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一阁宁波天一阁图片
天一阁图书馆,坐北朝南,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高8.5米,坡屋顶,青瓦覆盖。一楼六间宽六间深,二楼除了楼梯间都是大房间,用书柜隔开。
亭前雕有“天一池”与月湖相通。园内以“福、禄、寿”为整体造型,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天一阁及其周边园林具有江南庭园的特点。
天一阁特色
天一阁及其周边园林具有江南庭园的特点。天一阁图书馆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匠心。楼上的传达室一般是用来存放书籍,摆放书柜,用书柜有效的划分传达室,这样整个楼上就分成了六个房间。天一阁和范公馆之间还有一堵墙,用来防火。
游宁波天一阁_900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天一街10号天一阁,是中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61),原为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藏7万册,现藏30余万册,其中多为珍本、稀本、珍本,被誉为南方书城。如今,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和信息寻求者。在图书馆馆内的玻璃柜中,存放着明代的版画和手稿。还收藏一些印刷书籍,尤其是明代的地方志和科举,堪称全国之最。天一阁内有宁慧堂、东明草堂、范故居、四明亭、宝树楼、甘金斋等多个景点,掩映在阳光下,竹林葱郁,景色幽静,占地约1,000平方米。
天一阁取自古书《水生于天,火生于水》。在图书馆前挖一个水池储水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的曾孙范在亭前修建了一座池塘亭,四周种植植被,并修建假山,堆砌奇石。其中“九狮一象”的景色尤为优美,相当精致,令游客惊叹不已。院墙上有很多浮雕和砖雕,很有艺术感,很有江南园林的特色。
清康熙三十八年(1779),上谕《四库全书》和八世范钦范茂在馆内捐赠图书680余种,受到皇帝赏识,名声大振。后来,文远、文渊、吕雯、文硕、文慧、文宗、温岚等七座图书馆也相继仿照天一阁的模式建成。
1933到1935,宁波本地人集资修缮天一阁,将一批历史石碑搬到天一阁后院,工程浩大。解放前夕,由于种种原因,天一阁损失了大量图书,馆内仅剩13000册。解放后,* * *多次拨款维修天一阁,经多次走访,追回历代藏书3000余册,其中有部分是国内罕见的图书。1981天一阁新建了图书馆,为藏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天一阁锦上添花,华南书店远近闻名。
去不了宁波天一阁,非常遗憾。借出差的机会实现了我学生时代的一个夙愿。
古代一个武将还懂得爱书爱文,崇尚文武全才。读书成为当地的一种时尚,历史上宁波名人成倍增加。如余士南、潘天寿、柔石、傅吟诗、包玉刚、跑邵逸夫,包括蒋介石在溪口。
藏书成为当地人的一大爱好,很多人喜欢藏书,这大概也是天一阁藏书的历史条件之一。我在宁波的几个网友邀请我去他们家,一个女网友家的客厅有一整面墙,全是书柜。我快速浏览了5000多本书,大部分是参考书和传记。
读书可以减少无知,藏书可以造福子孙后代。游山玩水是我的爱好之一。相比之下,参观天一阁让我受益匪浅。
宁波天一阁在哪里分类:浙江省宁波市。
分析:
天一阁是宁波天一阁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古籍浩如烟海,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它们被誉为“南方书城”,巍然屹立在宁波月亮湖畔,成为亚洲最古老的私人图书馆,也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家族图书馆之一。是宁波人最引以为豪的文明星座。文人到了宁波,不亚于一场赏心悦目。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雅致的花园,幽静的环境,真是令人神往。然而当年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人图书馆,历经几代沧桑。如今,天一阁是宁波的一颗“明珠”,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石狮子。这些木门是清朝光年间建造的。“南方书城”四个字是国画名家潘天寿题写的,“古亭藏英”是大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两边的对联是钟鼎文的,上面写着“天一遗源长且长,惟难久藏南雷之意。”对联说明了天一阁图书馆的悠久历史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图书馆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到了南雷,他曾感叹“读书难,藏书尤其难。”躲久了不散,就难了。"
走进天一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照壁上雄伟的“西山一马图山”,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曾在此拍照留念。这幅八马图是“塑料雕塑”,作者是已故的民间老艺术家胡山成。天一阁的雕塑大部分都是他的作品。逛完这个照壁,从右边的直门进去(左边是1980新建的书库和阅览室)。可以看到天一阁的另一面墙。你知道它的名字吗?统称为“麒麟”。但再细分,这是一只长着龙角、牛嘴的“豺狼”,是正义的象征。
天一阁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图书馆,就是几经修缮保留下来的天一阁遗址。这是清末的建筑遗迹。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名叫耀庆,名叫东明。明嘉靖十一年(范钦二十七岁时)进士,历任湖广、随州、江西、袁州、广西、福建、云南、陕西、河南等省知府。后又任赣南张婷各郡巡抚,仕途遍及半个中国,直至升任兵部侍郎。范钦,出生于诚实坦率的家庭,不怕有权势的人。他曾与武定侯国勋矛盾,大权在握,大权在握,因而遭受冤狱。后来,在园洲知府办公室,因为执法不公得罪了权臣严世蕃。为了避免灾难,他辞职回家了。回到宁波后,图书馆建成了。范钦沉迷于书籍。他做地方官的时候,总是注意到处搜集当地公私刻本,雇人抄写买不到的书。他不拘一格,更注重当代作品和文献的收藏。在他的藏书中,明朝的地方志、政治书籍的记载、明朝的诗文集和历代考官的记录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的石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宋拓片。
