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有多大?
名字的由来
北冰洋,外文名(Arctic)来自希腊语,意为面向大熊座的海洋。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B. Varenius首先将其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大洋,称为大北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将其命名为北冰洋。之所以改成北冰洋,是因为它在四大洋的最北端,又因为这一带气候极寒,海洋表面常年覆盖着冰,所以人们称之为北冰洋。
编辑这一段的基本信息
面积:1365438+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太平洋的1/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1%,是地球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海洋。北冰洋
地理位置:大致以北极为中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之间,被三大洲包围。范围:北冰洋被陆地包围,几乎是半封闭的。它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与大西洋相连,通过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在亚洲和北美之间,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连;在欧洲和北美之间,以冰岛-法罗希尔和维维亚汤姆森海岭为界;北美东北部的丹麦海峡和史密斯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深度:平均深度约1200m,南森海盆最深点5449m,为北冰洋最深点。地理区划: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北冰洋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两部分。北冰洋的主体部分,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和加拿大北极群岛都属于北极海区。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白海都属于北欧海域。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极地区或北极区,包括北冰洋沿岸的亚、欧、北美三大洲的北部和北冰洋上的许多岛屿。北冰洋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有俄罗斯、挪威、冰岛、格陵兰岛(丹麦)、加拿大和美国。北极有几十个不同的民族,其中因纽特人分布最广。北磁极:1985北磁极的位置是西经102 54 ',北纬78 12 '。
编辑此区域配置文件。
面积14788000平方公里,是太平洋的1/14,大西洋的1/7,印度洋的1/6,占世界海洋面积的4.1%。北冰洋的平均水深为1225m,是太平洋的1/3。最大水深5527米,不到太平洋的1/2。其2/3以上的面积属于大陆水下边缘,即北冰洋周围有非常广阔的大陆架。北冰洋
北冰洋气候寒冷,大部分海洋表面终年寒冷。北极海域冷月平均温度可达-20-40℃,暖季多在8℃以下。年降水量只有75-200mm,格陵兰海可达500mm。寒冷的季节经常有猛烈的暴风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欧海域水温和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冰情较轻。温暖季节海雾多,有些月份每天都有雾,甚至几天几夜都有雾。在北极海区,从水面到100-225m水深的水温约为-1-1.7℃,沿海一年四季水温变化很大,为-1.5-8℃。在北欧海域,水面温度常年在2-12℃之间。另外在北冰洋,水深100-250米到600-900米,有来自北大西洋暖流的暖水层,水温0-1℃。北冰洋海流系统由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组成,是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北冰洋海流进入大西洋,在地转偏压的作用下,海流向右偏。沿着格陵兰岛的南部称为东格陵兰寒流,沿着拉布拉多半岛的南部称为拉布拉多寒流。北冰洋的海岸线非常曲折,形成了许多浅而宽的边缘海和海湾。海岸类型包括侵蚀海岸、峡湾海岸、三角洲海岸和泻湖海岸。亚洲大陆沿岸的边缘海包括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北美沿岸有波弗特海和格陵兰海。北冰洋岛屿众多,仅次于太平北冰洋。
