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谁知道怎么培养一个围棋高手?
我们来客观分析一下,一个孩子到了九段甚至九段或者超一流棋手,要爬多少级台阶。
第一步:启蒙的环境
这是一个前提。
在其他地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可以争论,但在围棋中,环境是前提。这个环境包括教练的水平和对手的水平。要有环境的“鸡”,才有围棋手的“蛋”。
研究过几乎所有超一流球员的成长史,没有一个球员会不注意到自己的启蒙环境。毫不奇怪,聂卫平和马的父亲都是围棋爱好者。余斌的小学老师是棋迷。赵治勋的叔叔赵南哲是韩国现代围棋史上的重要人物。围棋选手除了家庭中的启蒙,社会上也可能有启蒙。如果家长要选择在哪里学棋,最好看看教练是谁。一个教练的棋艺不一定很高(比如业余初级以上),但必须有自己特殊的观察能力,能够知道孩子的问题,对孩子有一定的心理研究。而自己的棋,最好是“正”,少偏,不“油”,棋风、棋德好。一个在文化背景上有一定造诣的教练,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围棋发达的上海和北京,这样的教练很多,其他地区不多。也许这让很多偏远地区的聪明孩子没有机会成为棋手。
孩子要有一定的对手群体,这是维持一定游戏量的重要条件。在常浩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经常带他去参加许多比赛,看他的对手下棋。一有机会,他就让师傅给象棋让路,寻求指导。邵维刚的教练卢永和曾经和附近有业余棋手的一些工厂取得联系,带着孩子到工厂和业余棋手“比赛”。上海的一些围棋培训班,采用“升级”制,让学员始终在相对密集的棋局环境中学习围棋。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哪里的围棋传统基础好,哪里就容易培养出好的棋手。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棋手只能在东亚三个国家产生。
第二步:爱情围棋。
虽然一个棋手对围棋的热爱贯穿一生,但在开始的时候尤其需要,这是围棋从爱好变成事业的关键因素。一个孩子喜不喜欢围棋,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当年,邱百瑞偶然发现了常昊对围棋的特殊爱好。当常昊第一次来到俱乐部时,邱百瑞让常昊先看其他孩子下棋,而常昊看了两个小时。从心理上来说,五岁的孩子再安静,也不可能专注于同一个物体20分钟。当时的常昊只知道简单的围棋知识,比如“4吃1”,对一盘棋没有印象。
当然,在那个时候,邱百瑞只是觉得常昊很特别。后来常昊开始学棋的时候,他并没有注意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棋才,然后反过来他知道了常昊刚来的时候的表现。蔻驰·谢裕国认为,这样的激情可以使棋手专注并坚持围棋,并增强他对围棋知识和技能各方面的综合接受能力。
第三步:去“智商”
目前还不能从总体上正确判断围棋选手与智商的关系。诚然,我们可以遇到一些棋手,他们在棋艺上极其聪明灵活,对社会上的很多事情不太了解,但这毕竟是少数。棋手大多心胸宽广,体现敏捷,智商应该不低。常昊和罗希赫小时候参加智商测试,成绩非常高,罗希赫164,常昊138。更多的孩子不像常昊一样生活在大城市,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也不像罗希和,很小就有机会来到北京,接触广阔的社会。所以,一般的智商可以作为参考标准,而不是绝对标准。
专家普遍认为,一个棋手所需要的“智商”和一般的智商是不一样的。经过对一些棋手的调查,可以从几个方面说明,围棋的智商其实就是一个人对围棋的认识和表达能力。一个是记忆。国际象棋世界第一人卡斯帕罗夫可以用大脑记下1800多人的通信地址和450人的电话号码。他能背下1,2000本棋谱。你可以在5分钟内写下300个单词。第一棋手胡荣华,背对棋盘,可与10人同时下棋。也就是说,他可以同时记住10个千变万化的棋谱。马肖春可以看一看火车时刻表,并背诵火车通过的时间和停留了多少分钟。在组队比赛中泡茶,大概下了10盘棋后,他能够在赛后清楚的说明10盘棋双方的情况。而是逻辑推理的能力。胡荣华的盲棋是记忆和推理的杰作。他在10棋局的开局是不一样的,所以他的记忆是动态的,理性的,结合推理的。一般教完一个公式,教练会稍微改一下,问两三个问题,测试学生的推理能力。邱百瑞在关于“倾销靴子”的推理“测验”中发现了曹大元的能力。第三是空间的感受能力。马能背很多棋谱,但他不会背棋谱。这是因为围棋和象棋的空间结构不同。他对围棋的理解很深刻,但对象棋的空间理解很少。对于一个棋手来说,感受特殊的形状,判断这样一个形状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感觉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然后机械的记忆。它是一种理解能力,一种理解图案的各种含义,然后在棋盘上重塑它的能力。
