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的传奇女性
伊莎贝拉一世
今天,大多数人只知道伊莎贝拉一世是帮助克里斯多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女王。事实上,她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华横溢的君主。她做出了一整套关键决策,几个世纪以来对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间接影响着更多的人。
她的丈夫是阿拉贡的佩迪南。他的智慧和才华与她不相上下。她的大多数决定都是和他商量后做出的,而且是通过和他的密切合作来执行的。所以在这本书里把它们放在同一个章节似乎是合理的。但这一章的标题是伊莎贝拉的名字,而不是两者,因为他们的大部分重要决定通常都是根据她的建议做出的。
伊莎贝拉于1451出生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现为西班牙的一部分)的田园小镇。她小时候接受过严格的宗教训练,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亨利四世从1454年开始担任卡斯蒂利亚国王,直到他于1474年去世。当时还没有西班牙王国,现在西班牙的领土主要分为几个王国: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莱昂、格拉纳达、纳瓦拉等等。卡斯蒂利亚面积最大,亚拉位于今天西班牙的东北部,格拉纳达在南部,纳瓦拉在北部。
20世纪60年代末,伊莎贝拉是卡斯蒂利亚王位的候选人,也是欧洲最富有的女人,因此许多王子都向她献殷勤。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亨利四世希望她嫁给葡萄牙国王。然而,1469年满十八岁的伊莎贝拉,不顾国王亨利的反对,离家出走,嫁给了阿拉贡王位的继承人佩迪南。伊莎贝拉的不服从激怒了亨利,所以他指定他的女儿胡安娜作为他的继承人。然而,1474年亨利去世,伊莎贝拉宣布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遭到胡安娜支持者的反对,内战爆发。1479年2月,伊莎贝拉武装获胜。同年,阿拉贡国王约翰二世去世,佩迪南成为阿拉贡国王,被称为斐迪南二世。从此,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共同统治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广大地区。
表面上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还是独立的,两国的大部分行政机构还是独立的。但实际上,裴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他们两个人做出的,夫妻双方都尽力默契配合,共同成为(西班牙)君主。在他们共同统治的二十五年中,他们的基本政策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西班牙王国,由一个强大的君主统治。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征服格拉纳达,这是伊比利亚唯一仍由伊斯兰统治的地区。征服开始于1481,结束于1492年2月。裴迪南和伊莎贝拉获得了彻底的胜利。征服了格拉纳达和其他国家后,西班牙占领了几乎和今天一样多的领土。伊莎贝拉死后,拿八小王国于1521年被裴迪南吞并。
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在他们统治的早期建立了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该法院集法官、陪审团、起诉律师和警方调查人员的权力于一身,以其残酷的惩罚方式和粗暴的审判程序而臭名昭著。嫌疑犯几乎没有机会反驳对他的指控。他们不可能知道所有对自己不利的证据,甚至原告的名字。否认对自己指控的嫌疑人经常被拷打,直到他们承认。据保守估计,至少有两千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受到从轻处罚的人数比这个数字多很多倍。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负责人是一个极端狂热的僧侣,托马斯·通戈马达(Thomas Tongomada),他是伊莎贝拉的私人忏悔神父。宗教裁判所虽然得到了教皇的批准,但实际上是在西班牙国王的控制之下。宗教裁判所被用来建立宗教团结和镇压国王的政敌。在英国,封建领主总是保持着足够的权力来限制国王的权力。西班牙的封建领主曾经很强大;但西班牙国王现在可以用宗教裁判所作为武器来镇压公开反抗的封建领主,从而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可以用它来进一步控制西班牙的教士。
然而,宗教裁判所的主要对象是被怀疑的宗教越轨者,尤其是一些犹太人和穆斯林,他们名义上皈依了天主教,但在暗地里继续实践他们以前的宗教。
起初,宗教裁判所并没有把矛头指向公开信仰的犹太人,但在1492年,在狂热的唐戈马的敦促下,裴迪·南和伊莎贝拉签署了一份通知,命令所有在西班牙的犹太人如果不皈依基督教,必须在4个月内离开西班牙,并且不允许他们在国外带走财产。这个驱逐令对大约20万犹太人来说是一场大灾难,很多人还没找到安全的避难所就被杀害了。西班牙最勤劳、最精明的商人和工匠有很大一部分流离失所,于是西班牙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打击。
拉格纳达投降时,双方签署的和平协议规定,居住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可以继续信奉他们的宗教。但事实上,西班牙政府很快就践踏了这一协议。因此摩尔人奋起反抗,但被打败了。1502年,所有居住在西班牙的穆斯林被迫选择是皈依基督教还是流亡海外。十年前,犹太人也面临同样的选择。
虽然伊莎贝拉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她从不允许自己的正统观念干扰她的西班牙民族主义。为了确保西班牙天主教处于西班牙君主而不是教皇的控制之下,她和佩迪南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取得了成功。这也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在西班牙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的原因之一。
当然,伊莎贝拉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事件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也发生在1492这个不平凡的年份。哥伦布探险是由卡斯蒂利亚王国资助的,但伊莎贝拉不得不典当她的珠宝来资助这次探险是不真实的。
