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们跟随行为的心理基础

问题的补充:

比如在游戏中,玩家通过游戏排名和虚拟货币刺激自己进一步参与游戏。玩家是用什么心理希望成为游戏中的大亨,比别人更努力?

这是一种竞争的心态。也是一种虚荣的心态。对大多数人来说很正常。

富裕的憎恶

一些“经济学家”和“受贿者”为了取悦一些无良商人和一些爆发的利益集团,不加分析地向人民泼脏水,污蔑他们“心理失衡,对富人的仇恨越来越大”。中国人民讨厌所有的富人吗?我看未必。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淳朴、宽容、善良、好管、温顺的人之一。只要你不给他找麻烦,他就会和你和睦相处;如果你不伤害他,他会和你和平相处。虽然很多人对“关心穷人,热爱富人”的势利小人口惠而实不至,但大多数人真的很羡慕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有钱的人。娶聪明能干又“经济条件好”的女儿,娶聪明能干又漂亮又“负担轻”的女儿。大部分年轻人在找工作时都愿意去找学历高、名气大、管理好、效益好的私企老板。除非一个坏老板被绳之以法,否则普通人不会无缘无故怀疑、指责或讨厌一个成功的富人。

中国人没有仇富的传统,也没有人生来就是仇富的。没有受过教育的刘奶奶,喜爱并积极投靠富裕的贾家。有文化的林黛玉,不仅不恨贾府的富贵,还想嫁给富家公子贾宝玉,根本无意嫁给焦大。去过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人都知道,乔家富甲天下,不仅没有被人讨厌,而且因为对掌柜(经理)、对职员(雇工)、对仆人、对邻居、对村民都很好,所以世世代代受人尊敬。在那个“阶级斗争快”的时代,本地人就是不跟乔家斗。“大批判,天天讲”,当地人对乔家并不认可,受过乔家恩情的乡亲们在“忆苦思甜”时,也尽可能地讲乔家的好处。从明清到民国,关中大部分小地主都认同善待长工、“留人”的思想,以赢得农村好人的美誉。像小说《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这样善良的小地主还有很多。像陆三这样老实的农民,一点也不讨厌有钱人,反而常常体会到“主人”的好处。

时空变了,山变水了,环境变了,但人性没有根本改变。其中对财富的追求和对财富的羡慕也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不需要做大范围的调查,看看媒体上刊登的征婚交友广告,然后“逛”几家交友网站,看征婚交友的条件。外貌、财富、健康是基本要素,也是核心竞争力。谁对富人怀恨在心?谁爱乞丐?除非你脑子进水了,精神错乱了,或者吃错药喝多了!一个人声明他无缘无故地讨厌富人。如果他没病,那个人一定是个伪君子,变态。

有命中注定的爱,也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用说,现在的社会是有仇富心理的。比尔·盖茨富如敌国,没有人讨厌他,科学家获得百万大奖没有人嫉妒,奥运冠军成为百万富翁也没有人嫉妒。但是,利用价格“双轨制”牟利的“奸商”,利用要素市场化寻租的“贪官”,倒卖农地的“影子老板”,强拆房屋放火的恶霸,恶意圈钱上市损害股东财富的“凶”,骗取银行贷款、逃避银行债务的金融“大鳄”,以及“官煤勾结的黑心矿主”。普通人能不讨厌开宝马车来算账的恶毒富婆,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富二代,制售假货、污染环境、压榨员工的“血汗工厂”等不法商人吗?!仇恨是自然的,但“没有眼泪,就没有悲伤”是变态的。总之,老百姓最讨厌“黑、灰、恶、暴、假、劣、奸、诈、讹”九种有罪的有钱人,并不都是有钱人。

谁讨厌有钱人?报复很有钱?正义在人心。(

报复

屡遭挫折容易产生报复心理。

一个人的行为受挫,自尊受损后,产生怨恨和敌意,试图让给予者痛苦,从而名誉受损,财产损失,身体受伤,甚至生命终结。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复仇永远是挫折的结果。当一个人受到羞辱、贬低、排斥或拒绝时,怨恨甚至仇恨就产生了,报复(攻击)的冲动就产生了。但从产生复仇的想法到采取行动,往往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很多时候行动或者放弃只是一个念头。一般情况下,由于道德、法律、良心的约束和对“自我”的管理,攻击和报复的行为是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往往是移动攻击的目标,比如把工作上的挫败感发泄在配偶身上,或者偷偷当老板的梗等。),或者转行工作学习娱乐。如果这些渠道的释放被阻断,或者多次遭遇挫折,攻击本能就积累起来,积累之后未能得到及时的缓解,超过一定的限度。

