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情感表达听别人说,不用担心说“我懂”——理解的误区。
1.人类作为群体动物的天性就是随大流。
Eg:宣传吸烟的坏处和说明“美国其他州80%的大学生不吸烟”哪个好?
2.安慰别人的两个经典误区:
(1)给人分类,贴上星座、血型、地域、水对立面的标签,其实是在降低人的独特性;
例:我们安慰自己,点餐的时候因为“我是双子座”而犹豫或喜怒无常,不要用“他们就是这样”来下结论。
(2)渴望了解,说“我理解你的难处”,但我们真的理解吗?
例句: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安慰别人的话,比如“生活就是要向前看”“不要那么悲观”,听在当事人的耳朵里,可能就像是讽刺的话。
3.面对复杂的情绪,不要追求便捷粗糙的分类,不要追求高效的二次理解,不要追求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请对大众心理采取不同于个人情绪的态度。
学习输出:
我在晨跑的时候,听了樊登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了如何处理别人的自信。阻碍倾听有几种形式:
(1)建议。“我觉得你应该……”,这不是倾听,而是打断对方。
(2)比较。“跟你说我的事,没什么。”
(3)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4)舒适度。“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
(5)回忆。“这让我想起了你……”
(6)消极。“振作起来,不要那么难过,不”
(7)同情。“哦,可怜的孩子。”
(8)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9)辩证法。“我本想早点给你打电话的,但是昨晚发生了什么事?”
(10)修正。“事情不是这样的。”
当对方情绪疯狂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理解他的感受,说我能理解你真的很难。当你能准确说出对方此刻的感受时,对方的心情马上会好转,他会点头。
这堂课的感觉和非暴力沟通里的理论很像。倾听的时候,不要打断别人,无论是安慰、说教、比较还是同情,都不会帮到对方。正确的做法是理解他的感受。但是在了解的过程中,不要急着说“我明白”,而是要试着表达自己的感受。重要的是要具体。不是“我知道”,而是“我知道你的感受。你难过是因为…,对吗?”帮助别人找出情绪的真正原因和对待自己的情绪是一样的。
我一直不愿意向家人倾诉,其实是因为家人经常以屏蔽倾听来回应我。大学的时候,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内心不够强大,所以尝试和家人沟通,想转专业。家里人的反应是“你以为学别的专业容易吗?学哪一门都不容易,省省力气吧。”后来读研究生的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给家里打电话。家人总说:“为什么别人的东西没有你多?谁读研都累。”
当时我只是觉得很气愤,很不理解,但同时又有点内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矫情了。今天回想起来,我明白了:不是我的错,是家人没有倾听我的想法,没有帮我理清自己的真实需求,导致我们之间沟通不畅。
不过话又说回来,樊登在《低风险创业》中提到:父母没有错,他们对待你的方式只是受限于他们的教育程度和学识。所以我能做的就是,一方面,采用我今天学到的方法来处理别人的知心话;另一方面,如果别人不能满足我对“倾听”的需求,我可以教他(比如给老公讲讲《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来理清自己的情绪。毕竟“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