伊莎贝拉死于1504。她一生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的儿子胡安在1479年早逝。她四个女儿中最出名的是胡安娜(疯狂的胡安娜)。裴迪·南和伊莎贝拉把胡安娜许配给了腓力一世(美男子),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帝的儿子,勃艮第王国的继承人。这两个不同寻常的王朝的联姻使得伊莎贝拉的孙子查理五世皇帝继承了欧洲历史上最大帝国之一的王位。他还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当时最富有、最有权力的欧洲皇帝。他名义上或事实上统治的领土包括今天(西班牙、德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大部分地区、法国部分地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在西半球也有很大一片地区。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是狂热的天主教徒。在他们统治的岁月里,他们掠夺了大陆的财富来资助对北欧新教国家的战争。因此,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在一年内安排的王朝婚姻在他们死后几乎100年的欧洲历史上产生了影响。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裴迪·南和伊莎贝拉的成就和影响。通过共同努力,他们成功创建了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其当时的边界与西班牙在过去五个世纪中维持的边界基本相同;他们在西班牙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摩尔人和犹太人的驱逐对被驱逐者和西班牙本身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宗教偏见和他们建立的宗教裁判所对西班牙未来的整个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最后一点应该讨论。人们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宗教裁判所给西班牙穿上了一件文化紧身衣。在1492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文化、科学和技术在大多数西欧国家蓬勃发展,西班牙却没有。在一个发表离经叛道的思想会被宗教裁判所逮捕的社会里,缺乏开拓和创造精神是不足为奇的;一些不同的观点在其他欧洲国家是允许的。在西班牙,宗教只允许一个完全正统的天主教徒。与1700年的其他西欧国家相比,西班牙在思想文化上是一潭死水。虽然从裴迪·南和伊莎贝拉第一次建立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到现在已经快五个世纪了,从它被彻底消灭到现在也已经140多年了,但是西班牙并没有真正从它的影响中恢复过来。
换句话说,伊莎贝拉赞助了哥伦布的远征,使得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这意味着西班牙文化及其制度,包括宗教裁判所,已经在西半球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来。所以,正如西班牙与大多数西欧国家相比在思想文化上落后一样,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相比在思想文化上落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本书里给伊莎贝拉排名,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如果没有她,同样的事件在一般情况下会不会发生。从实际情况来看,西班牙因为从伊斯兰手中收复伊比利亚半岛长达700年的斗争,具有强烈的十字军东征精神。但当这场斗争在1492结束时,西班牙有了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选择。是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尤其是伊莎贝拉,把西班牙引向了毫不妥协的宗教正统。没有她的影响,西班牙似乎一直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社会。
也许人们会很自然地将伊莎贝拉一世与更著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相提并论。至少伊丽莎白的才华可以和伊莎贝拉相媲美;此外,由于她的仁慈和宽容的政策,她似乎是一个更令人羡慕的君主。但她比伊莎贝拉缺乏开拓精神,她的事迹没有一件像伊莎贝拉建立宗教裁判所那样影响深远。虽然伊莎贝拉的一些政策令人深恶痛绝,但历史上很少有皇帝有她这样深远的影响。
Ⅰ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
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生于格林威治,即今天伦敦的格林威治,1603年3月24日死于萨里郡),1558年至65438+10月17年。她从未结婚,因此被称为“处女皇后”。她即位时,英格兰正处于内部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仅成功地维护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英国文化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莎士比亚和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建立。她的统治被称为英国历史上的“伊丽莎白时代”和“黄金时代”。
凯瑟琳(女子名)
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1684-1727,在位1725-1727)是俄罗斯女皇和立陶宛农民萨缪尔·斯卡龙斯基的女儿。
在凯瑟琳一世皈依东正教之前,她的名字叫玛尔塔。在北方战争中,他成为马里恩波尔附近俄军的俘虏,很快得到了彼得一世的宠爱,在丈夫死后,在禁卫军的支持下,她于1725年被加冕为俄罗斯帝国的女王。但他不参与国家政治,实权掌握在门什奇科夫手中。根据彼得大帝的遗嘱,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1726),并成立了最高枢密院。在他去世的前几天,他签署了给彼得二世的遗诏。
