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带正气过年(组图),羊带新风留旧年对联。

羊以新风辞旧岁猴以正气迎新春(组图))

马勺制作/李

民间玩具

狨猴

猴戏制作/杨志忠

鬃毛制作/白大成

徐卓

猴年快到了,可爱的猴子是最赏心悦目的观赏对象。连续20年亲自制作生肖日历的人民日报海外美籍编辑徐卓老师,今年又出手了。这幅猴年日历展示了许多聪明、无忧无虑和幸运的猴子。我们特别邀请了徐卓先生来讲述挂历制作背后的有趣故事,呈现给各个年龄段的读者。祝朋友们猴年好运长寿。

1997是农历的丑牛年。我从与牛有关的文物和民间艺术中挑选经典作品,编辑设计了一本16大小的日历,反响很好。从那以后,在各方面关注的驱使下,我坚持每年编一本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2年后,第一轮开始做第二轮,第二轮已经做了8年。现在20年过去了,再看这20本日历,当年为这些日历所做的工作依然历历在目。看到大家年复一年的期待,我说不出有多开心。

日历不大,却凝聚了很多人的情怀和心血,展现了古今无数艺术家的才华。收集和印刷年历需要一年时间。每一件作品都来之不易,背后都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收集所有单词“猴子”

以今年的猴年日历为例。去年春节后,我开始寻找“猴子”。猴子和人类在体型、动作和智慧上非常相似,天性活跃,聪明可爱,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人和猴子之间有着共同的搞笑故事。比如猴子爱吃桃子,所以在12生肖中,古人将其视为幸福长寿的象征。

我以为一定有很多关于猴子的作品,但是要找到它们并不容易。因为2004年已经做了一个猴年的日历,所以用了很多文物中关于猴子的经典作品。好在猴子和人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在民间艺术中还是有很多以猴子为题材的艺术作品的,特别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猴年历中的重要形象。

为了增强学术性、可读性和知识性,增加了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杨红。同理,在月图下增加300字欣赏作品和介绍作者,让读者既能欣赏到精美的作品,又能增长见识。历代生肖书法的增多也是第二轮历法的一个特点。所有的“猴”字都是从《中国书法大辞典》中收集来的,让读者看到不同年代、不同书法家、不同风格的“猴”。

“背背猴”谐音,意思是世世代代都会被封。

第二枚印章右上方是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帛书彩色“猿摘果页”的一部分,是宋代绘画中表现猿类的上品。左上仍用沈培农的剪纸。这幅《母子情》是沈培农在1991为猴年最后一年创作的,二月用的那幅都是染色剪纸。猴子背上躺着一只小猴子,这也是民间艺术中经常使用的“猴背”主题,“猴背”取其谐音,寓意世代荣辱,期待世世代代升官发财。陕西群众艺术馆收藏的皮影戏《猴王》是我见过的塑造猴王形象的优秀作品。李的上海面塑、河南方城的孙悟空、石猴等,都是民间艺人的代表作。河南方城的石猴子远近闻名,至今仍有很多人在做。当我在翻阅李由由编辑的《民间玩具集》时,我看到了北京的狨猴,它既奇妙又罕见。

右下方是唐华的《猴子抱桃》,是我多年前在成都郫县拍摄的。寥寥几笔就显出了猴子的样子,唐华的技巧运用到了极致。说来话长。1983期间,我还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我去成都郫县收集民间艺术。在文化中心外的路边,我拍到了的老艺术家金。当时他拍了一张就拿来给我拍照,于是拍了十多张就匆匆离开去下一个采访点了。

回到北京后,我仔细品味了这些照片,发现老先生的作品无论是造型、品味还是技巧都是上乘的。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汉代画像的遗风。“笔墨”的轻盈、回缩、点点滴滴、快慢动作一气呵成,真是妙不可言。我只是后悔当时出手太少。毫不夸张的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从没见过比他更好的。后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想再给老人多拍几张照片。23年后的2006年,我有机会去成都旅行。在热心朋友的帮助下,这位83岁的艺术家在郫县安得镇的老街上被找到。不幸的是,老人的手伸不到他的手。幸运的是,他的孩子也过得很好。他们经常在庙会上摆摊,可以靠这种手艺贴补家用。

白大成的鬃毛猴王占据封面。

猴年的日历里总要有猴年的作品。在白大成的展柜里,我可以看到他收藏了很多著名毛猴的作品。这次《风儿》用的一幅《毛猴剃度》,是北京著名毛猴纪洪贵的早期作品。

在设计第二轮生肖挂历封面的时候,我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风格,就是都是一个生肖作品的偏灰色背景,前九年都没有相同类别的材料,这就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在考虑猴年日历封面的时候,我翻了翻画册,在网上搜了搜,找到了很多关于猴子形象的线索。在我过去拍过的作品中,首先想到可以用白大成的鬃毛《闹天宫》。

