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羔羊》的现实信息
在中国的绘画中,羊是蛮夷的贡品,是三阳,是田园诗,几乎从来没有表现出拟人化的特征。在西方艺术史上,羊是享乐主义的潘神,是迷失的信徒,是夏加尔的乡愁,常常寄托着人性的悲欢离合。
绵羊,温顺而谨慎,在世界各地都有献祭。羊被等同于失去了人性,一群迷失了自己,做不了自己主人的人被称为羊。
圣经里有一只最悲伤的羊,它的命运掌握在上帝和它最亲近的亲人手中。最悲伤的献祭羔羊名叫以撒。提香、卡拉瓦乔和伦勃朗都描绘了他被屠杀的时刻。
三位大师画了同一只小羊。
以撒的故事来自《旧约·创世纪》第22章:神想试探亚伯拉罕,要他把自己最爱的独生子以撒献上,作为燔祭的羊羔,于是亚伯拉罕拿起了刀。这时,天使出现并阻止了他,因为亚伯拉罕对上帝的敬畏已被证实。
在圣经原文中,这个残忍的杀子故事是***19,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这段对话——以撒对他的父亲亚伯拉罕说:“父啊。”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以撒说,看哪,有火有柴,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
以撒昏迷不醒,羔羊就是他,他的父亲要亲手杀了他——“他们来到神指示他们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了一座祭坛,架起柴火,把儿子以撒捆绑起来,放在祭坛的柴火上。亚伯拉罕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
在很多故事中,为什么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都选择表现这一场景?因为它最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纠结。
从1542-1544,提香把画面当作仰视视角,山峰降低,天空拉近。画中的三个人物呈对角线,既有动感又有史诗感。亚伯拉罕就像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一个无情的刽子手。低着头的羔羊以撒,只是一个年幼天真的孩子,和他身边的公羊一样温顺天真。
1603,卡拉瓦乔的处理更像是日常生活的场景。亚伯拉罕以一个粗鲁的农夫出现,他被天使拦住的右手还在挣扎。你可以听到他们的谈话。在远景中,意大利有一片宁静如画的风景。相比之下,作为祭品,以撒的脸扭曲变形,恐惧地张着嘴,像是在苦苦哀求。
伦勃朗对1635的解读,摆脱了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作品一贯的“神性”,更具悲剧性。在他的画中,垂死的以撒没有挣扎,他的脸被父亲亚伯拉罕的大手捂住,白色的身体毫无防备,像一只纯洁的羔羊等待被宰杀。幸运的是,天使从天而降,摇醒了亚伯拉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