海洋在海洋中排名第二。群岛总面积约380万平方公里,均为大陆岛屿,多分布在大陆架上。流入北冰洋的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和马更些河。在北冰洋周边的边缘海域,有数不清的冰山,它们没有南极的高,但形状奇特。冰山顺着水流向南漂流,有的从北极水域漂流到北大西洋。由于漂流路线不固定,给航行在北大西洋的船只带来很大的危害。北冰洋有常年冰盖,约占总面积的2/3。由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分布在海面的其余部分;只有巴伦支海地区因为北角的暖流而终年不冻。北冰洋的大部分岛屿都覆盖着冰川和冰盖,而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冻土,冻土层厚达数百米。在北极附近,每年有将近六个月(10-次年3月)没有白天和黑夜。此时天空中出现耀眼的极光,一般呈带状、弧形、幕状或放射状,常见于北纬70度附近。一年中剩下的时间是没有夜晚的一天。由于气候寒冷和冰层覆盖,对北冰洋的调查规模很小。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在冰面上建立起浮动科学站,进行一些系统的考察。1937年,苏联用冰飞机在北极着陆,在北冰洋建立了北极漂浮科学站1。上世纪4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从空中进行了20次极地冰着陆,建设了8个海洋站和1个科考站。在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 ~ 1958)期间,除了飞行活动外,还增加了许多浮动站进行连续观测,并用核动力潜艇调查冰盖下的情况。
编辑此段落的原因。
北冰洋是如何起源的?海洋地质学家通过长期研究认为,北冰洋的形成与北半球劳亚古陆的破裂解体密切相关。海底扩张过程始于晚古生代,主要在新生代实现。它以地球北极为中心,通过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的洋底扩张运动产生北冰洋盆地。目前在北冰洋底部发现的“北极海脊”是产生冰洋底的地壳中心线。与此同时,在大洋底部发现了与北冰洋海脊平行的北冰洋。
罗蒙诺索夫海峡和门捷列夫海峡(即古洋中脊)两个海脊表明北冰洋海底扩张不止一次。两千万年前,北冰洋最多只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湖水通过一条狭窄的通道流入大西洋。然后654.38+08.2万年前,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狭窄的海峡逐渐变成了更宽的海峡,大西洋的海水开始流入北极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这是瑞典科学家在分析了2004年从北冰洋海底采集的沉积物后得出的结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马丁·杰克逊等人最近报告说,他们在北冰洋中部靠近北极的罗蒙诺索夫海岭采集了428米厚的沉积物,其中一段5.6米厚的沉积物具有特殊意义。这个沉积物形成于654.38+08.2万年前到654.38+07.5万年前,分为三段,颜色不同。底层为黑色沉积物,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机物,表明当时北冰洋底部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行降解。杰克逊说,从6.5438+0.82亿年前开始,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农场海峡(夹在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开始变宽。“我们怀疑(当时)淡水是从北极表面流出的,而较重的海水是从下面流入的。”这些缺氧的海水导致了黑色沉积物的形成。随着农场海峡的扩大,海水开始从表面涌入北冰洋,它们在沉入海底之前吸收了氧气,这样氧气和海洋生物开始出现在水底,相应的沉积物变成了灰色。最后,北冰洋的淡水全部被海水取代,海底开始出现氧化铁、氧化锰和海洋生物化石。瑞典科学家表示,他们无法确定北冰洋形成的确切时间,但这一过程可能经历了大约75万年。
编辑此部分的地理位置
北冰洋位于北极周围,大致以北极为中心,周围是欧亚大陆和北美洲。虽然它是世界上最小、最浅、最冷的海洋,但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海上运输而言,北冰洋航线是苏联欧洲部分与远东之间的一条捷径。东部摩尔曼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距离是10,北冰洋