екатеринаII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俄罗斯女皇(1762-1796)。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菲亚,出生于德国一个小公爵家庭。从小,她就随母亲游历了许多欧洲城市,参观了许多德国王子的宫廷。然而,她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744年,俄罗斯王后叶利萨维塔为她的继承人彼得(后来的彼得三世)选了一位妻子,叶卡捷琳娜作为候选人被邀请到俄罗斯宫廷。
当叶卡捷琳娜和母亲的马车驰骋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她或许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从小熟悉宫廷斗争的她,显然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宫廷生活早有心理准备。到达莫斯科后,叶卡捷琳娜很快被指定为王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容易。耶利萨维塔女王对她时冷时热,让她更加痛苦。她的丈夫彼得是一个脆弱、意志薄弱、古怪的男人,他溺爱自己的情妇,还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在此期间,叶卡捷琳娜声称“没有书籍,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籍中积累知识,并秘密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人格里戈里·利奥尔·洛夫为首的近卫团年轻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人物。1762年,叶莉·萨维塔女王驾崩,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看着丈夫、死敌彼得登基,成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上台后,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终于把他逼上了绝路。他命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军停止战斗,撤出所占领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因为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所以也准备“亲自率领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在国内,他希望俄罗斯人皈依路德教,宣布东正教为异教徒,并没收东正教的财产。这样一来,人们自然会改变想法。在奥尔洛夫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王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几天后,彼得三世神秘去世。历经18年的屈辱,叶卡捷琳娜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成为了世界上最大帝国的主人。
相传彼得三世死于叶卡捷琳娜的宠妃阿列克谢·奥尔洛夫之手。彼得三世死的那天晚上,他看起来很慌张,头发凌乱,衣服破烂。也许他亲自处理了彼得三世。另一方面,其实叶卡捷琳娜本可以将杀害彼得的凶手绳之以法,以洗清嫌疑,留下好名声。但是,她没有这样做,阿列克谢·奥尔洛夫和其他为她夺取王位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为了自己的名誉,牺牲在了政治舞台上。这似乎也反映了叶卡捷琳娜性格的另一面,那就是她有男子汉的胸怀和豪情,这是她根本不屑的。既然这些人为她工作,她就有义务保护他们,提拔他们,与他们分享胜利的果实。也许这就是一个外国女人能登上沙皇宝座的原因吧!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功绩是俄罗斯对外侵略扩张,这也是她对历史的主要影响。包括三次瓜分波兰,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和一次对瑞典的战争。
在波兰问题上,叶卡捷琳娜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策略。第一,她操纵了1763年的波兰选举会议,帮助情人波尼亚托夫斯基登上波兰王位。1772年,俄国第一次与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波兰,获得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波兰爱国者在灭亡前反叛。1791年,爱国党通过了五月三日宪法,宣布废除自由选择国王的制度和自由否决权。结果被俄国和普鲁士联合打压。叶卡捷琳娜的军队攻占华沙,宣布五月三日宪法无效,与普鲁士签订协议,第二次瓜分波兰,波兰是乌克兰西部、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在叶卡捷琳娜军队的刺刀下,1793年最后一届波兰议会以“默许”的形式通过了这份被践踏的协议。叶卡捷琳娜可能是想为爱人保留一个傀儡王国,但1794年,波兰救国起义风起云涌。波兰起义被美国和奥地利镇压后,为了避免大睡,她决定第三次瓜分波兰,使这个国家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三次瓜分波兰,贪婪的北极熊得到了超过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彼得大帝在位期间,未能实现让黑海通向大海的愿望。土耳其一直是俄罗斯的头号敌人。然而,叶卡捷琳娜时代对土耳其的战争出乎意料地顺利。1768年,在俄国的挑衅下,土耳其向俄国宣战。原本被认为是势均力敌的较量,却显示出俄罗斯的一边倒优势。它在多瑙河上、克里米亚上、高加索上和爱琴海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1774的和约中,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的独立和俄罗斯商船的自由。
土耳其和俄罗斯正在备战。1787年两国再次爆发战争。这一次苏沃洛夫领导的俄罗斯,伊兹密尔一战消灭了两万多敌人。土耳其再次签约割让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左岸之间的土地,克里米亚地区被迫割让给俄罗斯。在曾经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西亚病夫的过程中,叶卡捷琳娜是最大的催化剂。
第二次俄土战争,还有一个插曲。瑞典“演员之王”古斯塔夫想借机攻击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结果被打败了。瑞典、波兰和土耳其一直是俄罗斯在欧洲扩张的三个主要对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大获全胜。
