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健诗歌创作中的三个“上”

作者简介

单占胜,笔名单骑,1953年4月生,河南省淇县人。大学文化。1977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85 4月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曾任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主编,郑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河南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著名诗歌理论评论家。出版有散文、论文、诗歌及专著《写作知识》、《写作基础知识》、《歌词鉴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鉴赏》、《中国当代文学史稿》、《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散文集《昨日的阳光》等。散文作品入选2007中国百篇美文和2010中国百篇美文,散文作品《挖野菜》曾作为中考语文试题。《河南文学史》专门辟出一章论述他的学术成就。

在我看来,陆健的诗歌创作有三个“坎坷”,分别是:第一,1990-1991年。他完成了大部分著名城市和门的作品,所有不存在的女性的作品,还有关于外国人物的长诗《日内瓦的太阳》。2.美丽小诗人之歌完成于2012。3.2020年,长短诗205首,包括诗集《开片》(郑州大学出版社,20265438年7月+0版),形成了陆健40年写作的第三个高峰。

关于陆健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有沈琦、杨、李力的文章。沈琦独特的诗城——评陆健的诗》一文中,他认为“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独特的门,一扇有许多理论话题可谈的诗歌之窗...从诗歌史的角度说,陆健在当代诗歌中开创了一条新路,填补了一项空白”,一点也不过分;在谈到语感和语言风格时,沈琦说,“《明何澄门》的主要语言风格属于这种重铸的叙事风格,并通过陆健的改造,有机地保留或糅合了一些与叙事相和谐的意象语言,更为精巧微妙,构成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享受。尤其是用来形容人物的时候,容貌、传神、灵性,三言两语,真的是当代诗歌中的经典绝唱(见《关于一个诗人》,百花文艺出版社,二月版,1997-185)。杨对《日内瓦的太阳》的评价是“与那些靠自己的才华说话的诗人不同,陆健是一个从整个历史和人类生活经验说话的诗人...纵观他的一系列长诗,我们不难看出,陆健对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思考和质疑,如战争、和平、宗教、性、艺术和流行的社会疾病等。,这些都在他的文字中呈现。其中包含了人类的历史困窘、坚忍不拔、普遍退化和不断解放,以及人类长期实践和努力所达到的智慧高度。由此,陆健区别于那些拨弄竖琴,轻声吟唱的人,显示出自己的大师气质。〔一〕他的作品高度推崇《伊丽莎白二世》这首诗,这是陆健艺术创作中一座耀眼的高峰。与其他诗歌相比,它似乎更全面地代表了诗人的成就。它以一种纯净、明亮、沉稳、超然的语言之光,荡涤了黑暗的现象世界,照亮了人类生存历史的隐秘风景,将生命的秩序置于永恒与短暂、真实与虚假等多维度,展现了生命的存在与虚无、价值与意义。〔参见《孙在日内瓦》,陆健诗集,台湾省诗词中国出版社,1992,10版〕。李莉对《不存在的女人》大加赞赏,这是陆健最好的诗集。每一首诗都是用温柔的方式写出来的,仿佛一碰就会流出汁液,眼泪,甚至鲜血...它抛弃了所有人为的技能,推倒了语言的围墙。随着心灵的起伏,它涌出,涌出,又涌出。”“拯救诗歌,拯救世界;陆健诗歌的写作动机和价值,详见《诗经》(第3期,2012)。总之,第一个创作高峰期不仅为陆健收获了大量高质量的作品,也开阔了诗人的视野和胸怀,决定了他今后的写作方向。中国,外国题材,各种现实世界的介入,灵魂的挖掘等等,丰富多彩,多姿多彩,预示着巨大的可能性。

奇怪的是,在那之后,陆健居然有了差不多十年的写作“空窗期”。我们只看到一篇发表在《河南科技报》、写于1989的短文《自言自语》,被《诗歌》杂志选为《中国诗歌百年精华》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4 38+0]直到2003年非典时期的长诗《特特博士》,他才仿佛从长眠中醒来,并在随后的五六年间创作了《三十四份礼物》、《枫叶上的比尔》、《天楼》等六七首诗这首耗时六年写成的长诗,在结构形式上堪称异于所有中外诗歌的独特之作。这部作品好评如潮,如《写命运指定的诗》一文、森喜朗的《从先贤那里写起》、的《中国当代诗歌长卷》、李力的《诗》、单占生的《陆健诗歌心路历程》、伍兹、邹建军、杨思平的评论等,都能在《诗歌月刊》和首都师范大学找到。这些文章,连同作家网唐晓渡、尚真、杨志学、朱红等人的对话录,被收入《诗,向经典致敬》(网上书店,2014)一书。这首长诗由明日出版社2013出版,后获首届屈原诗歌奖银奖,首届中国长诗奖,首届长诗奖。