2008年4月,为了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白大成的鬃毛艺术,我去白老师家采访。这位老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让我一张一张地拍摄他的许多作品。白老师还为我演示了《闹天宫》。他把鬃毛人放在铜板上,用木棍敲打,鬃毛人随着节拍转动,很像戏曲人物在舞台上打斗,十分传神。鬃人盛行于清末民初,老北京人习惯称之为“盘内戏”。白大成(男,1939年出生于北京)在19岁时拜访了“猪鬃侠之王”第二代传人王汉卿,并随其学习,挽救了濒临灭绝的猪鬃艺术。目前传承鬃毛制作技艺的只有白大成一人。他制作的鬃毛保留了京剧的浓厚特色,在题材上也有很多新的发展。

封面用的猴王是去年文联春节联欢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特邀的大型猴王。我于2008年4月13日在白先生家拍了这张照片。因为背景纸是小张的,这个长着两根羽毛的孙悟空很高(42厘米)。没有足够的背景纸,所以当我回来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剪切,改变了背景。因为是全身拍的,头部比较小,不足以拍一个部位作为封面定义,需要根据封面构图再拍。

不知道这部作品还在不在。如果送人或者卖了,那对于哪个收藏来说就麻烦了。去年四月,我给白老师打电话,问的时候我还在。我急忙跑到他家,一进来就看到东西躺在他家,心里就踏实了。我让白老师抓紧时间把上面的灰尘清理干净,把他头盔上的珠子补好,清理完我再拍照。

拿原著做对比,毛猴不偏不倚。

去年9月,我带着一盏灯、一个架子、背景纸(以前的背景纸有些地方又旧又破又脏,这次买了新的大渐变背景纸)和一个相机去了白老师家几次,拍摄他的《大闹天宫》和其他关于猴子的作品。那天,“旅游频道”的几个年轻人也来拍他的作品。他们在里面的一个房间里,我在外面的大厅里。白先生要同时应付两个摄影师,煞费苦心。我对拍摄相当满意。

每年定稿后,我都会去位于北三环马甸桥西的“圣彩虹彩印中心”对反转片进行电子分色,请这里的专业图文调绘师对每张图片进行调色,使其符合印刷要求,然后再对每张图片重新做一个色样。如果不满意,重新调整,重新打样,直到满意为止。这次回来,对封面的打样还算满意,但对孙悟空脸上的红色调还是不太确定。是更黑还是更黑?我心里没底。好在实物还在。我想我最好再去一次白先生家。去年165438+10月13上午,我拿着证明再次来到白先生家,拿着原件对比。没错,原作的颜色就是这样,而且不偏不倚,让我心里很安心。

那天,我还拿着课文的设计样本向白老师请教。他看了之后说没意见,没错。我说:“日历的封面每年都是最重要的。盖好之后就好办了。这次用你的鬃毛做封面真的很好。红黄两色很喜庆,孙悟空好有活力。”嗯,为了猴年日历的封面,我从去年4月忙到6月5438+065438+10月,前后去了白老师家8次,值得。

绣猴作品选自潘家园的一个摊位。

民间剪纸中有很多猴子,但如果选它做月历,那一定是北京杰出的剪纸艺术家沈培农的作品。他的作品粗犷而优美,充满了民族装饰趣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就像今年的这幅,染出了一只猴子背着桃子,中间是象征财富的牡丹花,上面是象征幸福的蝙蝠。整体意思是“祝福猴年”,喜庆吉祥。最适合农历正月。沈培农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代表十二生肖的作品。这一幅是1991为猴年第二年创作的一组猴年作品之一。虽然沈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五年了,但是他的作品依然有着无穷的生命力,依然在给人以美的享受。

刺绣是民间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品种,希望能找到有猴子的好作品。2015年7月,我去潘家园认识多年的贵州苗绣收藏家潘玉珍的摊位,现在她的摊位上有一件同样图案的刺绣连衣裙。

这幅刺绣是苗族人民举行盛大的祭祖节时,桂藏头夫人所穿的刺绣礼服背面的一部分,绣有关于苗族生活的装饰图案。大树代表广阔的森林,动物、牛马穿梭,鸟虫飞舞。五只活泼的猴子在树上爬上爬下,姿态各异,诠释了苗族人民创造富裕生活的过程。整个刺绣表达了苗族“万物有灵,万物皆生”的世界观,是苗绣的优秀作品。我又问她这件绣花衣服的作者?潘玉珍在我的笔记本上认真记下“贵州台江县葛东镇五合乡五岔村潘吴极绣”并说:“这位老太太绣这件衣服的时候,已经80多岁了,现在已经不在了。”

我怀念几毛钱买的玩具。

李先生是著名的民间玩具收藏家。当年和他一起在中国美术馆工作,经常帮他们拍摄民间艺术藏品,让我更加了解民间艺术知识。

从1997到现在的20年,每年都得到老李的全力支持。比如牛年到了,他把家里收藏的牛都找出来让我挑选拍照,还告诉我怎么收藏。得到它们并不容易,而且还有故事。

现在,老李虽然走了五年了,但他的妻子和女儿仍然热心帮助我。到哪一年,我会提前把家里的藏品一件件找出来给我拍。所以每年都能在日历上看到老李用多年心血收藏的民间美术精品,现在很多都是孤儿了。他说:“我过去在地摊上花几毛钱买的玩具,今天买不到了,老艺术家都不在了。因为不赚钱,后人不做。”