看着大大扩张的俄罗斯版图,叶卡捷琳娜无比自豪地说:“如果我能活到200岁,整个欧洲都会匍匐在我的脚下!”
叶卡捷琳娜早年读过很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那个流行“开明专制”的年代,她也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时髦的追求者。她即位后,与伏尔泰通信密切,还赞助了“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她创办各种学校,提倡文学创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鼓励政策,取消贸易限制。然而,坐上沙皇专制的宝座后,她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
1773年,伪装成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经过一年多的镇压,并没有占领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城市,但仍然让她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她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如将“省、州、县”三级制改为“省、县”两级制,赋予贵族越来越大的权力。1787年颁布的俄罗斯贵族、自由、特权的圣旨就是一个集中体现,所以她被称为“贵族女王”。对此,虽然短期内有利于巩固统治,但长期来看却加剧了贵族农奴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农奴遭受的剥削和压迫进一步加深。农奴制一直是俄罗斯社会的一大顽疾。叶卡捷琳娜二世加重了它,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推给了她的后代去解决。
另一方面,由于给予贵族更多的自由,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可以充分接触西欧的自由主义思想,这为俄罗斯的现代化打开了一扇大门。俄国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第一声呐喊来自进步贵族。
据说叶卡捷琳娜非常浪漫。她的情人中有格里戈尔·利奥·洛夫、波将金和波尼亚托夫斯基,但她不承认自己放荡无耻。
总之,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疆域的变化上。她让波兰灭亡,土耳其迅速衰落,同时让俄罗斯强大,统治力量进一步逼近欧洲心脏。
武则天
624年2月17-65438年2月+06,705),汉族。中国正统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民变时唐高宗时代有一位女皇帝陈硕珍),也是继位最老的皇帝(67岁),最长寿的皇帝之一(82岁)。唐高宗是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是皇太后(683-690),后来他当了武周皇帝(690-705),改唐朝为周朝,定都洛阳,取名“神都”。史称“武周”,705年退位。
武的本名“齐”始于她成为皇帝的前夕。这是她堂妹、奉阁宗秦客侍郎提出的12个新词中的第一个。新造的“齐”字虽与“赵”字意思相同,但结构特殊,能使人联想到天上日月的雄伟景象,这可能也是武则天爱用它并选择她名字的主要原因。“泽天”二字是后世对她的称谓。即因为武则天当年在泽天门上宣布改唐为周,又因为“泽天”二字有“仿天帝之法”之意。唐朝开元九年(公元721),在编纂《泽天实录》时,特意用了“泽天”一词来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是皇帝的非凡女子。这是武则天这个特殊名字最早的出现。武则天这个名字是近代以来对她的评价逐渐升高后才开始流行的。
武氏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将的二女儿。他的母亲是师洋和武则天,山西文水人,生于四川利州(今广元市)。他的真实姓名不详。14岁入后宫为才子(正五品)。唐太宗给了他一个迷人的名字,被称为“武媚娘”。高宗被尊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后改称帝制。称帝后被尊为“圣灵帝”,退位后改名为“天后顺圣”。吴的其他封号被废除,如处女玉帝、圣帝、金轮圣帝、岳固金轮圣帝、岳固金轮圣帝慈氏、金轮圣帝、泽田帝、泽田皇后。后人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或“武侯”。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65438+6月27日,0880-65438+6月1,0968)是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1880出生于阿拉巴马州北部的小镇特斯凯姆比亚。她在19个月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很快,她就失去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然而,在这个黑暗而孤独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自强不息。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海伦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带来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获得知识,学会了阅读和说话,开始与人交流。而且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筹集资金,并将一生奉献给盲人的福利和教育。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誉,获得了许多政府的奖项。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经常发生在因为贫困而无法给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带来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国家社会党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我写过两篇文章,我是怎么成为社会主义者的[1]和我为什么加入IWW [2],来说明我的动机。然而,西方的历史教科书常常赞美海伦·凯勒早年与病魔斗争的故事,而她成年后成为社会主义者的事实却被刻意忽略。我在《老师告诉我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的错误》一书中提到过这个问题[3]。
