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籍中含有类似“我小庄”的错误?
题主说同人小说,一个本尊,不算。我的理解是,大概是因为是鬼小说,与真实历史无关,所以没有真实的历史bug。但是,即使以这个标准来看,神化“我小壮”的事情也不少。不说别的,光是“陈堂官连长李靖”的头衔就够用好几天了。
还有,在开篇的第一章,在来禾寺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宝的帐很漂亮,满是泥金,巧妆。屈屈远山崔飞;舞动的袖子反映了夏商。梨花为美丽带来雨水;牡丹笼烟比化妆更吸引人。但你得妖娆动人,拿回长乐侍奉大王。”
你害怕大商朝的七大法则吗?
事实上,许(姑且说作者是他)仍然是博学的。还有一个《封神演义》的前身,叫《王武剪评话》,是民间艺人存的,到处都是虫子。比如中卷,姜子牙投奔西蜀之前,给自己算了一个卦:“姜尚望西,望神,明君在何处。只见巨蟹宫生紫气,继西秦之地。”
早在隋朝,中国就有了十二星座的概念,十二星座之间也有划分。巨蟹对应陕西地区,故称秦地。这没问题——但是武王还没有成功!真是他妈的西秦!!!
《三国演义》也犯了这种错误。举个例子,如果把虎牢关和泗水关看成两个关隘,关羽从许都北上,一路经过五关六关,就能到达西北的洛阳。还有第二次,刘备平定黄巾,不得不授定州中山府安溪县尉。
这行字很神奇。定州,汉代叫鲁努,是中山国所在地。后来改称中山、安州,直到拓跋珪才第一次称定州。惠宗到达后,定州改名为中山府。换句话说,定州中山府本来就是个地方。刘玄德不愧是汉室宗亲,一个县尉就能挂上三朝的头衔。
罗贯中犯了太多类似的错误。而且有一个特别有名的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是作者自己的错误。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说袁术暗暗有称帝之心,却以复书拒还;聚长史杨大将、大都督张勋、纪灵……”
这是对《反思》原文的直接引用。孙秋逆传:“(袁)死于手术,其中,长史,张勋,将军。”。但可能那天罗贯中写得太晚,光线昏暗,漏掉了“弘”字,没有在古代标点。结果,他把无辜的杨红交给了“将军”。
而一百二十回,“(王)卓大笑,于是造了几十个大木筏,在上面扎草……”。这是临摹《晋书》中的一句话:“百步数十筏。”老罗破错句,用“方”做量词。
《三国演义》中每次提到吴栋,都有一个固定的句式来介绍疆域:“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如张嵩曾说:“吴栋以六郡八十一州为基,民富国强,还不知足?”
江东六郡可数,八十一州简直是扯淡。汉代的州大于县,在这里已经完全颠倒了。怎么能给你八十一个州,整个亚洲有多大?但这点我不怪老罗。因为三国方言最初形成于宋代,当时的“州”在行政级别和管辖面积上都比汉代的州小得多。对于当时的普通人来说,“六郡八十一州”听起来很正常,讲故事的人也不得不这么说。后来流传下来,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接下来,我们再多问一点问题。古籍中有没有与“我小庄”性质相同的错误?
是啊!
元杂剧著名作家隋写的《曾祖父归来》,讲述了刘邦荣回到家乡,当地一个村民一开始认出他就是流氓混混的故事。整个套曲很幽默,最后几句话是这样的:欠的钱内部还,欠的小米税粮允许私除。只有愿意拖你后腿的三六,改了姓,改了名,叫他汉高祖。"
其实刘邦死后,庙号是毛,谥号是高皇帝。直到司马迁将两者合并,称为高祖。所以,当刘邦回到家乡的时候,那个村民是绝对不可能知道三六已经改名为汉高祖的。——当然,以隋的学识,应该知道汉高祖的用法,但元朝的人都知道汉高祖。为了押韵,便于观众接受,我们留了这样一个BUG,并没有损害这部作品的精致。
《西游记》里也有类似的bug。第九次,泾河王打破教条,请求袁守城帮助。守成道:“我救不了你。我只是想给你一个活下去的机会。”龙说:“我愿意求教。”这位先生说,“明天中午三点,你要去曹郑的办公室听砍头。你要想死,就必须尽快起诉现在的唐太宗,确保万无一失。”
现在才十三年,袁守城,所以你可以算出李世民的寺庙数量。不仅想通了,还敢大声嚷嚷。我怕你死的比精河王还快。
结果精河王也病了,赶紧送医院。果然,他去找李世民帮忙。李世民故意请魏徵下棋,但郑伟梦见斩首龙王。龙王谋杀案夺走了他的生命。”唐太宗越来越害怕。在朦胧的睡梦中,我看到泾河王,抱着一个血淋淋的脑袋,喊着:“太宗,还我一命,还我一命。"
精河王好真诚...
当然,作者可以推断这是小说创作,没必要深究。但曾经有一个不是文学创作的严肃场合,甚至公开出现了一个“我小壮”的大BUG。
荆楚元年五月,曹睿将调整宗庙祭祀制度。于是,有关部门递上一份建议:“武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赏武氏之舞。文帝受命于天,为魏高祖使用西安Xi的舞蹈。帝立兴之为魏烈祖。”
前几句话很有道理。曹太祖武和曹丕高祖文(注意不是太宗也不是世祖),后来都不讲理了——你的庙号叫魏烈祖比较好。
这要是搁给别的皇帝,估计人家早就推出去斩首了。我还没死呢!你哭是为了什么样的丧?但曹睿不知何故愉快地接受了。换句话说,这个庙名本来就是他自己启发的。
这很奇怪。那是荆楚元年,曹睿的身体应该还可以。直到第二年年底,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他为什么这么急着决定庙号?是不是因为我预感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必须敲定庙号才能踏实?
原因是什么,现在无法推测。至少孙胜对此不屑一顾,嘲讽说“当年没有反抗我们的祖先,我们最后也没有为自己骄傲。昔华乐以慷慨作嘲弄,周人以准备激烈违礼,魏志群管之,故失其权。”
因此,曹睿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有资格竖起大拇指说“我是小庄”“我是大祖宗”的皇帝。
最后说一下八卦。有点跑题,但也不算太远。几十年后,如果有人问同样的问题,可以用这个例子。
当代的一位老作家写了一本名叫《曹操与狄咸》的书。简单介绍如下:第一,它是一部政治小说,也是一部军事小说,充满了政治军事斗争的智慧和战术的描写,用人的战术,治国的原则,宫廷和战场上的博弈高潮迭起,令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作者还大胆地编织了一根爱情线,生动地虚构了一个红颜知己。这本书是老生常谈,但却不同凡响,感人至深。
关于这本书的采访剪辑如下:
记者:您今年出版了《曹操与狄咸》。与你以前的作品相比,曹操和狄咸令人耳目一新。你为这样一部历史小说做了哪些准备?
作者: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做了大量的阅读和研究。正是这种看似与文学无关的阅读和研究,为曹操和狄咸的写作做了准备。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作家,我一直有文学意向,小说创作是我的主业。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有很多题材可以选择。当我决定写曹操和狄咸时,我以前的积累起了作用。我很高兴我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能以这样的方式进入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