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都是禅_坐卧行都是禅

走、坐、卧都是修行,且看古人如何表达“意”行。

在魏晋玄学中,“言”、“象”、“意”是思想家们争论的命题之一,王弼主张“得意忘象”、“不尽意”。言语就是语言;图像是图像或图像;文字和图像都是意义的工具,“满足”才是最终目的。

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是有限的,有时很难真正传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于是就有了“无以言表”,你想表达的思想就是意义,而在文字之外又没有合适的语言和文字来恰当地表达,于是就有了“只有意义,没有文字”。

文艺作品或文化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作品、国画、书法、戏曲以及玉器、青铜器、家具等一切物质文化产品,是作者与读者(观众)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正如苏东坡所说的“故国漫游”,作者创作的作品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内涵;读者在欣赏一部作品时,可以感知到作者千里之外的心情,并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就是“自满”。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读者的心灵,使读者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从而真正实现“虽然我的身体没有鲜艳的凤凰那样的翅膀,但我能感受到神圣的独角兽的和谐的心跳”的境界。作品只是一个工具,通过这种具体的表达,传达的是内在的意义。豫剧五大名家之一崔兰田的代表作包青天,在湘府的《抱琵琶半遮面》中饰演讲述人生故事的秦香莲:“我满身委屈,因为三江之水一望无际”,歌词一波三折,不仅让人泪流满面,观众也被秦香莲的苦难与悲伤所感染,也在台下默默流泪。观众在思想上与秦香莲产生共鸣,进入故事,观众得戏。

我看过佛经的比喻。佛经的“真意”就像天上的明月,佛经的“经”就是指向明月的手指。所以,佛教修行虽然是以佛经为基础,但落脚点是在佛教的真谛上,佛经只是“写作”的工具,“无相”才是真正的“觉悟”,才会实现真正的“开悟”。所以禅宗南宗后来提倡“悟成佛”,走、坐、卧都是修行,不用言语,真理就达到了!

意,即中国画东晋顾恺之所说的“传神随形”;就是谢赫南齐说的“生动的魅力”;也是唐诗“七足大师”王昌龄所说的“意境”;也是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发展中提出的“道”,“文以载道”,“文以载”。这是作者的真实想法。

只有作品有思想有内涵,读者(观众)才会“骄傲”和“明道”,作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