海伦·凯勒的主要作品有《如果我能看见三天》[4]、《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海伦·凯勒一生创作了14部作品。我的生活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一出版;它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了100多个版本,在国际上影响很大。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和《老师》以及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的著名散文《如果你给我三天光明》汇编而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伟大的一生,很多文字都是第一次在国内与读者见面。《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八课,也是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在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她勇敢的方式震惊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人,一个度过了人生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平淡、沉默、无语的孤独的弱女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幽闭恐惧症的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学院。他用尽一生的力量四处奔走,成立了一个慈善机构,造福残疾人,并被《时代》周刊评选为美国20世纪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创造这个奇迹,靠的是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活的挑战,用爱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难,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生活的光明面,最终向世界伸出了她充满爱的双手。海伦·凯勒(6月27日1880-65438+6月1,0968)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哑女作家和演说家。她凭着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并入选美国《时代》杂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弱女子的视角,告诫健康的人,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给予的一切。此外,本书收录的《我一生的故事》是海伦·凯勒的半自传体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失明失聪,但她不懈努力,克服巨大困难,完成了大学学业。他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投身于帮助残疾儿童、保护妇女权益、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如果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身体残疾意志坚定的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给予的一切。此外,本书收录的《我一生的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968年,海伦去世,享年89岁。她把她毕生的服务都奉献给了全世界的残疾人。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沙利文老师给了她最珍贵的爱,她把这份爱传播给了所有不幸的人,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她死后,由于她坚强的意志和杰出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展活动纪念她。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失明失聪,但她不懈努力,克服巨大困难,完成了大学学业。他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投身于帮助残疾儿童、保护妇女权益、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两次被拍成电影。
居里夫人
原名:玛丽·斯科洛多斯卡(波兰语: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
玛丽·居里(1867.11.7—1934 . 7 . 4),出生于波兰,是法国波兰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镭和钋(P非)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第一次是物理学,第二次是化学)。在几年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着普通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因为她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模式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小时候听过她的故事,得到的却是一个简化的不完整的印象。1937年二女儿出版的《居里夫人传》极大地影响了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一生,处理了她一生中遇到的所有波折。美国传记作家苏珊·昆花了7年时间收集未公开的日记和传记材料,包括居里夫人的家庭成员和朋友。去年,一本新书《玛丽亚·居里::一生》出版,更详细、更深入地描绘了她艰苦、苦涩、挣扎的一生。她的长女伊莲娜(Elena)是一名核物理学家,她和丈夫伊奥里奥(Iorio)因发现人造放射性物质而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二女儿艾弗里是一名音乐家和传记作家。她的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颁发的1965诺贝尔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