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星座受益公司_GW星座受益公司

GW星座受益公司

加油!5月10日01: 56,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2时06分左右,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2时23分,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顺利展开。8时54分,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共耗时6个多小时。

正如网友想象的那样,这艘货船简直就是庞然大物,长10.6米,直径3.35米。它装载了200多件货物,总重量为5吨。这是即将到来的神舟十四号三位航天员的生活和科研资料!

发射任务由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执行,算是老熟人了!长征七号自2016首飞以来,先后发射了1、2、3号货运飞船。这是第四次发射货船,成功率100%。

很多网友将长征火箭与马斯克的猎鹰9号相提并论。总体来看,两大系列火箭各有千秋,但中国的长征系列有一个显著的“不足”——火箭回收尚未实现。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火箭回收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什么时候可以和猎鹰9摔跤?

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火箭回收技术的一大优势。目前中国长征七号系列火箭的造价在7000万美元左右,每次发射都意味着几千万的消失。火箭回收技术可以把发射成本降低到现有的1/10,也就是90%,太诱人了!要知道,发射火箭的燃料是不值钱的,只占成本的1%,最贵的是“直立大家伙”。

事实上,在马斯克实施他的星链计划之前,他的spacex公司专注于火箭回收技术,直到最终被攻克。为什么?卫星链中大约有42000颗卫星。按照一枚火箭携带50颗卫星计算,卫星发射后至少需要840枚火箭。这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谁能负担得起!

三月中旬,猎鹰9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向太空发射了53颗卫星。关键是这是“二手”老火箭,只能说“太经济”了!

对于我国来说,掌握火箭回收技术也是当务之急。2020年9月,中国向国际电联提交了GW-A59和GW-2两个宽带星座申请,共计12992颗卫星,标志着“中国星链”正在加速形成!这种情况下,火箭如果不能回收,要到猴年才能发射,成本巨大!

2022年6月5438+10月,网上流传一段关于火箭的视频。视频中的主角是“长征八号”,火箭从天而降。接近地面时,火箭底部展开四个支架,平稳降落在着陆平台上。

这个火箭回收方案和马斯克的猎鹰9号几乎一模一样,所以网友猜测中国也会采用这个方案。然而,到了2月底,一篇题为《可以这样回收吗?新一代载人火箭计划创新!这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撰写的文章突然走红。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回收方案——网络回收。

网系统回收前半段和猎鹰9号差不多,但也是在着陆场着陆。但在着陆场,中国设置了由支架和钢丝绳组成的网系统装置。该装置配有一个用于容纳火箭的网口。关键是这个网口可以前后移动!当火箭即将着陆时,网口会自动与火箭对接,火箭方便进入网口,网口会牢牢“捆绑”住火箭头部,完成火箭回收!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种方案,中国还尝试了其他方案。比如在火箭子级上安装一个大型降落伞。子级完成任务脱落时,会被打开的降落伞慢慢带到地面。这种方案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成本较低。在中国长征三号乙火箭助推器上进行了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

再比如安装网格舵。我国曾经在长征二号丙火箭上安装了栅格舵,并用它成功地将火箭残骸回收到预定位置,效果令人满意。

相比之下,中国更有可能采用垂直火箭回收和网络回收,而且从媒体透露的信息来看,这两种方案可能同时推进,而且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某蓝色航天公司是一家民营航天公司。2021年7月,公司完成10米垂直起飞垂直降落自由飞行。因为高度小,被业内称为“蚂蚱跳”,但几乎是所有火箭垂直回收公司的一个台阶。

2022年5月6日,公司又有突破。火箭升至1000m高度后,成功垂直和水平移动,平稳降落在着陆点,与靶心误差仅0.5m。

长征八号作为“国家队”的新一代火箭,2020年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测试成功。据负责长征八号火箭的宋设计师介绍,长征八号在设计之初就决定采用“可重复使用技术”方案。目前已经在自主控制和着陆缓冲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实验,现在正在重点研究关键回收技术。

网友可能会奇怪,为什么长征八号在火箭回收方面赶不上民企?长征八号其实就是一个两级智能火箭,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满足大推力、稳定性等不同需求,所以研制难度远大于私人火箭。

无论从发射成本还是要在中国组建的中国版“星链”,都需要掌握火箭回收技术。当然,至于哪种回收方案更好,需要针对不同场合进行搭配。比如网络系统的回收,成本低,技术门槛小,民营企业、航天公司都可以大规模使用。但如果火箭在月球着陆、发射、回收,垂直回收无疑是最佳方案。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天舟四号与天河核心舱成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