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梵高。

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 3月30日-1890 7月29日。

荷兰人,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梵高抛弃了所有习得的知识,无视学院派所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理性。在他眼里,只有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他陶醉其中,忘物忘我。他把世间万物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成为一名高度个性化的画家,仅在去世前八年。

梵高没有受过多少绘画方面的正规训练。他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得到画布、油画颜料和绘画工具,他不断地处于精神矛盾的状态,他承受着追求艺术完美的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生病的直接原因,也为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感兴趣的是真实感受的再现,即他想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自己的作品归为不同于印象派画家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达自己,我更自由地使用颜色。”其实不仅仅是颜色,连透视、形状、比例都变了,以此来表现一种极其痛苦却又非常真实的与世界的关系。

梵高是一个真正有使命感的艺术家,这也是自称表现主义的艺术家的一个特点。梵高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总结了这种感受:“我为之冒着生命危险;因为它,我一半的理智崩溃了;但是没关系..."。

梵高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即艺术应该关心现实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梵高37岁自杀。作为一名艺术家,直到去世前不久,他才因其震撼人心、富有想象力的画作赢得了评论家的赞誉。

梵高去世后的几年内,一些画家开始模仿他的绘画方法。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他们不能如实反映现实。这种创作态度被称为表现主义,并被证明是现代绘画中的一种持久趋势。

虽然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都成为了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和极度个性化艺术家的典范,但很难想象他们的个人特征有多大的不同。高更是一个抨击传统观念的人。他的语言刻薄、愤世嫉俗、冷漠,有时还很粗鲁。而梵高则充满了一种对艺术家天真、热情、深沉的爱。在他有了人生经历之后,这份热爱让他成为了一名艺术品经销商,并有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之后成为了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1880开始学习绘画,后来在布鲁塞尔、海牙、安特卫普学习。他于1886年来到巴黎,在那里他遇到了劳特雷克、修拉、西内克、高更以及最初的印象派成员。

梵高在巴黎遇到印象派画家后,他的调色板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是颜色,灿烂而不协调的颜色。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派有着本质的不同。即使他使用了印象派的手法,但由于他对人与自然独特的观察能力,他的结论是非婆罗门的。一直都是这样。

作品

1.夜晚的咖啡馆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生活的世界,来自他认识的人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者一个孩子做出的简单反应。他写给弟弟西奥的信是艺术家写的最感人的故事。信中表现出他高度敏感的感知,完全符合他的情绪反应。他敏锐地意识到他正在获得效果,这是通过黄色或蓝色实现的。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概念都是用来表达他对人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在表达过程中的快乐,但他对深色非常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他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的方式来表达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天花板、红色墙壁和不协调的绿色家具组成的噩梦。金黄色的地板呈现垂直透视,以不可思议的力量进入红色背景。反过来,红色背景也与之实力相当地竞争。这幅画是空间的透视和试图摧毁它的侵略性色彩之间不可调和的斗争。结果就是幽闭恐惧症和压迫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对透视作为幻想表达手段的探索,但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的力量。

2.星光灿烂的夜晚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觉,超越了拜占庭或罗马艺术家表达基督教伟大神秘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爆炸的星星与那个时代的太空探索关系更密切,而不是与神秘信仰的时代。但是,这种错觉是花了很大功夫的准确笔法造成的。当我们理解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时,我们往往会将其与勇敢的笔触联系在一起。是奔放,还是火焰般的笔触,来源于直觉或自发的表现,不受理性思维过程或严谨技法的束缚。梵高画作的独创性在于他的超自然体验,或者至少是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个谨慎的笔触来证明。这种笔法就像一个艺术家绞尽脑汁,准确地复制他正在观察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的,因为梵高是一个画出他所看到的东西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也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近又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16世纪风景画家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技法中看出,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来源是一些印象派的风景画。高大的杨树颤抖着,在我们面前缓缓漂浮;山谷中的小村庄在尖塔教堂的保护下安全地生活着;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都在“末日审判”中旋转爆炸。这不是对人的最终判断,而是对太阳系的最终判断。这幅作品是1889年6月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第二次精神崩溃后,他住进了这家疗养院。在那里,他的病时好时坏,在意识清醒、情绪饱满的时候,他一直在画画。颜色以蓝色和紫色为主,星星的黄色有规律地跳动着。前景中深绿色和棕色的杨树意味着环绕世界的无边无际的夜晚。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同时代的艺术家中并不多见。他对人热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的要画肖像。他像研究自然一样研究人,从最初的素描到他在1890年自杀前几个月画的最后一幅自画像。它忠实地展现了疯狂的人凝视的可怕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子,或者一个控制不了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画不出这么有分寸有技巧的画。在不同层次的蓝色中,一些有节奏的线条衬托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结实的躯干。画中的一切都是蓝色或蓝绿色的,除了深色的衬衫和长着红胡子的头。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色彩和节奏的组合,以及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对造型手段掌握得非常好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在完全清醒时也能记录下自己的精神疾病。

3.“成群的乌鸦在麦田里飞翔”

在这幅画中,仍然有他那种人们熟悉的独特的金色,但却充满了焦虑和阴郁。乌云密布的厚重蓝天压着金黄的麦田,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群乱糟糟的乌鸦低飞,起伏的地平线,剧烈跳动的笔画,更增添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其动荡,绿色的小路在黄色的麦田里深入远方,更增添了焦虑和激动。这幅画处处透露着紧张和不祥的预兆,仿佛是一本由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声的自杀书。就在第二天,他来到这片麦田,射中了自己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