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的纸上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共同趋势,不仅是科技、经济,也包括文化和艺术,当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都在使用一模一样的PC或Mac,当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都在享用麦当劳和可口可乐,当我们走出世代居住的四合院,住进水泥房子……我们能感觉到民族文化和传统正在逐渐消失吗?我们能感觉到我们的“母语”正在失去声音吗?面对国际化、标准化的风起云涌,现代设计会提出怎样的文化诉求?
1设计中“母语”的消失
母语的本义是指“第一语言,是一个人首先接触、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或多种语言”,通常引申为原物或内容,指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意义。设计“母语”是指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设计中的内容和代码。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认识到,所谓的“全球化”实际上是一种“全球西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不可否认地对多元文化和区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设计领域,就是消除设计中的文化取向,以单一的审美原则和思维方式作为设计准则。中国的现代设计远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在经历了“西潮”、“东方风”、“韩流”的入侵后,才发现自己的设计语言一直是舶来品,“母语”在一次次的模仿中逐渐消失。
2设计的“母语”在哪里
对于“母语”的探索,我们总会回忆起学习英语时的场景和环境。同样,“母语”的设计也蕴含在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如果我们试图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我们会为中华文明的辉煌而欢欣鼓舞,但也会为今天的状态而黯然神伤。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创造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文化,表现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魅力。就设计所涉及的文化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宏观思想、中观方法和微观元素三个方面。
2.1宏观思想——中国传统哲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释道为代表的哲学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理性积淀和内在体现。虽然他们的信仰和立场存在差异,但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哲学心理和思维方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三者并非完全三足鼎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兼收并蓄,从而形成了“三教合一”的传统哲学层面。其中,最本质的哲学概念是“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天人合一”是指把宇宙、生命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看作是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的一种思维方式。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说:“在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因此,和谐在传统哲学文化中也被视为世间万物的最高准则。
2.2中观法——中国传统技艺水平。
中国传统的“重道轻武”思想非常明显,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技艺的发展。古代的圣贤圣贤甚至对制作技艺等“诸工之术”持贬义排斥的态度。比如《礼记》中说:“持技之人,以事为重”,“不可轻慢学者”,“行淫弄奇,疑人杀人”。于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古代社会,“重政务、轻自然、拒技艺”成为一种传统观念,这也使得中国民间的工匠、机械师、土木工程师等工匠受到鄙视。
2.3微观元素——中国传统乐器的水平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文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从传统建筑的梁结构到家具的榫卯结构,从石雕、木雕中的图案到服装面料上的图案,无一不显示出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特征的相似性。比如家具以明清为主,建筑以大屋顶、梁柱结构的睡厅风格为主,瓷器是最突出的器皿。此外,传统工艺中的陶瓷、漆器、木雕石雕、刺绣、染织、印刷、剪纸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和参考内容。从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形成的“文化符号”在实际设计和应用中也表现出特殊的文化内涵,并广泛应用于器具设计中,这也为元素出借、符号交换和交叉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源”。
3设计“母语”再现
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有丰富的设计“母语”,但近代以来,我们并没有能够合理地运用和传达它。相反,西方世界反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形成了独特的西化“中国时尚”。
“传统”不是外在的东西,甚至不是外化、对象化的东西,而是与我们没有血肉关系的客观实体。传统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地渗透到个人和群体中,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信仰、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势能。从设计文化的角度来看,正视传统、理解传统、弘扬传统是现代设计形成民族风格的关键点。为了使传统文化“母语”在现代设计中再现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以民族精神为主旋律,形神并重。“民族精神”是民族与设计形式沟通的媒介,它就像是民族精神的一面镜子,民族精神是民族设计的灵魂。简单的一句“中国制造”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质量,更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平和文化的评价和判断。为了再现中国传统设计的“母语”,我们必须重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并在设计中做出新的诠释。仅仅依靠原有元素、符号、图案的重组整合来构思新的“形”,只会流于形式,浮于形式。在真正理解民族符号的基础上,还要加以融合,注入新的思想,使表现更加生动,即“真、诚”。其次,以传统文化为源头,兼收并蓄。
中国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延续,催生了造型温婉典雅的“中国造型”,为西方世界所推崇,却被自己的后代近百年所鄙夷,值得我们深思。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创作规律、审美观念和无数经典范例,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天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我们并未能充分利用。当然,我们要做的是吸取过去的教训,但不是“复古”或“浑”。中国文化自古兼收并蓄,使得中国文化延续至今,没有中断,没有消亡。
4结论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失去自信,“母语”的设计濒临消失。因此,要发展中国风设计,必须从未来的发展前景出发,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全面改造传统文化,剔除陈腐粗糙的糟粕,探索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形式。同时,民族风格体系的形成必须以民族本身的历史传统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国情、既包含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展现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艺术家何怀硕曾说:“我认为真正的世界性艺术,从来不是诞生在一个民族艺术贫穷腐朽的地方,而一定是诞生在一个民族艺术繁荣富强的土壤里。”这个观点用在民族设计的现代化上,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