范钦的图书馆楼原名“东明草堂”,楼前挖了一个水池,与月湖相通,储水备用。当时宁波有很多图书馆,但都被火烧坏了。范钦认为火灾是不可避免的,火灾是可以预防的。为了防止火灾,范钦煞费苦心地查阅了许多书籍。最后,他受到《易经》中“天生水,百分之六十之地”这句话的启发,于是取了用水生火的意思,将图书馆改名为“天一阁”。图书馆楼上有一个大房间,楼下有六个房间,象征着“一天一地六处”。范钦不仅改了图书馆的名字,还规定抽烟喝酒后禁止上楼。不准带领亲友开门入馆住宿,不准擅自将书籍借出家门和他姓。任何违反法律的人都将因不参加祭祀祖先的仪式而受到惩罚。天一阁的主人在命名时甚至考虑到了防火的重要性,可见其用心良苦。
范钦活到80岁。弥留之际,他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儿媳(二儿子大千已亡)叫到榻上。他把遗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银子,一部分是全部书籍。大冲观察父亲的心情,决定“辈不散,书不嫁。”范钦后人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作出了许多严格的禁止。据记载,嘉庆年间,宁波知府邱铁青的侄女钱,是一位聪明绝顶、热爱读书的才女。为了得到入阁读书的机会,太守被委托嫁给了范的后代书生范邦柱。婚后,云岫满怀希望,认为她能如愿以偿。没想到她还是不能上楼读书,因为按家规女人是不可以上柜子的,所以最后只能闷闷不乐。
原来图书馆四周都是花园,以防附近发生火灾。清初,范钦的曾孙范邀请著名工匠建造精美的假山,如“九狮一象”、“福禄寿”等。著名工匠和大师建造的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假山中有许多动物。你不妨数一数有多少。
为了保护图书馆,主人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同时作为私人财富,图书馆也是外人禁止入内的。然而,几代人的规定不可能一成不变。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图书馆的外国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黄宗羲以其品德、文章、学识、操守受到当时人们的广泛推崇。在范氏家族中曾教过嘉兴付雪的范钟繇的帮助下,他很快得到了所有范氏家族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阁。原来,为了防止藏书被分割,范钦的后人还约定,藏书由后人管理,柜门和书柜钥匙要分间,除非所有房间都聚集起来,否则任何人都不能打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全部书籍,还为天一阁的图书编目做出了贡献。
关于宁波天一阁的历史与故事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以西的天一街。
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私人图书馆,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家庭图书馆之一。
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由退休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
范钦一生喜欢收藏古籍,后来得到了仅存的鄞县李万卷楼藏书,达七万余册,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难得。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诏书开始编纂《斯全集》,范钦的第八孙范呈上收藏的图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下令对天一阁的房屋、书柜的样式进行测绘,并修建了著名的“南北七阁”,收藏《斯》七集。
明清以来,文人墨客都以能参观此楼为荣。
为了保护藏书,范钦制定了严格的族规,比如女人不准上楼。
世世代代的后人严格遵循“书不分代,书仍因年代而分”的遗训。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馆内藏书4094册,53000余卷。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掠夺了《统一实录》等数十部古籍。
咸丰年间(公元1851 ~ 1861),小偷潜入馆内,盗走许多书籍,卖给法国传教士和造纸厂。
后来经历了很多变化。到1940,图书馆只有1591本书,有***13038册。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 * *专门成立了管理机构,走访并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册原书,加上当地藏家捐赠的古籍,现在善本善本已达8万多册。
“天一阁”这个名字的含义取自郑玄《易经》中“水生于天”的说法。因为火是图书馆最大的灾难,而“水生于天”可以用水代替,所以取名“天一阁”。
书亭是坚硬山顶上的重楼,宽六间,深六间,前后有回廊相通。
楼前有一个“天一池”,将水抽入池中,储水防火。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在池塘周围修建假山,修建亭台小桥,种植花草,使整个亭子及其周围呈现出江南私家园林的面貌。
天一阁占地约26000平方米,分为图书馆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展览区。
以宝树楼为中心的图书馆文化区包括东明草堂、范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前进寨和新建图书馆。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包括迟明、假山、长廊、碑林、白鹅阁、宁惠堂等景点。
