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星术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人气”。这个问题的背后,一定有某种心理因素或者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是的,甚至,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占星术,比如古代为国家大事做决策,或者对一个人未来的运气做预测,最近在中国,在中学生中,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的大学女生)中,“星座文化”极其流行。市面上很多相关的杂志和书籍都是和这方面有关的,而且还挺受欢迎,所以网上的资料比较多。这背后一定有一定的道理,虽然可能不是科学或天文学的道理。作为一名天文历史学家,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保守的。我觉得归根结底是人类“预知未来”的古老欲望。再严格的科学训练,恐怕也很难对“预知未来”的诱惑完全无动于衷。虽然有人做了进一步的思考,但结论是,如果人类真的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生活将成为一场噩梦。但实际上,人类还没有获得预测未来的能力,所以这种欲望仍然可以继续诱惑我们。
另一方面,占星术并不是唯一声称能够“预测未来”的方法。占星术为什么这么受欢迎?那就要考虑文化因素了。星座与命运的关系之类的东西,本质上和中国古代的八字算命是一样的,只是星座理论来自西方,和很多神话联系在一起,加上精美的艺术形象点缀,看起来洋气又好看,一些出版物更是火上浇油。相比之下,八字算命缺少神话和艺术的辅助,长期被打上“迷信”的烙印,既庸俗又低劣。于是,很多年轻女性喜欢在各种场合谈论星座,以为这样会显得相当“有文化”,但实际上只是表现出自己的幼稚,真的很让人同情。
站在科学理性的立场上,你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星座文化”现象,未必能完全用科学理性的理由来解释或解决。因为人作为人,不仅仅是靠理性就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情感需求也有道理。而“星座文化”或许恰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正如有些人所说,是安抚心灵最温柔的一面。面对这种需求,科学的理性和理性的分析都会显得生硬无力。至于为什么女大学生特别热衷于此,或许可以从社会建构的性别特征中得到一些解释。而且,你把“文化”这个词放在引号里。其实你只是把文化限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认为符合那些要求的人就是有文化的。但是,从另一个立场来看,文化不应该是,或者说应该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有适合情感需求的部分吗?
我同意这一点没有困难。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占星家和算命师曾经长期占据安抚人心的位置。现在有了专业的心理医生,前两者还没有完全释放这个定位。
我呢,给文化打个引号,当然是指狭义的文化。否则,傻子有傻子的文化,文盲有文盲的文化。那些女生会愿意在那种场合接受这么宽泛的解释吗?在那种场合(比如在电视镜头前),他们原本是想显得自己文化狭隘。
■那我们来说说文化问题。其实你做出的判断也可能是没有根据的,你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做出不同的分析和解释。首先,文化,尤其是体现在公共场合的文化,往往被很多社会压力扭曲和表现出来。比如一个女生在上海交大科学史考研面试时,可能更愿意再现你说的科学理性文化。但在内心深处,或许,你说的很多女生,会更倾向于那种与星座相关的文化,把它当成一种对自己内心并不真正喜欢的那种科学理性文化的对抗,至少认为自己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且,当很多认同星座文化的人聚在一起,这种星座文化就成了他们彼此认同的一个标准,他们也不会羞于表现出对这种不科学不理性的文化的喜爱,甚至会认为不了解这种文化是一种“没教养”的表现。事实上,很多热衷于谈论星座问题的人,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星座预测行事,而只是在影响其决策的诸多因素中增加了一个思考的维度,并将这种热情作为识别“同路人”的标准。这也是代沟现象的明显表现。这些现象难道不值得星占学中的文化研究者去探究其存在的原因和合理性吗?这种讨论,本质上也超越了狭义的占星学。
伪科学确实有很多功能,包括你提到的鉴别同行的功能。但我觉得这里的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星座文化”和科学理性文化的区别。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其实就是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
科学家当然不希望看到占星术到处传播。例如,1975年,鲍克、杰罗姆和库尔茨起草了一份攻击占星术的声明,包括1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92名著名科学家在声明上签名。声明提出了占星术是伪科学的三个理由:第一,它曾经是巫术;二是缺乏物理基础;第三,人们认为只是为了寻求安慰。然而,也有科学哲学家站出来为占星术辩护——这些东西你应该很熟悉。
在这场更高层次的辩论中,双方其实都很清楚占星术是什么,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那些为占星术辩护的科学哲学家不会真的依靠占星术来指导他们的行动。但到了大众身上,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误导,产生幻觉,让人觉得占星术可能在一般意义上“有点道理”。
说到伪科学,我觉得一般的占星术和我们之前说的“星座文化”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在承认伪科学也有一些人类需要的功能的前提下,我同意反对占星术是伪科学。但是很多前面提到的“星座文化”的爱好者并不把它当成科学之类的东西。标准伪科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鼓吹明显不是科学的东西。虽然“星座文化”与占星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现在很多粉丝更多的是把它当作娱乐和精神慰藉,而不是对命运和未来的严格预测。“有点道理”的感觉和他(她)对科学道理的感觉不一定一样。因此,我们不必对此感到恐慌。补充一些科学没有的功能,可能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就像历史和现实中科学无法取代宗教一样,天文学也可能无法取代“星座文化”,这本来可以是共存的两件事(当然也有一些冲突)。当然,科学家宣传科学,反对伪科学也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在公众中普及科学理性的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将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如果操之过急,一开头就把这当成一种娱乐“星座文化”,可能会引发更多适得其反的冲突。所以,把重点放在对直接害人、严重危害社会的伪科学的分析和揭露上,放弃“星座文化”,多从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可能更合适。
看到你这么好心为“星座文化”求情,那些MM真的要谢谢你了!但是,我从来不主张以“星座文化”为出发点——只要我心里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或者伪科学),知道他们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我就不会被误导。这让我想起了昨天的讲座“日常生活中的伪科学——如何面对?”演讲过程中,有观众问:据说有个大影星和大导演分手,是因为大影星逼大导演娶她;而她这样做,是因为听从了算命先生的“指导”。这是被伪科学误打误撞的例子吗?我回答:如果真有这种事,那确实是被伪科学误人子弟的例子——如果大电影明星早点来这里听课,就不会这样了!观众突然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