去年八月的一天,李的女儿告诉我说,我找到了一只好猴子。我去她家的时候,有不少。其中陕西宝鸡的两只布猴很精彩,类似的作品过去也在画册和展览中见过。我觉得可以一张图拍两张脸,单独用一页。

拍摄时发现帽子外缘挂着一行绿色的尖刺,挡住了我的脸,让我看不见。我拍了一张有耳朵的照片,一张有耳朵在里面,没有耳朵更好,所以眼睛耳朵嘴巴都露出来了。然后拍了他家的石猴子,猴子玩具,泥猴等等。

第一次拍完,发现各种可以一起玩一起动的猴子玩具更能体现猴子玩具的特点。于是我又联系了李由由,让她在河南卢氏和浚县找些木头和竹子做的猴子玩具。仔细看,一件件都是当地的奇葩。

泥人公布了一个新产品,猴宝宝,来庆祝他的生日。

除了经典作品和常见的民间艺术,每个日历还希望有新的和独家的作品。为此我每年都会想一些话题邀请艺术家为我的日历创作。

去年年初,在天津鼓楼北街一家泥人工作室的店里,我看到展柜里有几幅杨志忠的作品,其中一幅是一个小孩背着几个桃子在跑,非常生动。我觉得可以在这个作品上做文章。给孩子头上戴个孙悟空的面具,猴年也能戴上。背面有桃子,可以取名为“猴宝宝的生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市文化局成立了"泥人张工作室",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泥人张艺术。为泥人张的后人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也招收了一批学员接受前辈的训练。杨志忠是第一批学生之一。他热爱彩塑艺术,勤奋好学,成为泥人张彩素艺术的最佳传人。

我把在店里拍的照片发给他,告诉他我的想法,让他看看能不能再造一张。他看了之后回复说:“没问题。”几天后,画了一张草图。过了几天,泥稿完成了。

去年9月5日,我带着一盏灯,一个架子,背景纸,一个相机去了他天津的家。乍一看符合传统泥人张风格,人物塑造精准,正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杨志忠为这本日历增添了原创、精彩、生动的一页。

明朝皇帝的“戏猴图”是民间艺术中表现猴的一个很重要的题材,我拿了一对陕西宝鸡凤翔的泥塑,很不错。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放在脸上,画面效果不错。因为是美术馆的,所以不着急。在过去的20年里,美术馆一直是这个日历中民间艺术的重要来源,每年都得到他们的大力合作。他们说:“你从来没有被当成外人。”谢谢您们。

我是在美术馆工作时认识陕西宝鸡社火脸谱艺术大师李的。因为我以前看过李先生的《白猿与孙悟空》,所以我在去年年初为猴年起草剧本时,很自然地想到了李的《马勺》。

我问他是否有一个新的显示猿和猴子的马勺。他说当然有。几天后,他把新画的白猿和孙悟空用纸箱快递到我家。包裹还没打开我就被感动了。因为怕路上损坏,包裹里三层外三层。李先生说,白猿图是参照当地传统社火面具设计的。面部呈倒桃形,画在额头上的寿桃顶端弯出一个小疙瘩,这也是当地社火的画法。

古代有很多画猿猴的。这一次,我用的是明朝皇帝朱瞻基的《戏猿图》。是我的朋友胡吹去年年初推荐给我的历代猿猴精品画。在网上搜了一下,才知道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你拿不到原版电影,找个印刷精良的专辑就行了。后来转到琉璃厂,在故宫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画册《故宫画卷-花鸟-猿猴》里发现了这幅作品,印得很好。马上买了一份,回来就扫描了一下,效果很好。

山东济南青年剪纸艺术家王学丰受邀创作封底剪纸《兵申英春》,从虎年开始连续七年受邀创作《我的日历》。每年我给他打电话后,他都会剪下来,很快发给我。让我感动的是,他每次都精心打造五六张图片让我选择。

“最好的是你的书。”

图文编好后,印刷才是日历质量的最终关键。每次都是和技术人员一起在电脑上对确定的地图进行色彩调整,打印出数字样图,直到满意为止。这是印刷好日历的关键。版本做好了才能谈。到了印刷厂,无论是白班还是夜班,开印我都必须到场。每版一印出来,我都要和数码样张对比,然后就开始大批量印刷。

年复一年,这20本日历,有太多让我感动的故事。很多朋友说,从第一本书开始,有20本保存得很好,形成了一套精美的生肖艺术画册。每年年底都会有很多朋友期待来年的日历,打电话问还有没有。别忘了我!有人说:“我每年都会收到很多日历和台历,但你的书是最好的一本。”图片选的很漂亮,很实用。"其他人说,"我收到了新年日历,这太棒了。每一年,我都心怀感激。我不需要别的日历,挂你的就行了。"

在很多朋友家里,墙上的挂历换了一个又一个,年复一年的陪伴着他们。我也很有成就感,觉得很欣慰。如今,虽然已经离开工作岗位9年,但编辑制作生肖日历仍然是我每年必做的大事,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