展览区以秦祠堂为中心,包括、温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书画馆位于秦庙西侧,白墙黑柱棕梁。有六院,曰:“云在楼,堂,堂,画帘堂,状元堂,南轩。
“有了金碧辉煌的秦寺。
天一阁详情天一阁博物馆是宁波一座以藏书文化为特色,集社会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
环境优雅,园林精致,建筑古朴,富有地方特色。
总体布局由图书馆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图书馆是中国宁波天一阁最古老的私人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三所私人图书馆之一。建于明代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间(公元1561-1566),原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籍近30万卷,其中善本8万册,尤其是明代的方志和科举。
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增设了中国地方志收藏馆、银泰一号官宅馆、麻将起源陈列馆等。
中国地方志收藏馆收藏中国当代各级各类地方志6730余部,占总数的80%以上。
银泰一号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家庭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并于2000年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优秀展览最佳创意奖”。
麻将起源展厅三维展示了麻将的起源及其与宁波的历史渊源。
秦祠堂建于上世纪20年代,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和精湛的民间工艺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类书画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1996以来,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级一级绿化单位、市十佳旅游景区。
西山驿马图
是已故民间老艺术家胡山成的代表作。八匹好马在溪边扬起鬃毛踢踢蹄子,甩尾转头,嬉戏尖叫。它们的形状栩栩如生。
事实上,画面造型粗观中的比例失衡,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的重点。
东明草堂
天一阁建成前是范钦的图书馆。
范钦(1506-1585),本名尧钦,名东明,故名“东明草堂”,又名“夷吾录”。现在东明草堂改建1980。
樊氏故居
原为范宅东厅,后为范后人居住之地。
它位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图书馆大楼外,将生活区与图书馆区隔开,是范钦为保护图书馆而精心布置的。现在该建筑重建于清道光九年。
西玛迪
即范钦公馆,环境优雅,位于月湖深处,绿树成荫,规模宏大。1996年,恢复了司马地台的门和厢房。
宝树楼
天一阁,又名宝树楼,建于明代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间(1561—1566)。它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的图书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图书馆。
范钦采纳了“水从天而降”的理论,建了一座有水生火之意的图书馆。
楼上有大房,楼下有六间房,名曰天一阁,阁前挖有水池,以防火灾。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的曾孙范文光在亭前建园。
园林整体造型为“福、禄、寿”,九狮一象由岩石堆砌而成。
风景秀丽,格调高雅,独具江南庭院园林特色。
范钦藏书7万余册,现已有1.7万余册,多为明代雕版、钞本,且多为我国孤本,尤以明代方志、科举记录为特色。解放后,经过文物工作者多年的参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馆内古籍数量已达30万册,其中善本8万余册,蔚为大观。
尊经阁
在中国,儒家经典古往今来备受推崇,各省各县都建有经学馆,收藏儒家经典。
这个亭子最初在宁波付雪,是一个在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山顶休息建筑。
1935期间,宁波当地人集资修缮天一阁,建在这里。
明州碑林
* * *石碑173块,其中近90块是1935年从宁波付雪和县校搬过来的。
碑林中有16重建官学的碑文,时间为清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光绪二十四年。
还有格言、谚语、学田、学山、学者称号等铭文,反映学校教育内容、经费来源、人才培养等。
前进寨
民国时期,在宁波上学的马立安保存了千余斤砖,严琦的储藏室被称为“千斤斋”。
天一阁捐赠后,专门辟出一个房间陈列,至今仍沿用其名。
东苑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
自1959起,平整土地,种植竹木,将石婷、铁牛、石虎等移至此处,园林初具规模。
1974中,收集到的69块石碑嵌在围栏里。
1982年扩建东园,挖成水池,用土堆成山,围绕园内建走廊,并于清末迁入两栋,于1986年建成对外开放。
白鹅亭
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遗物,是陵墓前的纪念亭。原建于祖关山,1959移至此处。
这座亭子结构精巧,雍容华贵。额头上刻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跳浪”、“麒麟招宝”等图案。
宁惠堂
它是一座清代砖木石柱建筑,陈列着明清石刻,包括文徵明小字的《龙图书》、《兰亭序》和《傅墓志铭》。
书香与芬芳,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展厅
麻将是中国游戏文化的缩影,在宋代由马牌、骰子和32张宣和牌组成。它的融合、传播和发展都与宁波密切相关。