报复心强的人往往性格不好。

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人都有攻击性,但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表达出来的攻击性报复远非完美。人群中报复心强的人有以下特点:1。自尊心低,自尊心稳定性差。从小娇生惯养,容易受伤,失意时自卑。我喜欢推卸责任,责怪别人。二是偏执,往往主观武断,思维偏激。第三,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喜欢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感情漠不关心,不善于与人交流。第四,我喜欢用被动攻防来对待挫折。当我和人发生摩擦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用合适的方式去化解,所以很生气。五、童年生活不顺利,经常被虐待和欺负,成年后厌恶强者,研究表明,童年经历对个体人格中敌对成分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生活中的超级报复心态常见于两种病态人格:一是反社会人格障碍。这些人无视社会习俗和规范,经常撒谎骗人,容易怨天尤人。他们容易冲动,易怒,求胜心切,对挫折的容忍度低。即使是很小的刺激也会引起冲动的报复。

第二,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深感忧虑,多疑,容易将他人中立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他们攻击性强,过于自信,总觉得被压迫被迫害,甚至反复申诉上访,过度警惕,充满敌意。

心理语言学

每天晚上,男人们孜孜不倦地登录情色网的论坛,女人们不顾一切地追求足球明星,直到吃不上饭。网络上素不相识的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不断把照片强奸给别人或者干脆脱光的人迅速走红,还有所谓美女写手或者“宝贝”的包围和无意义的追求...意淫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参与者的骨髓里(几乎没有人不是参与者)。

据说有一个新词叫群体意淫,不同于个体意淫(比如网恋、自慰)。尤其是以BBS的形式(纸媒也算,但基本都比较慢)。大部分标榜生活方式的内容和思想出现,是小资生活的淫秽;而先锋或另类,叛逆被视为时尚,这类BBS的人气立刻涌起——这就是粉丝的群体淫秽。

埃里卡·荣在他的《恐飞》(说白了就是意淫)中描述了一种现在非常有名的“无拉链性爱”,认为那是柏拉图式的理想,远非普通性爱可比。但我总觉得这种心态不够健康。如果你爱,你就会爱。为什么要猜测和隐藏?

有人认为意淫是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性行为,因为它脱离了人类性行为发展史上动物本能的、肉体的性交,而侧重于精神性活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意淫呈现出新的趋势,或者说互联网为意淫提供了最好的滋生条件,而且愈演愈烈。现实生活也不会幸免。

“更高级”有时意味着“更黑暗”。黑暗中的伤害比光明中的更强烈,更彻底。21世纪,真的进入了意淫时代?“一群强奸犯在舞台上表演自己的故事,一大群意淫者在舞台上观看。这景色越看越吓人。”

仿效更高或更好的人

所谓攀比心理,就是故意把自己和别人在智力、能力、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攀比心理的起源和生活的起源是一样的。有句话叫:“人比别人更愤怒。”其实人比别人更生气也没关系。比别人更容易生气的人,往往会因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缺陷而产生一种自卑心理。生活中的差异无处不在,攀比之心又是如此难以克服,往往给生活的幸福感打了很多折扣。

比较心理学的修正

理性分析生活,人们会发现,其实终其一生,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人生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短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和承受着同样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生命的规律,也是生命赋予生命的规律,但每个人都享受着,享受着。

攀比是一个你不必太在意的东西,人也不必在攀比面前自卑或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只要你认识到这一点,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窍门:你只需要知道很多东西,你不必经常为此烦恼。与其什么都跟上,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跟上!

的确,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人们社会地位的各种差异,物质上的差异直接打开了人们比较的空间。攀比心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都没有过错。问题在于比较的指导思想、出发点和内容。

攀比属于正常人的心理,因为有攀比才有进步,有目标才有努力。积极的比较有益于健康和工作。但消极的、病态的比较会带来不良后果:有的人会引起情绪障碍而抱怨,总觉得社会对自己特别不公平,从而丧失公平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有的人因为盲目攀比而处于白日做梦的幻想状态,长期不求上进,脱离实际,最终一事无成,对自己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挫败感;更何况攀比是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了像别人一样享受奢华,很多人误入歧途在深渊里打滚。

总之,攀比往往是物质上的,但却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现实中,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比较。那么,当盲目的与人攀比给我带来无尽的烦恼时,我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总拿自己和物质条件比,不要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对自己期望过高。一切都要量力而行。

其次,要调整理想,降低期望值,了解自己的弱点。这样,你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什么样的享受,你就能达到心理平衡。我们不能忽视客观条件的影响。永远不要在现实面前被自己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东西所气馁,无条件的等待机会,这样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才能保持平衡的心态。

另外,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发展兴趣,放松心情,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或者在极度疲劳的时候放个长假,或者干脆换个工作。同时,让自己放松,学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当你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感到悲伤、愤怒、怨恨等情绪时,要勇于向亲友倾诉,消除不良情绪。另外,如果压力已经相当大,出现神经衰弱或焦虑的症状(如持续睡眠障碍、情绪紧张、心慌等。)出现,而且你觉得自己调节不了,需要看心理医生。因为心理医生可以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必要时可以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