400公里,这条航线比绕苏伊士运河航线短13700多公里,比绕好望角航线短20000多公里。北冰洋在航运上最大的劣势是航行周期短。除了南部巴伦支海终年不冻外,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的北部海岸一年只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通航。即使是短航期,也要靠破冰船开道,运载能力有限。一艘船的吨位是4000 ~ 5000吨。穿越北冰洋上空航路,1957首飞成功。它是东亚、北美、西欧和北欧之间最短的空中通道。从日本东京经阿拉斯加和北极到丹麦哥本哈根的空中航线比原来的航程缩短了2700公里。另外,巨大的冰盖、冰岛、冰山、浮冰都不利于船只的运动,但对潜艇的活动非常有利。比如潜艇因为有冰的掩护,可以摆脱飞机和侦察卫星的监视;浮冰的漂移阻碍了监测设备的跟踪;船舶的声纳装置受到冰与冰之间挤压和冰水之间冲刷产生的噪音的干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苏联和美国的核潜艇在北冰洋冰层下巡航,可见这里的战略地位之重要,也利用了这里的有利条件。总之,北冰洋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加强了在这方面的活动,尤其是美国和苏联在北冰洋沿岸地区建立了许多包括核武器在内的相互对抗的军事基地。
编辑自然地理的这个部分
北冰洋被陆地包围,几乎是半封闭的。它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与大西洋相连,通过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北冰洋分为两部分: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北冰洋的主体部分,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和加拿大北极群岛都属于北极海区。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白海都属于北欧海域。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极地区或北极区,包括亚北冰洋和北冰洋沿岸的北冰洋。
欧洲北部、北美和北冰洋北部的许多岛屿。北冰洋各大洲和岛屿的海岸线曲折,亚洲和北美沿岸都有宽阔的大陆架。北冰洋陆架发育,最大宽度超过1200 km。中部贯穿罗蒙诺索夫海岭,从亚洲的新西伯利亚群岛穿越北极,到达北美的格陵兰岛北岸。山峰一般距离水面1000-200m,部分山峰距离水面仅900余m。有剧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将北冰洋分为加拿大海盆、马卡罗夫海盆(门捷列夫海岭将海盆分为加拿大和马卡罗夫两个海盆)和南森海盆。盆地的深度在4000到5000米之间。北冰洋中部有许多土丘和洼地。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特群岛之间有一个东西向的海底高地,是北极海域和北欧海域的分界线。北欧海东北部是大陆架,西南部是深水区,格陵兰海最深,达到5500多米。[1]
编辑此部分的海底地形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海岸最曲折、岛屿最多的海洋之一。总面积123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3.6%,体积17万立方公里,占海洋总体积的1.24%。北冰洋的水平轮廓在地中海几乎是半封闭的,海岸非常曲折破碎。岛屿的数量和面积仅次于太平洋,格陵兰岛(21756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岛,加拿大的北极群岛(6543803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岛。北冰洋是北冰洋中最深的大陆架。
平均水深为1.296米(1.117米),最大深度为5449米(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以北,低于北纬82° 23 '和东经19° 3655)的广阔海洋。只有15%的面积深度大于3,000m(其中只有2.17%的面积深度大于4,000m)。北冰洋海底地形的突出特点是大陆架非常广阔,特别是欧亚大陆北部,一般为400-500公里,最宽处近1700公里(水深50-150米)。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狭窄,只有20-30公里。这些大陆架大部分原本是陆地的一部分,第四纪冰期后沉入浅海。北冰洋海底地形的另一个特点是高低起伏,一系列海脊、海盆、海槽和海沟交错排列。在北冰洋中部,有一条横向海底山脉——罗蒙诺索夫海岭,从新西伯利亚群岛经北极至埃尔斯米尔岛,全长1,800 km,宽60-200 km,高出洋底3000 m,海岭距海面约1,000m。海底山脉陡峭险峻,有火山喷发。它们是构造裂缝和褶皱山脉,山脉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洋脊将整个北冰洋分为两部分,面向北美的加拿大海盆和面向亚洲和欧洲的南森海盆。两部分在海流、海水运动方向、水温上有明显的不同。加拿大海盆西部有一条门捷列夫海岭,长1,500公里,高度相对较低,坡度平缓。在南森海盆外侧,有一条北冰洋中央海脊,又称南森海脊、加克利海脊或奥托施密特海脊,由几条平行的海脊组成,从拉普捷夫海经格陵兰岛北端至冰岛,再至大西洋海脊。总之,对北冰洋海底地形的了解还不够,但已知大部分被冰覆盖的北冰洋不是陆地、岛屿,也不是一个完整的深海盆地。[1]