我们以麻将发明者姚氏宗祠为例,分为麻将历史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个部分,以中西合璧的两个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麻将的历史与发展,阐明麻将的起源与发展。
本次展览重点展示麻将的趣味性和智能性,旨在推广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
目前是国内唯一以麻将为主题的主题展厅。
秦时分寺
建于1923至1925,为秦氏族祭祀祖先而建,造价20余银元。
祠堂以照壁、岱门、戏台为中轴线,五室两巷三院,两侧为厅堂、岗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祠堂建筑是木雕、砖雕、石雕、贴金、临摹等民间艺术的杰作。
秦氏宗祠舞台集雕塑、金饰、绘画于一体,流光溢彩,光彩夺目。
舞台的屋顶由65,438+06个斗拱支撑。它是歇息在山顶的单檐,穹顶状的沉箱由数百块雕花板和榫头组成。它螺旋上升牢固而巧妙,这是宁波小木科技的独特技能。
花轿亭
宁波轿子,又称万工轿子,以做工精细而闻名。
展出的轿子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它用木头雕刻,并涂上金色,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
传说南宋的富商国王赵构被金兵追杀,被一个宁波村的姑娘救了出来。
脱险后,他们约好来年带村姑入宫,但他们的暗号泄露了,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一律加冕为王,结婚时可以穿凤冠长衫,坐龙凤轿子。官员见面,文官下了轿子,武官下马。
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轿子的民俗越来越盛,轿子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良。
南苑
位于天一阁图书馆楼南侧,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工程一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园林以水为主,滨水聚而不分,池岸精致。
池畔临水的主要建筑是“水贝亭”;在水池的南面,建有一个“祈祷室”。
整个园林简洁明了,给人一种闲适、典雅、宁静的感觉。
银泰帝(官邸)博物馆
银泰地位于月湖北岸,月牙堤旁。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兼副总政秘书童槐的私宅。
童家是诗书画礼仪之家。童怀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随《礼记史》走进南书房,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其孙童祥雄,光绪九年进士;所以儿政有“一门三子”之说。
在65438-0999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地由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修复、展示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末至民国时期宁波官僚家居艺术的专题博物馆,并荣获2000年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最佳创意奖”。
展览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对“如何利用古建筑进行展示”的问题做了一些探索。
通过圣物堂(正殿)、现百花堂(祭祀堂)、书房、议事堂、家塾、宴会厅、雅间游戏室、淋浴室、刺绣室、卧室、佛寺、磨坊等场景化的展示,充分体现了清代中后期宁波官宦学士家庭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以及隐含的社会性和社会关系。
白云庄
白云庄位于宁波西郊,原为明末户部尚书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择白云庄,死后葬于此,故名“白云庄”。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在此讲学,故又称见证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黄宗羲(1610—1695)出生于余姚黄竹浦。
宁波天一阁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主张以经学为基础,史学为补充,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开创了独特的学风,从而形成了浙东学派这一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流派。
康熙七年(1668)应邀赴宁波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包括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以及在四明学风迥异的全等。
白云村在清末逐渐废弃,1986重建。现由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楼是五开间三入口的平屋,四周有围墙,环境幽静。
跗骨室
位于。城西小文街91,福房是一栋五室两巷三室的木质建筑。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1886-1962)先生的藏书,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伏之”源于王延寿、庐陵广甸傅《文选》中的“狡兔在伏之侧”一句,意为“伏初相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梦专先生的长孙冯代表其家人,根据冯老的遗嘱,将260余箱近65438+万册图书全部捐献给国家。
福田室现由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管理。
楼内现存的《冯梦专先生的德行》展览,以大量的图片和实物作为纪念,生动地介绍了冯老的生平履历、写作成就和藏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