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星空的信息,请下跪!

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数不胜数,三五成群形成各种图案,有的明亮有的暗淡,颜色也各不相同。壮丽的星空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天体的奥秘。认识星空,观察天体,进一步了解恒星的物理性质,是学习天文学的入门途径之一。观察星空可以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了解星座,掌握星空运行规律,也可以确定时间、季节、方向。认星不仅可以培养科学兴趣,还是一项有益的科学文化活动。星空的变化几乎每个人都会注意到,星空不是静止的。巨大的天空从东向西无声地旋转。西方的星星逐渐沉入地平线以下,东方的地平线上不断升起新的星座,而南方的星星逐渐向西方倾斜。众所周知,恒星的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每隔23小时56分钟,恒星在周日以每小时15度的速度平行绕行。因此,从黄昏到第二天黎明前的整个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当地所有可见的星星。一般来说,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6颗星星,星星总数约为6000颗。显然,由于视力不同,这个数字会有很大差异。另外,一个地方看到的星星的数量也因为地理纬度的不同而不同。赤道地区的人们可以在一夜之间看到所有的星星,而极地地区的观测者即使在晚上也只能看到天空中一半的星星,时间长达半年。其他纬度(例如地理纬度为φ)的观测者,将永远看不到恒隐圈内的恒星(即赤纬δ小于等于-(90度-φ)的恒星)。地理纬度越高,看到的星星越少。天文学家通常将恒星的发光能力分为25个星等,最强的发光能力和最差的发光能力相差约654.38+000亿倍。恒星的亮度通常用星等来表示。恒星越亮,星等越小。在地球上测得的星等称为视星等;从地球还原到10秒差距的星等称为绝对星等。对不同波段敏感的探测元件测得的同一颗星的星等一般是不相等的。目前,最常用的星等系统之一是U(紫外线)、B(蓝色)和V(黄色)三色系统(见测光系统)。光度系统);b和v分别接近摄影星等和视觉星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常用的颜色指数。太阳的V=-26.74,绝对视星等M=+4.83,色指数B-V=0.63,U-B=0.12。色温可以通过颜色指数来确定。离人近的星星发光能力很强,所以人看到就会亮起来。但是,即使一颗发光能力相当强的恒星离人很远,它的亮度也可能不如一颗发光能力差几万倍的恒星。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所以形成了星空的季节变化:当你在不同季节的夜晚同一时间看星星时,星空中的星座是不一样的。星星每天提前四分钟出现和过境。也就是说,恒星出现和凌日的时间与太阳的时间一天比一天不同。假设牛郎星在昨天黄昏后7点从东方地平线升起,那么看看今天的牛郎星,它在黄昏后6点56分升起;明天黄昏后6: 52升起;半个月后,早1小时,下午6点涨;一个月下午5点起来;一刻钟后,这颗星出现了,六小时前又消失了。也就是说,月初黄昏后7点的星空相当于月中中午后6点的星空,也相当于月末(下月初)下午5点的星空;相当于两个月后(第三个月初)下午3点的星空,以此类推,也相当于半年后月初早上7点的星空。换句话说,春天黄昏的星空就是秋天黎明的星空,冬天黎明的星空就是秋天午夜或者夏天黄昏的星空。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今天在19看到东方地平线附近的牛郎星,而与牛郎星向西约90度的大角星是正南,那么一个月后我们就会发现,大角星在正南偏西30度的19。三个月后,在19位置观测星空时,牛郎星现在偏南很高,而大角星则向西北方向下沉,接近地平线。不同月份同一时刻的星空图像是不一样的,星座看起来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人们常常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把天空分为四季星空。所谓四季星空,是指每个季节黄昏时的星空。了解了星星每天升落一次,每天提前四分钟升降的规律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个张春夜星图同时代表了3月的23点,4月的265,438+0点和5月的65,438+09点了。也可以代表2月中旬1和2月中旬3点的星空。如果在月初观测,同一张星图上标注了3月初24时、4月初22时、5月初20时的星空,还标注了65438+的2月初2时、6月初4时的夜空图像。如果当月不使用这张星图,星图相当于3月22时、4月20时、5月18时、2月24时、10月65438+2时的星空。另一方面,如果不在上述时间进行观测,比如4月中旬的3: 00,就不难推断出夏季星图(6月23: 00,7月265,438+0,8月65,438+09)代表的是当时的星空图像。总之,使用四季的四张星图,基本可以满足任何日期、任何时间观测星空的需求。还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纬度的观测者看到的星空是不同的。越往南,他们在南方天空看到的星星就越多。中国海南岛三亚,地理纬度接近18度,在这里可以看到赤纬-72度以北的所有星星。在首都北京(φ=40度),只能看到赤纬大于-50度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