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全球星座完成_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后能玩什么?

一.行业和区域应用

自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并已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交通运输,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

截至2018、12年底,36个中心城市600多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约8万辆公交车、3200多处内河导航设施、2900多处海上导航设施应用了北斗系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有效提升了监控管理效率和道路运输安全水平。

据统计,与2017和2011相比,全国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下降50%。

2.在农林渔业领域,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实现了农业机械的远程管理和精准作业,服务农业机械设备5万余台,精准农业产量提升5%,农业机械油耗节省10%。

定位和短消息通信功能在森林防火等应用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为渔业管理部门提供船位监控、应急救援、信息发布和渔船进出港管理等服务。全国已有7万多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了北斗终端,累计救助654.38+0万余人。

3.水文监测已成功应用于山区水文预报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了灾害预报的准确率,为制定防汛抗旱调度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持。

4.在气象预报方面,开发了一系列气象预报北斗终端设备,形成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提升了国内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观测精度、自动化水平和应急观测能力。

5.在通信系统方面,突破了光纤拉伸等关键技术,研制了综合卫星授时系统,开展了北斗双向授时应用。

6.在电力调度方面,基于北斗的电力时间同步应用,为电力事故分析、电力预警系统、保护系统等高精度时间应用创造了条件。

7.在救灾方面,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功能,提供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和共享等服务,显著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8.在公共安全方面,全国超过40万个警用终端接入警用位置服务平台。北斗系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G20峰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大规模应用

北斗系统的公共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我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19,10年5月,中国联通与华大北斗联合成立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开放实验室”汇聚了运营商、芯片模组商、设备商、垂直行业应用、研究机构、高校,构建基于5G和北斗的合作生态,共同推进5G+北斗高精度定位在垂直行业的应用。?

1.在电商领域,国内多家电商企业的物流货车和配送员,利用北斗车载终端和手环,实现了车、人、货信息的实时调度。

2.在智能手机应用领域,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都推出了兼容北斗的集成芯片。2018前三季度,中国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约有470款具备定位功能,其中298款支持北斗定位,北斗定位支持率达到63%以上。

3.在智能穿戴领域,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多种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学生卡、老年卡等特殊人群关怀产品不断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原则

1,空间定位原则

如果在空间中已经确定了A、B、C三个点的空间位置,并且第四个点D到上述三个点的距离都是已知的,就可以确定D的空间位置。原理如下:

因为已知A点的位置和AD之间的距离,所以可以推断D点一定位于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的球面上。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圆心为B和C的球面,即D点必须位于这三个球面的交点上,即三个球面的交点。北斗的测试系统和正式系统的定位都是靠这个原理。

2.主动和被动定位

当卫星导航系统采用主动时间测距定位时,用户终端通过导航卫星向地面控制中心发送信号进行定位,然后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测距信号,根据信号传输时间得到用户与两颗卫星的距离。

除了这些信息,地面控制中心还有一个数据库,是地球表面各点到地球球体中心的距离。当确定用户也在凹凸不平的球面上时,三个球体相交定位的条件已经全部满足,控制中心就可以计算出用户的位置,并将信息发送到用户终端。北斗的实验系统完全基于这项技术,后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采用了新技术,还保留了这项技术。

当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无源时间测距技术时,用户接收到至少4颗导航卫星的信号,根据时间信息可以获得距离信息。根据三个球体相交的原理,用户终端可以自己计算其空间位置。这是GPS使用的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使用这种技术实现全球卫星定位。

2.准确(性)

参考三球交会定位原理,根据三颗卫星到用户终端的距离信息和三维距离公式,列出三个方程就可以得到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即理论上使用三颗卫星可以实现无源定位,但卫星时钟与用户终端使用的时钟之间一般存在误差;

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微小的时间误差都会造成距离信息的极大失真。其实我们应该认为钟差不是0而是一个未知数t,所以方程中有四个未知数,分别是客户端的三维坐标(x,y,z)和钟差t,所以需要四颗卫星才能列出四个关于距离的方程。

最后可以得到答案,也就是客户端的三维位置,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如果空中有足够多的卫星,用户终端可以接收四颗以上卫星的信息,可以将每组中的四颗卫星分成多组,列出多组方程,然后通过一定的算法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可以提高精度。

电磁波以30万公里/秒的速度传播,在测量卫星距离时,如果卫星钟有一纳秒(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误差,就会产生30厘米的距离误差。虽然卫星用的是非常精确的原子钟,但是会积累很大的误差;

因此,地面工作站会对卫星时钟进行监测,并将结果与地面上更大、更精确的原子钟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修正信息,最终用户可以通过接收机得到修正后更精确的信息。目前,典型的卫星用原子钟已经累积了几纳秒的误差,导致距离误差约为一米。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还可以采用差分技术。在地面建立一个参考站,将其已知的精确坐标与导航系统给出的坐标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一个修正数并对外发布。利用该校正数,用户终端可以再次校正其自身的导航系统计算结果,从而提高精度。

比如使用差分GPS后,定位精度可以达到5米左右。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