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旅游?

罗伯特·麦金托什

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旅游中来,环游世界,打开思维,世界将成为人类更美好的天堂。

文化|旅游|创意|体验

标新立异的创意点评:“去万里路”的理念,“家国天下”的情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群体思维,使中国式旅游呈现出“去市场”的特征,但这种特征已经从“早期到此一游”发展为“对过程质量和内容质量感兴趣”。

世界那么大,走向市场是必然的。但市场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博览会”。“博览会”累了,我们还是需要一个高质量的“假期”。

集市式中国式旅游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休闲旅游变得不那么奢侈了。每年“五一”“十一”出游的景象就说明了问题。因此,国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独特现象。

旅游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属性的高层次消费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许是旅游的理想境界,但目前中国式旅游呈现的是国人浮躁的形式和意识,游客的心不在旅游的本质上,而依附于匆匆的脚步、山川的表象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国式旅游,无论如何,都是团“尚可”。为了完成一个旅游任务的过程,证明只有旅游的名义,没有旅游的现实。

中西“旅游”和“度假”的区别

“旅游”和“度假”的话题,其实涉及的是大家热衷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看着外国人,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滋润,很潇洒,不像中国人,生活中“忙”字总是占据大半,“累”字离不开另一半。

这就是“旅游”和“度假”的微妙区别。无论是“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赶团游,还是体验式的背包客游,出国旅游在国内总是或多或少的“累、累、乏”。所谓“度假”,听起来像是西方上流社会的消遣,但或多或少是一种误解。毕竟,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不同。相比之下,应该说西方人更善于区分工作和生活。与阶级、贫富无关,一年四季都不能有“旅游”,但要“休假”。这是西方人过上轻松生活的关键。

与中国人攒够钱再安排旅行不同,美国人认为旅行是基本的日常消费,离不开也攒不下。所以他们有钱就去旅游,暂时没钱也去旅游。比起长期出国旅行,他们更喜欢每次持续3-4天的短期“迷你”假期。

与我们国家的推拉式旅游不同,美国很多人喜欢去乡下的度假屋,体验自然宁静的舒适感觉。有些人乘坐旅行车旅行,舒适地露营,有些人睡在帐篷里尝试野外生活,有些人坐游艇去钓鱼放松心情。他们追求平静、安详、干净、无忧无虑的环境。享受真正的自由时间,而不是去赶集,四处奔波看一个又一个景点。有钱可以任性,没钱只能认命?中外差距确实不小,但很多人发出了另一种声音:“旅游”和“度假”说到底是经济差异的问题。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还是一个消费观和旅游观的问题。文化观念不同,旅游目的不同,玩的时候自然会有不同的心态和节奏。虽然中国式旅游很匆忙,游客也很匆忙,但是摆脱繁忙的工作,逐渐享受生活的乐趣,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着国内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国外旅游的扩大,我们逐渐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新的旅游方式。

度假酒店需求增长是必然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中产阶级的逐步扩大,居民的出行方式由观光向度假转变,度假住宿产品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度假酒店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

仅从长三角地区来看,近年来杭、宁、沪等城市周边出现了B&Bs等非标住宿产品。它们让人们通过短途旅行,远离城市的喧嚣,获得休闲放松的愉悦体验,所以发展速度非常快。去度假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必需品。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假期需求的增长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的主流消费者正在从衣食住行的基本消费升级为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中国即将进入品质生活时代。无论是城市生活还是旅行生活,未来的人都会更爱自己。

从新需求与旧供给的矛盾中寻找商机

在中国,像黄山这样的著名景点和度假胜地总是聚集着大量的游客和度假者。需要新关注的是近年来一些城市周边涌现出的、两三个小时车程就能到达的旅游目的地。在过去的三五年里,一二线城市周边出现了更多不规范的住宿产品,但真正规模化、标准化的度假酒店并不多。这个市场空白需要填补。

与五年前和10年前的节日市场需求相比,现在的节日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年前,10年前,人们的节日观念还比较朦胧,处于一种去散步,去休息的状态。目前很明显,人们休假更多的是作为调整平时工作生活状态的一种方式;此外,度假的方式也在改变。以前可能是谈生意伙伴,现在更多是和亲朋好友的家庭旅行,方式也更加多样。他们更喜欢改变环境和生活场景带来的愉悦体验。

就度假群体而言,至少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家庭、亲子游客;二是中老年人的消费,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中国人口基数最大的是60后和70后,这种潜力会随着60后逐渐退休,70后逐渐率先消费而逐渐释放。第三,有空闲时间的人;第四,休闲商务人士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办公、开会;第五,年轻人,包括但不限于新生代。我国度假旅游市场类型多样,需求更加丰富。

中国人的节日风格与外国人的截然不同。与外国游客相比,他们更喜欢放松的方式,如在沙滩上晒日光浴。中国人的度假方式多种多样,打牌、钓鱼、唱歌、聚在一起品尝美食、参加一些好玩的项目、与当地人进行文化交流互动等,受到中国不同度假群体的青睐。

目前,度假酒店的市场结构并不平衡。一方面,过去在很多旅游景点附近盲目建设大量高档酒店、别墅、会所,忽略了最大的大众化度假;另一方面,旅游景点附近存在大量的私人小旅馆、招待所等低端住宿产品。由于管理水平低,卫生、安全、服务不能满足当前游客的基本需求。相比之下,高端的、有特色的度假酒店产品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构建度假圈,塑造适合国人的休闲生活模式。

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intel发布的《2017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正处于生活方式升级的过程中。以“品质提升、便利提升”为形式的消费升级将需求旺盛,健康和体验将成为两大主题。其中,度假和旅行被中国的中产阶级认为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方式。

未来5-10年,目的地酒店必将成为人们体验生活方式的载体。未来,中国人的度假方式将越来越多样化,产品供给也将呈现多样化的业态。

未来,中国的消费者更希望酒店成为一个聚集地。打造自然环境优美、不受季节变化影响、充分考虑家庭和短途旅行需求的一站式度假天堂,更能顺应中国消费者从“旅行”到“度假”的旅游消费升级趋势。

越来越多的休闲游客所需要的度假产品,必然会在未来更大程度上体现“个性化、价值化、高品质化”三大特征。这是供给侧企业的机会。

虽然假期需求增加是必然趋势,但行业急于快速建设并不好。目前度假产品仍存在旺季低、周末与非周末入住率差异大的缺点。投资者在看好趋势的同时,应充分预测投资风险。目前,许多企业都瞄准了度假小镇和旅游小镇的建设,度假酒店项目也作为配套设施在推广。但如果过热介入,度假酒店的建设可能成为开发商拿地的又一手段,造成未来逃序的局面。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阳光、海浪、沙滩,“3S”海岛旅游为什么这么火?

从禅修到禅修小镇——中国宗教文化景区的未来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