样周公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防备商朝遗民的叛乱,稳定东方新开发的地方。召公的责任是进一步发展黄河中游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大后方,为周朝进一步开疆拓土解除后顾之忧。古籍中的“陕西”一词,指的是陕西县的西部。元明以后,陕西省的名称也源于此。
召公留下他对周公的爱,叫他治理陕西,召公治理陕西西部县。相传他下乡时,在田里处理民政。当地官员要求群众腾出房屋供他休息,并为他煮茶做饭。他立即阻止他说:“这不是我的第一个君主学习王召公还在李唐树下接受民事案件,并通过审理诉讼判他入狱。他秉公决策,使百姓无冤无仇,把他掌管的土地管理得有条不紊,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召公死后,人们怀念他的政绩和梨树,写下了甘棠的诗。在甘棠绿荫葱茏的树下,留下了召公的体恤民情、仁义之心,也留下了“召公遗风”的千古美谈。
石昊村唐元年(公元758年),杜甫因涉房官案被贬化州从军,由洛阳迁至化州。这时,安史之乱期间,我在石昊村(今陕西县观音寺镇干浩村)过夜时,发现这里征兵的残苦比我在新安看到的还要惨。白天不抓兵,晚上抓。他亲眼目睹一个老翁翻墙逃走,老婆婆苦苦哀求,道出了家族的不幸:“三人守邺城,两人战死——”这让人唏嘘不已,更激发了杜甫忧国忧民,屈尊俯就弱者的高尚情操,于是写下了著名的诗句“石昊当官”:黄昏时分,有当官的夜间抓人。老人翻墙走了,老婆婆出去看。官员们为什么生气?女人哭又何苦呢!听妇人言,“三人镇守邺城。一人附书,两人战死。那些苟且偷生的人,逝者已矣!房间里没有人,只有一个婴儿和一个孙子。还有奶奶没去,也没有裙子进出。老妪虽弱,请官夜归来。”我急着去伺候厉中河和杨,但我还得准备早上的做饭。“夜是漫长而寂静的,像是哭泣和窒息。黎明将升到未来,留下老人一个人。
渑池盟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钱颇配赵拜戚友公为宰相。蔺相如在赵国做官的时候,命令苗贤放弃家人。赵惠文为王时,得楚,得崔。秦国的赵浩棋骗走了十五座城市的财货。赵王推荐苗贤,派蔺相如去秦国。相如不负使命,不仅挫败了秦王的阴谋,还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赵王以为贤医不辱诸侯,拜为大夫。秦不给赵,赵不给秦弼,拔石城。明年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要在西河外的渑池见他。王召害怕秦,所以他想阻止。廉颇、蔺相如曰:“不可为之,可见赵胆小懦弱。”。王召紧随其后,亦步亦趋。廉颇派他到了边境,对王说:“王,你去把在道观里遇到的礼物还了。也就30天。”。如果你在30天内不还钱,请让王子做国王,这样才能彻底摧毁秦王。王得,遂与渑池。秦王大喝一声,说:“我听了赵王的好声音,所以请问秦瑟。”。王召鼓和竖琴。《秦帝国第一书》说:“某日秦王与赵王饮酒,令赵王击鼓奏乐。”。蔺相如说:“赵王暗中听说秦王是秦国的声音,就邀请秦国向他进贡娱乐。”。秦王大怒,不许。于是他们上前跪下邀请秦王。秦王拒绝罢工。相如说:“不出五步,相如就能脖子上洒血了!”左想右想如刃,右想如掴。于是秦王不高兴了,挨了一拳。比如,顾昭在《建议赵前》一书中说:“某日,秦王击赵王”。秦国的大臣们说:“请把赵国的十五城作为秦国的生日。”蔺相如还说:“请以秦都咸阳为生日。”秦王其实也喝过酒,但最后也打不过赵。赵翼生有兵等候秦,但秦不敢动。
参考资料:
黄河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