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角落:小女孩普普的三个特点令人发指。
有人说这是一部悬疑剧,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全程没有推理的悬疑剧,因为对每个角色心理的详细描述,比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和未知的发展线更精彩。
影片中,三个孩子时而深思熟虑,令人发指,时而在简单的小细节中受挫。人性的多面性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背后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每一个人物的刻画和心理环境都细致到了极致,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呼吸都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他内心不为人知的一面。
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小女孩普普,弹幕上最常见的词是“这个女孩不简单”。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她是一个多么不简单的孩子。
当阎良带着普普去敲朱朝阳家的门时,普普的言行总是透露出她在刻意保持距离,虽然她喊的是“朝阳哥”。当阎良告诉朱朝阳他们在加油站偷东西时,普普在桌子底下踢了阎良一脚,建议他不要说太多。这个细节足以说明普普是有思想的,有防范意识的,尤其是对于不熟悉的人,最好观望一下。
我们总喜欢用单纯来形容孩子,因为单纯是一种原始的天性,单纯的人往往不喜欢或者不把阴暗面和自己相信的东西结合起来。
但单纯不是幼稚,也不是无知。普普有孩子单纯的一面,但她不会因此放松警惕。这样的孩子有利也有弊。
受益端:
防御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建立一个孩子完全的独立和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就像荒野大草原上的弱肉强食,外界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干扰极大,没有哪个家长能24小时保护他们,所以只有让他们具备识别危险的能力,才能帮助他们成长,适应环境。
缺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于防御是不自信的表现。用一个看似坚定的外壳把自己的心紧紧包裹起来,很难和人敞开心扉。照顾好你自己。如果和这样的人相处,你不仅会觉得很累,还会出现“我真心待你,你却总是怀疑我”的情况。
在福利院,只有普普和阎良说话。对于一个叛逆的孩子来说,一个温暖的关心可以让他付出一切,这也为普普有30万元给弟弟做手术铺平了道路。阎良就是这么敬业。
全剧最大的亮点,一定要属普娜一开口的谎言。除了小演员本身的演技值得称道,还得引起人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生存,撒谎成了大多数人的套路,但大多数都是无伤大雅的。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一个谎言背后一定有10甚至更多的谎言。如果不是有思想的人,不经意的谎言很容易被揭穿。但是普普不同。当她用孩子天真无邪的样子,心平气和地说出那些谎言的时候,恐怕很少有人会多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从“目击者”变成“勒索”凶手。
而最可怕的是,谎言是会传染的。例如,朱朝阳就是一个例子。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学生跟了普普很久,在感受到编织谎言的“好处”后,他甚至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谎言。当一个人的心里因为各种谎言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秘密时,心里就会有各种自责的声音,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重,引发很多心理疾病。
朱晶晶坠落的场景充分显示了普普自以为是的人的设计。她要为朝阳的哥哥背黑锅。她认为只要朱晶晶“害怕”,朱朝阳就能在父母离婚、父亲再婚、继母嫌弃他、父亲不重视他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中获得平衡。
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在某些方面是最可悲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我想”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负担和压力,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我想”在当事人眼里可能真的是多余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普普的出发点是好的,她不希望弟弟朝阳受委屈。
但这样的人也会因为强烈的自我主张意识而做出无底线的行为。比如小狗把朱晶晶骗到五楼的杂货铺后,警告他,吓唬他,甚至不让他离开,导致朱晶晶兴奋地爬上了阳台,小孩子之间的争吵也不会上升到威胁死亡的地步,但问题是朱朝阳的突然出现。
朱朝阳讨厌朱晶晶吗?也许不是。他恨的是这辈子没多少机会和他相处的妹妹,而是他的家庭状况,所以他从来没想过要让朱晶晶“消失”。但是,因为普普自己很委屈,他突然有一种“别人都受不了,我还在忍什么”的冲动朱晶晶挂在窗外的撕破的裙子,以及随后的哭声,让我怀疑朱晶晶当时没有直接掉下去,而是在朱朝阳躺在窗边没有选择伸出援手后死去的。
想来,剧中很多细节的处理都让人感到无比恐惧。每个成年人都曾经是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会在花花世界里重新定义自己。我们不能以自我意识来判断是对是错,也不能干预事态的发展,但我们可以从影视情节中去思考和探究其背后的寓意。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