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洛丽塔怎么样?

由于对现实的误解和奇怪的执念,洛丽塔这个词被扩大和定义了无数次,最后它被称为一个诱人的隐喻。

甚至在它演变成“洛丽塔”的专有名词之后,洛丽塔惊人的隐藏属性,就像俄裔美国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一样,成为了一个经典的不可言说的禁忌词。

就像“你懂的”已经被引申为一些心照不宣的约定俗成,洛丽塔也因为那难以言说的海量信息成为了当下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但如果把1962上映的斯坦利库布里克版《洛丽塔》简单粗暴地视为哗众取宠的情色片,显然有失偏颇。

这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试图以一个离奇的故事和三个非正常恋爱关系中的人物,对人类理性的门槛、感性的极致、欲望的终点进行彻底而深入的探索。影片给出的结果令人沮丧。即使是优雅、庄重、冷静、内敛的高级知识分子(人类精英),在年轻欲说再见的欲望面前,也很难坚守人性的底线。

港版《洛丽塔》翻译过来就是“一棵梨树打一棵海棠”,这是一个诗意的比喻,基本概括了这部电影的故事: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未成年少女之间的畸形爱情。

在单纯美好的十四岁,少年时代的男人亨伯特坠入了爱河,同为十四岁的初恋女友的不幸离世,似乎让他瞬间成熟,但隐藏在心底的迷恋和渴望却生根发芽。

四十岁的时候,男人认识了同龄的单亲妈妈夏洛特和她古怪叛逆的女儿洛丽塔。

夏洛特被一个成熟且博览群书的男人吸引,两人顺利结婚。然而,这个男人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对自己青春的迷恋和渴望的死灰复燃,而这种渴望的焦点就是他新婚妻子的女儿洛丽塔。

男人试图通过日记来发泄对洛丽塔的情欲,并试图用最后一丝理性来压制这种欲望,把它锁在抽屉里。

然而,夏洛特的好奇心打开了这个不可触摸的潘多拉魔盒。于是,在夏洛特的不幸死亡和洛丽塔的主动戏弄下,亨伯特撕掉了一切伪装,让畸形的欲望生根发芽。并最终毁了自己、洛丽塔和其他无辜者的生活。

这部电影用一个隐喻的故事,严肃地讨论欲望对人类的影响。

《洛丽塔》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其根源在于欲望。

如果说欲望是人类的原罪,那么追求欲望的过程看似是聪明的人类的占有,实则是愚蠢的丧失。当理性的遮羞布挡不住人的欲望时,自我毁灭的末日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