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移动没有和其他公司合作上网卡?
联通生来就是搅局的,但主营业务一直不好。
联通一直都是一个节目主持人,因为联通天生就是来搅局的!1994成立联通,打破垄断。可是后来,联通虽然牌照最全,业务最多,网络最好,但是业绩一直很差!
中国联通北方和中国电信南方都有很强的固网基础,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出口带宽也很强,一度让中国移动很羡慕。随着流量的大发展,无论是固网宽带还是4G无线,最终都需要出口,也需要国际出口。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移动在这方面远远弱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现在如果看2017年全年增长表现,主要看4G。
按照这个趋势,联通发了这么多卡,用户并没有占到便宜,但是宽带用户的增速远远低于移动和电信。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众所周知,固网宽带对用户的粘性非常大,同时固网的流量远大于移动网。中国联通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表面上看起来是公司与中国联通合作,实际上并不排斥。这些互联网公司也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合作伙伴,随时可以叛逃。固网流量在IDC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为什么很多用户从一开始到现在对移动网速都不认可?移动宽带用户能否大幅上升?除了营销之外,和移动宽带的质量提升有很强的相关性,那么为什么质量会提升呢?其实客户都差不多。现在他们基本上是FTTB和FTTH,关键是IDC在最后。俗话说,移动固话用户数量一旦达到一定数量,互联网公司在选择IDC时就要考虑移动用户的感受。但是移动有钱,建了那么多IDC机房(成都,哈尔滨等。),所以不能是空的。
联通合作发卡对用户有什么好处?
联通发卡的营销方式和银行发信用卡的体验很像,就是发专属卡,专属权益,但也阻挡了其他权益的享受。精细营销,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也不错。的确,对于能做到“极简主义”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比如用腾讯王卡,只能用在腾讯的生态圈里,不能跳出这个圈,否则成本会高很多。你看腾讯视频,就看不到哔哩哔哩,也看不到爱奇艺,反之亦然。不然流量就不够了。也许你会说,我可以订1元500M的日租套餐。是的,你可以。第一,这500 m是日常。你真的想用它吗?够不够?第二,其实最大的套路就是这个看似便宜的1元500M,这个月30元,加上原来的59,就是89。现在还没有分钟,加上分钟数,一个月100元就差不多了,而且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所有客户的平均ARPU。看似便宜,其实付出更多。
联通的创新很有意义。毕竟引起了另外两家公司的关注,也推动了提速降费的进程。然而,就像iPhone引入中国一样,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最终受益于亏损。这次也是如此。随着大量上网卡在网上发行,电信、移动从线下开始降维,纷纷推出本地不限流量卡、省不限流量卡、全国不限流量卡。其中本地无限流量卡相对于很多普通用户来说性价比最高。
本地交通卡没有限制,基本上就是说同一个区号(本市)的流量是不限的,不过这基本上是套路。月费168元,最多可以加6个用户。本地流量不限,6个号码之间互呼免费,还可以送一个100米光纤宽带。算下来,平均每个月单身一人20多元。如果想出市或出省,可以加1元500M全国流量套餐。
核心在于4G流量和宽带流量的融合。
就是这个原因,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上网卡呢?因为看起来真的便宜,运营商的套餐太多了。联通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的这些套餐,看起来就简单多了。基本原则如下:
XX卡,月费56(或59)包含3G流量,可定制10元/G的附加套餐,应用免流量(但应用包含的广告不在免流量范围内)。
在系统里改名字就行了,所以随便写什么卡的名字就行了,就像中国工商银行最近发行的数量最多的星座卡一样。星座卡一套,三种费用(普卡、金卡、白金卡)和两张卡(银联+VISA),共72张卡,看似每张卡都是为一个星座定制的,实际权益。你没被打动。想要一个吗?
联通混改对用户有多大好处?
其实用户的要求很简单,服务更好,价格更低,数据绝对安全。
首先,在服务方面,三大运营商这么多年都没有改善服务(客气点说,其实是衰落了)。一是用户数量增加。二是服务成本降低。第三,上级的要求。以前的贵宾厅都被拆了,客户俱乐部都消失了。相信三大运营商为了提升客户感知,会回归本质,要求自己作为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估计俱乐部还会回来。至于贵宾室,和银行一起用也不错。
其次,更低价格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这么多年通信成本一直在下降,对比CPI就知道了。第二,你要知道你每个月花了多少钱。
安全是最重要的。最近腾讯和华为的纠纷,估计也迫使国家对此进行立法。这只是想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买的是联通生产的卡,理论上数据是用户自己和联通共享的。如果买了王者卡,腾讯是不是也有数据使用权?这个应该仔细看看入网协议吧?
联通混改可能受益的是联通,而不是联通用户,最大的受益者是这些和联通合作发卡的公司。他们想要数据。另外,他们在联通能看到什么?
联通有改革创新的决心,也确实是一条路(其他路真的很难走),但是走这条路并不容易。何去何从,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