编辑自然环境这一段
海岸线
北冰洋各大洲和岛屿的海岸线曲折,亚洲和北美沿岸都有宽阔的大陆架。
海底地形
北冰洋陆架发育,最大宽度超过1,200 km。中部横跨罗蒙诺索夫海岭,来自亚洲的新锡伯北冰洋。
利亚群岛穿越北极,到达北美格陵兰岛北岸。山峰一般离水面1000-2000米,有的山峰离水面只有900多米。有剧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它把北冰洋分为加拿大海盆、马卡罗夫海盆(门捷列夫海岭把这个海盆分为加拿大和马卡罗夫海盆)和南森海盆。盆地的深度在4000到5000米之间。北冰洋中部有许多土丘和洼地。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特群岛之间有一个东西向的海底高地,是北极海域和北欧海域的分界线。北欧海东北部是大陆架,西南部是深水区,其中格陵兰海最深,达到5527米以上。
气候
北冰洋气候寒冷,大部分海洋表面常年结冰。北极海域冷月平均气温可达-20-40℃,暖季多在8℃以下。年平均降水量只有75-200毫米,格陵兰海可达500mm。寒冷的季节经常有猛烈的暴风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欧海域水温和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冰情较轻。温暖季节海雾多,有些月份每天都有雾,甚至几天几夜都有雾。在北极海区,从水面到100-225m水深的水温约为-1-1.7℃,沿岸一年四季水温变化很大,从-1.5-8℃;在北欧海域,水面温度常年在2-12℃之间。此外,在北冰洋100-250米至600-900米的深度,有来自北大西洋暖流的中间暖水层,水温为0-1℃。北冰洋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地区之一。因为地处地球最北端,每年都有独特的极端昼夜。每年10至3月,冬半年为“长夜”;从四月到九月,夏天是“漫长的一天”。过了一个“日”和一个“夜”,又是一年。每到漫漫长夜,大自然只有美丽的月光和五彩斑斓的极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慰藉。茫茫冰原上,五彩极光阵阵,像突然升起的节日烟花,照亮了半边天;他时而像五彩缤纷的长条在空中舞动,时而像挂在天空的花帘,时而像直指天空的探照灯。但是极光的美丽掩盖不了北冰洋的恶劣气候。千里冰封,终年积雪,天气寒冷,冰山众多。这里的海冰大约有300万年的历史。在冬天,80%的海面是冰冻的,即使在夏天,超过一半的海面也被冰占据。但即使在这样一个寒冷的世界,海藻仍然充满活力,海豹和海象经常出没在冰水中;强悍的北极熊是捕鱼的专家,狡猾的北极狐经常跟在后面,企图白吃剩下的骨头和肉。成群的鱼和雪鱼长得又肥又壮;善于用冰雪建造房屋的爱斯基摩人过着英勇的狩猎生活。北极的土著人和因纽特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和繁衍,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他们过着自由自足的生活,没有文字,没有金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纽特人开始接受现代文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海流
北冰洋海流系统由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东格林北冰洋组成。
蓝色寒流等北冰洋海流进入大西洋,在地转偏流的作用下,海流向右偏流,称为沿格陵兰岛的东格陵兰寒流和沿拉布拉多半岛的拉布拉多寒流。
冰盖和冰川
北冰洋水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常年冰盖,约占总面积的2/3。由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分布在海面的其余部分;只有巴伦支海地区因为北角的暖流而终年不冻。北冰洋的大部分岛屿都覆盖着冰川和冰盖,而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冻土,冻土层厚达数百米。
北极光
在北极附近,每年有将近六个月(65438+次年三月)没有白天和黑夜。此时天空中出现耀眼的极光,一般呈带状、弧形、幕状或放射状,常见于北纬70°附近。一年中剩下的时间是没有夜晚的一天。