或许,更出乎意料的是,在全球疫情肆虐的2020年,他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205首诗,迎来了他40年写作生涯的第三个高峰。我们看到这一年几乎是一辈子,我写得像赎罪,我知道我什么都不是,路过,那条鱼,错过的樱花,去隔壁兜风,前面的巷子,柏林爱乐的玄学,冥想一天,彼得的星期天,戴着面具的动物,佛山祖庙,穿越东坡。其中短诗9首,由、杨志学、庄、周涩涩、朱自清、杨思平、、李力、单占生等9位著名评论家推荐,以《名家评论》为题,发表在(65438+2020年2月)和《大河诗刊》上。

评论家李莉说,陆健是一位为中国诗歌做出贡献的诗人。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是李莉一个人的,国内诗坛很多朋友都有这种认识。那么,他在这40年里主要创作了哪些不同寻常的作品可以称之为“贡献”呢?这里,先从他的几首诗说起。

《名城名门》写了中国现当代48位文化名人,包括小说家、诗人、历史学家、画家,甚至歌手、舞蹈家、著名围棋手。

《日内瓦的太阳》由七首关于外国历史[现实]人物的长诗组成。

《名城名门》正如我曾经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所说,是由66首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诗组成的诗集,而构成这一宏大历史空间的诗意元素,是诗人陆健对中国现当代48位文化名人、艺术家的叙述,也是诗人与中国现当代48位文化灵魂的对话。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48位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或者说48尊文化灵魂的雕像,被放置在诗人陆健的13首同名诗《人》所分隔的诗意空间里。这样,这部诗集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城邦时空,也构成了一个诗人广阔的精神时空。。著名评论家沈琦和杨分别对这两首诗作了精辟的评论。沈琦在他关于陆健诗集《名城与名门》的长文中,称陆健的诗为“诗城独一无二”,并称陆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独特之门”。沈琦的诗歌张力,不仅仅是诗歌题材的特殊性、结构的特殊性、语言的特殊性所表现出来的交响史诗气势,更重要的是沈琦在文章开头提出的陆健在当时诗坛的特殊性。虽然沈琦当时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但在今天看来,沈琦当时能够探讨这个问题,更能让人信服沈琦对诗歌独特的眼光和深刻的理解。在沈琦看来,当诗潮的尘埃一次次尘埃落定,当我们“反思、梳理、整合”诗坛的历史经验时,就不应该“忽视”那些“一次次被忽视”和“从容淡定地随波逐流”的人,“深度参与整个现代主义新诗潮并保持独立的诗性品质和超越的视野”,从作品到人格都堪称边缘诗人的关注和关怀。

自《日内瓦的太阳》以来,陆健关于这一主题的长诗一直延续到近年。比如1814400秒太空中2014【诗歌月刊2011】,川普裸奔【西湖2017】。批评家陈非常重视陆健的一系列作品,认为这样的作品是诗歌的火山口,这是很难的。而且是唯一没有分支的。当然,我记得邵燕祥先生写过一首关于史达林夫人的长诗。在陆健的作品中,只有《在太空中的1814400秒》和《皮卡德梦见另外两个星球》是虚构的事件人物,都史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

《美丽的小诗人之歌》是陆健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一部长篇力作。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李莉认为是具有经典意识的写作行为。杨志说那是“走在经典的路上”。【以上可见《诗,向经典致敬-:研究论文集》,网络装订出版社,2014)。《诗刊》编辑、诗人周锁同谈小诗人宋七观:ぅ(1)没有庞大、复杂、广博的知识结构,写不出这首诗;(2)没有自己的哲学背景、精神维度和知性境界,这首诗是写不出来的;(3)没有从低地中得来的真理,没有穿透真理的利器,没有站在真理的悬崖上跃上天空的勇气,写不出这首诗;(4)没有才华,没有真爱,没有经纬分明的人格力量,没有真正看到心灵所见的能力,写不出这首诗;(5)不做功课,没有正反两方面的眼光,没有辩证的深度思考,没有分析一切的智慧和自救能力,写不出这首诗;(6)没有透彻的人文精神,没有融合中西文化的解构力量,没有隐显双向驱动的精神氛围,是写不出这首诗的;(7)艾略特有《荒原》,庞德有《诗章》,陆健有《小诗人之歌》,都很慷慨。这也是近年来难得的好诗。ぉ(中国诗行千里印+6月10,2065438)。陆健自己的说法是,我终于写出了一首内容和形式都和别人不一样的诗。