棋手这方面的能力只有在棋盘上才能表现出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启蒙教练对于人才发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四步:年龄
目前国内一流棋手开始学棋,年龄最小的是常昊和罗希河,都在5岁左右。曹大元和刘是最老的两位,年龄都在10左右。他们在上学后开始学习国际象棋,并得到了老师或教练的启发。小一点的孩子可以有时间,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有一定的理解,学棋也快一些。我们也把棋手第一次学棋的最佳时间,视为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之间。一般来说,一个人16岁以后很难成为职业棋手,很少有例外。我见过的唯一一个大器晚成的高水平棋手是梁鹤年的刘端,他在“* * * *”下乡期间学的棋。但他并没有进入中国最高棋手的水平。
围棋需要“童心”。到了一定年龄不进入围棋界,很难成为职业棋手。原因很复杂,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要记住的最佳时机对围棋来说非常重要。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强的。
——由于成年人的理解能力比儿童强,他们往往认为一下子就能完全理解一部分,对反复思考和练习缺乏兴趣。其实成年人的理解深度和熟练度都不会比孩子好。
——在孩子思想还很单纯的时候,很容易接受一切围棋。用它应该思考的方式思考围棋也很容易。中学生或成年人有过较多的人生经历,对围棋的思考已经趋于理性,因此容易被人生经历所干扰。有些可能是有益的,但其他人会拒绝围棋的思维方式。
围棋在成年人生活中的地位和小学生不一样,可以投入的精力也不一样。围棋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一般来说,要把一个初学者变成超级棋手,至少需要8到10年不间断的努力,中国棋手成长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成年人或者大龄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这么长时间。
-目前学习围棋的年龄趋于年轻化。由于10岁以上的孩子处于开始发育的年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置身于一群比他小的孩子中间,会有潜在的心理阻力。再加上其他幼儿学棋时间比他长,棋艺比他好,自尊心会转化为对失败的恐惧,影响他坚持下棋的决心。
第五步:强烈的求胜欲望
这是对所有竞技项目运动员的相同要求。在调查了美国140位奥运冠军后发现,每个冠军在自己、家人、教练或对他影响很大的人当中,总有一个“最有上进心的人”。中国著名游泳教练陈认为,上述调查表明,对一名游泳运动员最完美的要求是拼搏精神(心理)、技术和能力的结合。陈的分析完全符合围棋的实际情况。围棋是个人对抗,大型比赛最后的赢家往往只有一个人,这需要不懈的拼搏精神。
对于围棋来说,有很多因素会干扰取胜的欲望。第一,东方传统文化不强调正面竞争;二是中国人多年来下棋的传统。一是培养人的修养,强调“道”和艺术,要求淡化“输赢”;第三,围棋的内容本身就充满了东方哲学的色彩,棋手很容易受到影响。
其实最好的棋手也应该是赢家。对任何对手保持强烈的求胜欲望是一个棋手非常基本的要求。
第六步:心理能力
棋手的心理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一点在本书的一些章节中已经有所分析。这种心理能力是一种自控能力。其实我们需要控制的是一种心态。我们可以在比赛的任何阶段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判断局势,保持韧性的精神,可以在赛后善待自己来修复失利后的心情。
第七步:研究围棋的环境。
现代棋手不可能回到个人研究的老路。清代出现了很多顶级棋手的“双子座”现象,证明围棋手的成长需要探讨和提高。同样好的围棋环境下的棋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在现代,同一时代的优秀棋手出现“集群”现象。从木谷实道场有这么多超一流的选手开始,人们对信息时代选手成功的规律有了更多的研究。虽然玩家可以从不同的媒介快速获得棋谱,但必要的相互研究有助于玩家拓宽思路,深化研究。现在每当比赛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棋手聚集在观察室边看棋边学习。