编辑海洋资源的这个部分
北冰洋虽然是冰雪的世界,气候寒冷,黑夜漫长,不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但也不是人们认为寸草不生,生物消失的不毛之地。当然,与其他海洋相比,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北冰洋。
比较差。岛上的植物主要是苔藓和地衣,南部的一些岛屿有耐寒的草本植物和灌木;生活在岛屿、浮冰和冰山上的白熊是最著名的动物,被认为是北极的象征。其他动物包括海象、海豹、山兔、北极狐、驯鹿和鲸鱼。由于气温和水温较低,浮游生物较少,所以鱼类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少。只有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鱼类较多,盛产鲱鱼和鳕鱼,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夏季的西伯利亚沿海鸟类众多,形成了独特的“鸟市”。值得注意的是,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地球上尚未开发的宝库,尤其是巴伦支海、喀拉海、波弗特海、加拿大北部岛屿和海峡,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预计石油储量超过654.38+00亿吨。斯匹次卑尔根的煤炭储量约为80亿吨,煤层厚,质量优,埋藏浅。苏联和挪威共同开采,年产煤量超过1万吨。格陵兰岛马莫里克山的铁矿石储量超过20亿吨,是优质矿山。此外,北冰洋还蕴藏着丰富的铬铁矿、铜、铅、锌、钼、钒、铀、钍、冰晶石等矿产资源,但大部分都未被开采。矿产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沿海地区和沿海岛屿有煤、铁、磷酸盐、泥炭和有色金属。如博乔拉河流域、斯瓦尔巴特群岛和格陵兰的煤田、科拉半岛的磷酸盐、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矿等。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相当丰富,大部分在陆地附近,越深入北冰洋越少。大西洋边缘附近有一片广阔的捕鱼区,到处都是茂盛的藻类(绿藻、褐藻和红藻)。海洋中有白熊、海象、海豹、鲸鱼、鲱鱼和鳕鱼。苔原上有丰富皮毛和珍贵皮毛的山兔和北极狐。此外,还有驯鹿和极地犬。
编辑此部分的水文特征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很少;在它上面,因为冬天是稳定的高压区,所以云量很少;再加上海洋表面冰盖的广泛分布,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这里成为了世界上最冷的海洋。全年气温很低,暴风雪很多。在寒冷季节(165438+10月至4月),平均气温在-30℃至-40℃之间,最低为-52℃。温暖季节(7月至8月)的平均气温低于6℃。年平均降水量只有75 ~ 200毫米,主要是降雪。所以北冰洋水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水温低,北冰洋大部分。
海底区域的海水在0℃以下,所以有大面积的常年冰盖和浮冰。寒季北冰洋白茫茫一片,3月冰盖面积最大,达1,1.4万平方公里,占北冰洋总面积的87%。在7、8、9月的寒冷季节,岸边的冰雪大部分融化,周围的“冰山”和浮冰到处漂浮,但北冰洋中部仍被冰盖覆盖。9月冰盖最小,约700万平方公里,占北冰洋总面积的53.4%。但它不是连片的冰盖,而是由大小冰块组成的冰簇,面积一至几十平方公里,厚度2.5米至4至5米,表面平坦或起伏,比较坚实。除了冰盖,北冰洋还有冰岛或冰山,是极地岛屿大陆架上的冰入海形成的。冰岛水流缓慢,表面平坦,面积大(可达600-700平方公里),厚度30-35米。冰山分布在冰岛周围,面积很小。因为海底地形,北冰洋有独特的环流系统,大致以罗蒙诺索夫海岭为界,东部有顺时针环流,西部有逆时针环流,拉普捷夫海有小的逆时针环流。从海流性质来看,主要是寒流,暖流只包括巴伦支海的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和北角暖流,而格陵兰岛西南端有西格陵兰暖流和白令海暖流,影响范围较小。除了北大西洋暖流,亚洲、欧洲、北美也有一些河流流入北冰洋。这些洋流增加了北冰洋的水量,抬高了水面,以洋流的形式向外流向格陵兰海和白令海,形成了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和千岛群岛寒流,与大西洋和太平洋交换水量平衡。在流入量中,90.1%来自大西洋,太平洋只占8.1%。流出量中,大西洋占98.27%,太平洋只占1.35%。北冰洋因为温度低,蒸发弱,所以盐度很小,平均盐度30 ~ 32 ‰,是四大洋中最低的。北欧西部海域(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略高,占34.5 ~ 35 ‰,沿海地区为33 ‰。北极东部海域较低,平均为28-32 ‰,沿岸海域最低,仅为25‰。