那么,《美丽的小诗人之歌》给了我们什么思考呢?

对我来说,这本诗集最大的启示就是让我意识到诗歌形式建构的仪式性存在对于一首完美的诗歌是多么重要。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美丽小诗人之歌》是一部诗集,也是一组独特的结构圆润的诗歌。也许正是这样一部诗集,强化了我对陆健诗歌创作形式建构中仪式行为的关注。一组诗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小诗歌空间,一首诗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大诗歌空间。这样的组合在形式建构上有着严格的规则,而在内容选择上却有着无限的自由。把严格的规律和充分的自由结合起来,其实是陆健长期以来坚持诗歌创作的基本现实,也是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长期以来呈现给我们的基本规律。这种文体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种书写形式,而且是一种仪式性的存在,是一个以仪式为媒介的领域。在这个仪式领域中,词语所指的真实事物在这里要么发生了变化,要么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或削弱。当诗人带着他的写作对象进入这个仪式场域,他就不再是一个生活在世俗世界的凡人,而是一个沉浸在诗意的仪式中,带着诗意的思考的诗人。此时此地,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仪式行为。诗人通过仪式行为,超越现实世界,进入另一个空间,实现个人的反思与沉思,完成自己的诗歌体验。他为自己和写作对象构建了一个“场”,有着严格的秩序。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秩序,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引自《美丽小诗人之歌》附录,2013 12明天出版社)。

在内容上和别人不一样不难,但在形式上独树一帜真的不容易。

在《美丽的小诗人之歌》出版前几年,陆健还创作了《三十四礼物》、《天楼》、《天楼》、《洛水杨》等作品。,各有特色,精彩纷呈。《34份礼物》是作者作为大学老师,在自己教的一个班里,给每个学生写一首诗,请人给每个学生画一幅漫画,每个学生写几句话,并有手写签名的诗集。这种写作行为在诗歌中独树一帜,广受赞誉。关于它在写作上的价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哲学家陈墨在该书的简短序言中说,“34份礼物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它最有意义的是诗歌还能这样写!它使诗歌逃离了‘诗人的主体中心’,就像逃离了一个盒子,有一种解放感...让读者参与创作,让诗人成为魔术师和变形人,把每个人的经历变成诗歌之花。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都是诗歌的素材,每个人都能像诗人一样感受生活。诗人所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注入诗歌的基因、魅力和形式。陆健的奇妙之处在于:取消了诗歌与生活的距离,让它们越走越近;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意成为生活。”他补充说:“这34首诗是陆健和2003级学生写的。它们是诗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实对话,是互动参与的教学范例。这种对话和互动参与是一种视野的融合,是每一个学生的视野和诗人的视野的融合。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诗人的穿透力重新诠释、发现、关怀、提炼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验;两种视野的融合产生了超越学生个人经验和诗人经验的新视野。他们一起完成了34首诗,一起经历了新的生活。于是真实的生活体验和诗人* * *结晶成诗歌。”(见《34份礼物——给我学生的诗》,前言二:《花样年华,一起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5页)。

《天楼天楼》(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0版)描述了河南南阳一个小村庄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真人真事,配有作者2006年两次回到插队四年多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把用豫南方言写的诗读给农民听,然后修改。多次阅读地方志。后来,我把出版的书寄给了他们。这本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非虚构”作品,让我们重新思考艺术创作与田野调查的关系、写作伦理等长期被忽视的重要问题。请注意,这部作品产生于近20年前,当时“非虚构”这个词对文学界来说还相当陌生。

