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著名的五位隐士:除了水镜先生,你还知道哪一位?

隐士就是隐士。真正隐士的人格特征是寻求诗意的栖居,这是对人性的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解脱。比如老子出关归隐,孔子周游列国累了,就说沂水的春风是“我与点”。庄子惯于勾心斗角,故欲归自然;陶渊明仕途累了,就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汉末三国时期,由于战争等因素,很多名士都选择了隐居。比如诸葛亮在去草堂之前其实是隐居的。当然,诸葛亮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去辅佐刘备。但就我要说的这五位隐士而言,他们几乎都是隐居的,也就是没有真正为魏、蜀、吴效力过。

一.司马徽

司马徽(?—208),字曹德,颍川(今河南禹州)杨宅人。东汉末年的一位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和儒家经典。被誉为“水镜先生”。庞统,南郡人,听说司住在颍川,于是步行两千里去拜访他。司马徽和庞统日夜交谈。谈完之后,司马徽对庞统赞叹不已,说庞统是周楠第一名人,这才让庞统逐渐为别人所知。198年(建安三年),荆州牧工刘表,广征天下名士。在这方面,水镜先生认为刘表心胸狭窄,所以不愿意为他工作。

与荆州著名学者庞德公及到过襄阳的韩松、石涛、、崔等友人交往密切。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后来,隶属于刘表并驻扎在新野的刘备访问了司马徽,并与司马徽讨论了世界。刘备问谁可以称为接君,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同时,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刘备任命诸葛亮和庞统为军长。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刘聪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拿下。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马徽不久后就去世了。

第二,庞德公

庞德公,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庞德公与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以识人著称。对早年的诸葛亮、庞统等人影响很大,受到诸葛亮的推崇。

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数次邀请庞德公入朝,庞德公都不肯上任。于是,刘表亲自聘请了庞德公。但是,庞德公还是不愿意为刘表效力。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非常尊重庞德公。每次探望庞德公,都是一个人在床下探望。后来诸葛亮渐渐得到了庞德公的重视和关注。所以在我看来,庞德公可以说是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最后隐居在鹿门山,采药而死。

第三,张毅

张仪(公元136-公元240年),字,是一只巨鹿。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隐士和乐师都精通占卜。张仪生活在东汉至曹魏、曹芳时期,多次被朝廷征召,但他始终回避,不肯做官。比如东汉末年,曹操当上丞相后,也招降了张仪,但张仪还是不应该。曹方正元年(240),张仪卒,享年105岁。值得注意的是,隐士张仪活了105岁,是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之一。

第四,赵虎

赵虎(公元161-公元250年),孔明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期的隐士和书法家。胡兆山的隶书与钟繇、韩丹春、吉炜、单薇齐名。有“钟小胡豪放”之说,世人也称之为“胡忠”。就赵虎而言,他与司马懿有着深厚的友谊,甚至救过司马懿的命。

关于这一点,在《三国志》、、、、关的传记中有记载,在裴引用的《高士传》中也有记载:当初皇帝布衣时,与赵旧。周生和同郡的其他人谋杀了皇帝,但当他们听说后,他们铤而走险。他们被邀生在颜和伯之间,却不肯生。哭而真诚,感其意,止其止。赵与酸枣结盟而分离。赵虽有帝王之德,但绝不会说什么,也没有人知道。

司马懿少年时与赵虎关系很好,周生想杀司马懿。赵虎知道后,立即冒险寻找,在渑池和萧山之间找到了周生一行,要求他们放了司马懿。周生起初拒绝,但赵虎哭的真诚最终打动了他,救了司马懿。

关于这一点,在我看来,赵虎大概没有想到,自己救过的司马懿,会和另一个孔明——诸葛亮成为重要的对手。当然,虽然我和司马懿关系很深。然而,赵虎不愿意为曹魏效力。嘉平二年(公元250年),赵虎去世。由此可见,赵虎的年龄虽不及张仪,但也活到了接近90岁,也堪称汉末三国时期的老寿星。

动词 (verb的缩写)关宁

关宁(158-241年),字佑安。北海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县东南)许诸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隐士。管宁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官员管仲的后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关宁为躲避中原战乱,带着梨园平远人王烈来到辽东。黄初七年(226)五月,曹丕死,明帝曹操即位。十二月,被任命为华歆的太尉,华歆辞职,愿意把太尉的位置让给管宁,曹操不同意。但管宁被圣旨招为光禄勋。当时,司空陈群也推荐了管宁,但遭到了管宁的拒绝。

荆楚元年(237年),司徒陈娇去世,司徒之职被停职半年。次年,曹操问鲁豫谁能当司徒,鲁豫推荐了关宁,曹操没要。前二年(241),一世、永宁卫尉孟关、史雍、中书侍郎等人向曹芳推荐关宁,曹芳以“登车轱辘,缚帛印”之礼上书聘之,恰逢关宁84岁去世。所以,和上述隐士一样,关宁也从未为朝廷效力。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