编辑运输的这个部分
?北冰洋是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的顶点。它拥有连接三大洲的最短大弧线航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北冰洋沿岸有固定的航空线和通航线,主要有摩尔曼斯克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北冰洋通航线和摩尔曼斯克至斯瓦尔巴特、雷克雅未克、伦敦的直达航线。
编辑这一段面临危机
北冰洋的海冰面积已经缩小到观测史上最小。据测算,2005年9月21日,北冰洋海冰面积约530.95万平方公里,由自己的卫星监测。
测量后的最小面积。研究表明,目前北极地区的气温正在急剧上升,其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根据日本相关机构的观测分析,受西伯利亚近海生成的低气压影响,北冰洋海冰面积已经减少到1978开始卫星观测以来的最小值。专家预测,未来海冰面积将进一步大幅减少,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9月中旬。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最新发布的分析结果显示,自7月以来,北冰洋海冰面积持续减少。8月以来,由于西伯利亚近海低压的停滞,其他地区的暖空气被输送到北极,加速了海冰面积缩小的过程。8月15日,北冰洋海冰面积减少到530.7万平方公里,为观测历史最低。专家认为,造成上述现象还有其他原因:北冰洋沿岸刚刚形成的脆弱、易融化的冰已经越过80度纬线扩散到北冰洋,加速了北冰洋海冰面积的减少;从北冰洋释放到大西洋的海冰增加了;导致北冰洋内的海冰面积缩小。
编辑此段落以探索研究
俄罗斯北冰洋海底插旗引发北极科考热。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代表团在北极附近成功下潜两艘微型潜艇,并在北极以下的海底插上一面钛旗,以证明俄罗斯对该海域的主权。
杜马副主席潜入北冰洋海底。
俄罗斯杜马副主席、北极代表团团长奇林加罗夫通过无线电设备通知考察船,他驾驶的潜艇和平-1在下潜至4261米时成功到达海底。他说,“整个潜水过程非常温和,我们被北冰洋包围。
一片淡淡的淡黄地貌,我们在海底没有发现任何生物。俄罗斯潜艇下潜后,潜水员在北极点下的海底插上一面1米高的钛旗,并在海底放置一个装有信息的胶囊容器,向后人证明俄罗斯对北极的探索和开发能力。此外,潜水员还在海底采集了一些土壤样本和海底环境样本,并将海底环境拍摄成录像带。据悉,这些材料将被带回俄罗斯进行进一步研究。俄罗斯科学家希望这些材料能够证明北极下面的海底和俄罗斯的海洋大陆架是相连的。对此,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潜艇选择在北极下潜,不仅是为了展示俄罗斯开发和探索北极的能力,也是为了证明北极附近海域是俄罗斯的领土范围。”
潜艇返航比下潜更难。
这次任务最大的挑战是潜艇的返回过程。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名北极科考专家说,“潜艇携带的氧气供应是有限的。如果潜艇在返航过程中卡在冰里,或者无法找到让它们下潜的方法,那就危险了。”据悉,潜艇将在海底停留约1小时,然后迅速返回。
俄罗斯科研小组的行踪受到美国间谍飞机的严密监视。
2日,俄罗斯潜水员在北极成功下潜,并在海底插上钛旗后,美国海岸警卫队表示,6日,美国将派遣一艘考察船前往北冰洋执行任务。据悉,美国共有4艘极地科考船,此次将派出“希利”号科考船。美国官员表示,北冰洋有新的航道,科研机构在这里发现了丰富的资源,因此“美国必须更积极地探索北极,以保护我们在这里的利益。”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科考队的行踪被一架美国间谍飞机严密监视。在整个下潜过程的第1天,俄罗斯北极代表团抵达北极点后,就开始了潜艇下潜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连夜在北极附近挖了一条长25米,宽10米的下潜通道。2号俄罗斯潜艇没有按计划下潜,而是推迟了大约一个半小时。2日12: 08(北京时间16: 08),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奇林加罗夫亲自带队,“和平-1”开始下潜。当“和平-1”潜艇下潜至300米深度时,“和平-2”开始下潜。下午4时08分,潜艇“和平-1”在下潜至4261米时触底。27分钟后,“和平-2”号潜艇下潜至4302米时触底。
看我们的信息多全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