《洛水杨》(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4月)也是一部很有可读性的书,壮丽的山河,* * *和新城在国家雄伟的阙宫遗址上,深刻的文化内涵,投射在一个特殊时代的少年身上。在明暗相间的巨大背景下,实名的小人物在时间的河流中畅游。别出心裁的作者2006年写完之后,2018又写了一遍,40首诗对应前面的40首诗(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1)。内容上有延伸,有对立,有情感告别,有回归,有重新发现。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心智成长的根源在哪里。但说实话,我觉得前40首比后40首好。

《Nֿin诗集》(网络出版社,2014版)描述了40多位有姓氏的著名诗人。大咖们。屠安、、吴思敬、、雷。这是一本开文学大亨玩笑的书。能不好玩吗?内容这么生动?这本书和《名城名门》的根本区别在于《名城名门》的视角是向上的,是平视的。抓住一点,忽略其余的。一个笑话让你哑口无言,但这不是游戏。据说陆健写了某某,打印出来发给别人。他被认出来还是被骂都无所谓。他说古代文人的歌咏传统在哪里,就应该恢复。

陆健近期重要的诗集是《2020年开篇——诗选》(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这是一部新作。从这些新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这一年来的复杂心态。活着的人,谁经历过这样的全球性大灾难?陆健临近老年的恐惧,妻子的病痛,叛逆期的小儿子,周围环境的挤压氛围,忧国忧民的文人本性,都涌向他的笔——这个每天做不完家务的老人的笔。我真的想说我们的诗人很难。但是他写了那么多,写得那么好。在《2020年诗选开篇——后记》里,人们说他是一棵开着花的老树,他说他会重新发光。这种自嘲有点自恋的味道。我曾在《陆健的诗歌之旅》一文中讨论《一个美丽小诗人的歌》时说,“在我看来,中国新诗界自始至终所有关于我的问题,都是关于“人”的。所有关于“我”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一个如何认识“人”的问题。陆健的魅力在于他能直面“我是谁”。看了片头的那首诗,觉得我说的关于陆健的话,如果放在今天说,会更准确更贴切。与《小诗人之歌》仍然依赖于互文性不同,凯篇更自由地开放了自己,达到了诗人应有的精神交流水平。限于篇幅,读者可以相信自己的审美眼光,无需举例。

对于这个“对诗歌有贡献的人”,我还有几个问题要说:

第一,陆健的诗学思想。1,很多年前陆健说的“绕一个文化的大圈,再回到人本身”(2004年《诗歌月刊》11期,陆健的文章《不断努力做一个叫陆健的诗人》)应该在这里。原来,64岁那年(2020年),他的作品的出现是有预谋的。这说明陆健是相当理性的,非常重视视野的开拓和知识的积累,辅以各种现代诗歌技法的练习。这是他不断写出不同面貌作品的基础。2.精读写作与主题诗集写作的可能性。虽然我们不知道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但是很明显《名城名门》《日内瓦的太阳》《不存在的女人》已经可以称之为“主题诗集”了。34礼物,田楼,田楼,洛水的杨,诗歌里的,还有刚才没说的马赛克拼图。根据陆健对主题诗的要求,《名城名门》《日内瓦的太阳》《不存在的女人》《34份礼物》比较成功。其余的诗都有瑕疵。看来这个要求并不容易达到。

第二,陆健的人物诗。陆健写了大约200-300首关于人的诗。数量惊人,可谓诗坛绝无仅有。诗歌描写[表达]的是人,从国王、君主到山野人,从古代战神到现代艺术家,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成就很高。人物诗分真实人物和虚构人物,操作难度较大。很多作品处理的出奇的好。