其实在中国、韩国、日本,棋院也是专门研究象棋的机构。中国棋院的少年队,韩国的重言派,日本棋院的研究生制度,都含有一定的研究成分。在日本,以藤泽秀行为中心的“秀星军团”和以吴清源先生为中心的研究小组给了棋手相当大的推动力。年轻的中国棋手因为住在中国棋院,一直有机会互相交流,也组建了一些研究小组。
以上七个步骤可以让一个棋手达到职业棋手的位置。但因为个人资质不同,能达到的水平也不同。一般认为,至少在勤奋的前提下,一个资质相对一般的孩子也能达到五段的水平。
以下三步属于职业选手中的佼佼者——一流选手和超一流选手。
第八步:综合能力
这首先需要全面的技术。全面是一个棋手胜率高的必要条件。高水平选手之间,在风格还没有出现之前,要想有很高的胜率,你需要能够击败所有风格的选手。这样的话,他在开局、中局、收尾都必须很强。我们应该可以单独攻击和治疗。你必须在下一局杀棋和下一局更有技巧的棋中表现出色。有研究者将科学研究中的“坎尼金定律,短板效应”引入到围棋选手的研究中,认为从围棋的特点来看,一个选手的短板会比他的强项更重要。如果一个玩家的缺点在游戏中会受到对手的攻击,就像一个用长短不一的板子做成的木桶,水总会在最短的板子处溢出,最长的板子在这种情况下作用不大。所以棋手与其不断发展自己的长处,不如去研究和改进自己的短处。小林宽一是这一原则的代表。
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全局的判断和把握。在这个层面上,棋手的每一步棋都已经是全局的棋了,不可能是局部的、孤立的棋。这是全球平衡,全球攻防,全球组件配置结构的一步。所以他一定要有全局观,视野更开阔,观察更全面。每个动作的作用应该是全面的。
第九步:创意
绝大多数棋手只是在利用前人千百年来为后人创造的财富。只有少数选手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造新招式,为后人表达新思想。他们是围棋不断进步的保障。未来能留在历史上的球员,不仅仅是头衔的记录,更是球员的创造。例如,武宫正树一直与“宇宙流”联系在一起,某个布局因中国玩家的创造性研究而被称为“中国流”。吴清源、木谷实对“新布局”的研究,吴清源对“大雪崩”等公式的研究。
可以说,超一流的棋手是有创造力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在棋盘上表现出超人的理解力。即使是被误认为最没有创造力的李昌镐,也对韩式新手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花样。最好的棋手,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能开辟新的道路。他们总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一个时代发声。
第十步:文化背景
毋庸置疑,棋手下棋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在普通棋手面前,文化背景只能起到一点点作用,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棋风,创作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文化和哲学的深度并不重要,因为他的象棋不能自由地表达他的哲学。
等到棋手水平已经很高的时候,就到了“看世界末日”的时候了。棋艺能力和水平相近的超一流棋手,最后会和文化较量。围棋无穷无尽的特点,会让一个文化底蕴浅薄的棋手止步不前。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把棋手举到更高的山上,他才能从文化底蕴中找到新的力量。吴清源先生的“关门弟子”芮乃威说,吴先生的境界是所有选手中最高的,也只有吴先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研究。他完全可以用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观点来解释围棋的道理,这种解释也将使他能够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象棋。
吴清源先生是把生活、文化和围棋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这也能使人想起中国的古语“天人合一”,吴真正做到了“棋人合一”。因为文化的关系,他和象棋之间没有障碍。
在许多专家眼里,目前,吴清源是唯一能在20世纪最终爬上第十级台阶的人。从第一级到第十级,人数从几亿到一个不等。
吴清源是围棋“神”之下,亿人之上的棋手。我们能再造一个吴清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