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星座儿童药品包装_十二星座包装的产品
Mg是毫克的意思,1毫克是一克的千分之一。
片剂规格为0.125g,即125mg;
按照30mg/KG的体重,也就是三个月以下的宝宝,每公斤服用30mg的药,比如宝宝体重3公斤,服用90 mg的药,服用3/4片左右。
扩展数据
吃药的常见错误:
1,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吃,会耽误病情,危及生命。
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保健。一些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担心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渴望健康。他们误以为保健食品对疾病有直接疗效,把保健食品当药吃。
对此,丁丽霞表示,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为目的,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老年朋友把保健品当成救命稻草,擅自停药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会耽误病情。
中国药学会普及安全用药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刘惠阳表示,慢性病患者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要盲目相信保健食品和降血压、降血糖仪器可以替代药物,以免引起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
2.误区二:多种药物叠加对身体有害。
感冒的小王为了尽快缓解症状,不影响面试,胡乱吃了三片感冒药,导致血尿,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生病的时候多吃点药,效果会更强,好的更快。
刘桂阳表示,市民在购买药品时,要注意含有相同成分的药品不要重复服用。比如很多中成药,表面上是中药,实际上是中西药混合制剂。比如降糖药消渴丸,就含有西药成分格列本脲。与其他降糖药合用时,剂量叠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误区三:随意增加换药量要小心。
人们普遍缺乏安全用药知识,家庭用药存在一些误区,如随意增减剂量,随意换药等。丁丽霞介绍,很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吃药,只有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后才吃药,症状一消失就停药,但是很危险。
大多数降压药一般需要1周左右才能达到最大疗效。突然加大剂量或改用其他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波动更大,增加中风、心肌梗死、肾脏损害的风险,使病情加重。
抗菌药物的使用也存在患者随意加药、随意换药的现象。众所周知,抗菌药物的疗效取决于有效血药浓度和疗程。如果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和疗程,细菌不会被完全杀灭,反而会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4.误区四:药物存放太随便,孩子误服,危害身体健康。
一对4岁的* *姐妹,因为在家玩耍时不慎吸毒,被紧急送进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经过一夜的抢救,他们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近年来,儿童误服药物导致中毒事件屡见不鲜,而家中随意存放药物是儿童误服药物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儿童药通常会添加甜味剂来掩盖苦味,方便孩子服用。但是因为口感好,很容易让孩子把它当成饮料来喝。
针对上述情况,丁丽霞建议,家长在购买儿童用药时,首先选择有儿童保护套的药物,这样不容易被儿童打开;一定要把药存放在儿童看不到、拿不到的地方,最好锁起来。
5.误区五:盲目相信OTC认为没有副作用。
女白领被蚊子咬了涂风油精。结果他们半边脸都肿了。经诊断,患者过敏,风油精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接触性皮炎。刘桂阳说,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相比,安全性更高,不易引起耐药性或耐受性。但非处方药本身就是药物,并不是绝对没有不良反应。
刘桂阳强调,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服用,不得擅自增加剂量或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途径。比如常用的胃动力药吗丁啉,长期使用是安全的,但对消化道出血和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禁用,因为会加重病情,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要注意。
6.误区六:成瘾性药物应与滥用导致的依赖性区分开来。
大家都知道麻醉止痛药会导致毒瘾。事实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毒品,如果长期服用,也会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
“一些家里必备的药物,比如止痛药、镇咳药,这些和我们生活最接近的药物,也含有成瘾性成分。如果不遵医嘱随意服用,很容易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毒瘾。”刘桂阳说,常用的镇咳复方甘草片如果含有阿片类物质,长期服用可能会上瘾。一般来说,他们必须停止服用这些药物长达五天。
他提醒,在正常合理的范围内服药,对病情会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处方或药品说明书服用,不要重复添加,以免导致成瘾。
7.误区七:怕伤宝宝不敢吃药,过于谨慎是不可取的。
怀孕了,除了生下新生命的喜悦和期待,或多或少还伴随着焦虑,生怕稍有差池就会伤害到子宫里的胎儿。特别是准妈妈生病了,怕伤到宝宝,坚决扛着,不肯吃药。
刘宇阳表示,目前我国对孕妇的用药借用了美国药监局制定的标准,根据药物的不同危害进行分类,如甲类药物:对孕妇安全,对胚胎和胎儿无害,如适当的维生素A和C;乙类药物: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基本无害,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被孕妇使用。孕妇吸毒最危险的时期是怀孕开始后的前三个月。此时的胎儿正处于发育成型阶段,最容易受到药物攻击,造成畸形和流产。所以,这期间尽量不要用任何药物。”刘宇阳说。
8.误区八:过于片面地认识中医是不正确的,中医安全无毒。
近年来,中医养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很多人认为中药安全,没有副作用。
对此,刘桂阳解释说,药物的双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喜欢购买中药进行治疗和保健的人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容易因辨证不准、重复用药和过度滥用而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症状加重,尤其是基础疾病患者、老人、儿童和孕妇,一不小心就更容易自残。
比如有的人一觉得有点腰疼就吃六味地黄丸来弥补。其实六味地黄丸并不适合所有人。年轻人或肝脾湿热、肺热者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仅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黄等现象,甚至可能加重原有病情。
9.误区九:药图使用方便,隐患多。
一般来说,药要用开水冲服,但有些人为了方便,会用咖啡、果汁、牛奶等饮料冲服。事实上,服用药物与咖啡、饮料、牛奶等。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影响健康。
刘宇阳说,布洛芬等解热镇痛感冒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用咖啡服药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容易诱发胃出血和胃穿孔。
有些人太苦,不能用饮料或牛奶代替开水服药。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建议与药物同服。
10,误区十:发烧用抗菌药物,不遵医嘱生病。
身边很多人感冒发烧都会自己用抗菌药物,但是发烧不代表感染,更不代表细菌感染。据媒体报道,一名6岁女童起初因感冒发烧,却因滥用抗生素引发“药物热”。结果她被高烧纠缠了一个多月。
刘桂阳说,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传染性,还有结缔组织病、肿瘤、药物热。抗菌药物只能杀死或抑制细菌。当没有细菌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感冒初期服用抗菌药物,不仅对治疗无益,还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
“而且,抗菌药物有很多种。孩子生病后,家长不能擅自用药。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由医生决定。尽量用窄谱抗生素,不要用广谱抗生素,尽量不要一起用。”刘宇阳强调说。
百度百科-MG
人民网-吃药也需要正确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