第三,陆健诗歌的幽默风格。不解决文体问题,作者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盲目的。意识到风格作为一个美学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完成自己的风格特征。显然,路坚独特风格的确立和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1985写的《哲人轶事》(见当年的叙事诗系列)、《像火焰一样快的汽车》、1991写的《北京阿健》(见1995的《大家》杂志)。不时闪现。2003年非典期间的里特医生,是卢健将知识分子的文人幽默与世俗生活中的幽默融为一体的契机。这种交融效应在后来的《小诗人之歌》中得到了部分体现。我们发现《小诗人之歌》中作为大学教师和知识分子的“我”是幽默的、刻薄的、矫情的。2020年,他的爆发式写作,几乎完全不依赖经典和别人的思想言论,我手写我的心。他的脑袋就像一个信息接收器。外国的人,中国的人和事突然带着“奇思妙想”来找他,他的幽默遍地开花。《小诗人之歌》中的幽默有些“硬”。这种硬度与“做作”无关。因为在这首长诗中,一种焦虑和愤懑是情感背景,情感语言流动更快,和举重若轻的幽默还是有些不符。2020年的幽默不一样,是自然的。长诗《穿越东坡》(中国诗人,2020年第3期)“我”——西坡,“东坡是一篇以逗号结尾的短文”,与东坡相对。一个穿越到宋朝,一个从宋朝穿越到现代。他们每个人都很惊讶,每个人都不明白眼前的是什么,不认同他们的行为。它幽默了两个时代的热闹与痛苦,是一部披着轻松心态的幽默作品。他的一些作品中夹杂着酸甜苦辣的感情,幽默的文字嵌入闪烁,比如“但不要把网络误认为病毒/和平之鸟误认为战争/导弹。”虽然难免抄袭美女当老太太”(《抄袭》)。比如“如果拜登/他说他在为人民服务,我觉得/他在开一个比人民更大的玩笑”。陆健诗中的幽默感有时会出现在作品的结尾,如“警察设下埋伏,警察浑身/带着侦查员长大。警察要抓谁,就算是好人/也逃不掉,何况是坏人”(《看一部电影:一部外国警察和土匪的电影》)从全诗来看,作者是坐在危险之中,还是背靠在沙发上,但是事情出乎意料,事情朝着自己的对立面发展,甚至荒诞,你不幽默都来不及。幽默的尺度不容易把握。不是挖苦、嘲讽、戏谑,而是更温和、更有教养、更容易得到说服的效果、不敌视人。幽默在某些作家身上多少有些高人一等的味道,但有时候在陆健身上却没有。比如《明星》杂志2005年第12期发表的《在丹江水库乘水上飞机》中,“我知道,有一只狐狸蹲在岸边/水里有凶猛的鱼//它们喊,乌鸦,你的声音真美/你唱,我们来。在同期出版的《医院与坏人》一诗中,“大夫,我是坏人……”和“我私下认为,进这道门的人,不是这里断了,就是那里断了/骨头断了,或者肉断了/坏人诽谤了什么人”。在他2007年写的《花之花与老眼之花》中,不懂流行文化与教育制度如何扭曲儿童人格的“我”的尴尬处境浮出水面。陆健时不时会沉思自己,这种情况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在2020年的写作中,陆健诗歌的幽默风格已经形成。

第四,陆健的诗歌是内外兼修的。几十年来,诗人陆健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同时又超越了各种潮流,这大概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此,我想借用李莉论文《拯救诗歌拯救世界:陆健诗歌的写作动机与价值》(见《士林》杂志2012期)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理解。他说:“陆健诗歌写作的最大贡献,是在诗歌原有的审美范畴之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可能。”李莉的话是针对陆健2003年以来写的四首非虚构纪实诗。事实上,如果我们总体回顾一下陆健的诗歌创作历程,就会发现在他的诗歌世界里,陆健始终站在当下审美范畴的流行话语之外。站在潮流之外,探索诗歌美学的新可能性,始终伴随着陆健诗歌创作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行为。在一次关于陆健诗歌创作的研讨会上,诗人叶延滨指出:“陆健的诗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因为陆健是当代诗歌中一位独特的诗人。30年来,他的诗歌创作在诸多潮流和流派中保持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在各种潮流的不同领军人物逐渐消失的时候,陆健还是占据了自己的位置。”叶延滨是在2007年5月10日上午说这番话的(见《文艺日报》2007年5月)。在那次研讨会上,屠岸、、、、、王、、、、朱、、何小兵、徐钢等诗人、评论家和教授都发表了对陆健诗歌的看法。我想引用一首短诗《路过》作为本文的结尾——

从超市自动扶梯上来

看到那个男人,正在擦落地窗。

天空中有污点。他摩擦

湿痕是按顺序排列的,像简单的文字。

比如一些笨拙的笔画

云碰了碰他的袖口,走开了。

他摩挲着,时间的影子。他摩擦

太阳很暗,光线晃着他的脸。

他抹去了自己的身影和手臂。

只剩一只手了,继续搓。

他擦了擦手。

只剩下一大片透明区域...

穿透生命意义的诗歌,无私的诗歌,在我们头顶之上。让人感叹。

4月2021,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