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十二宫的历史和起源
大家都知道2004年是猴年,也就是中国的十二生肖年。正因如此,除了中国的猴年纪念邮票和纪念币,世界上很多国家也会发行猴年纪念邮票,美国也会发行猴年纪念钞。
同时,在中国猴年的挂历、台历中,通常会有这样的画面:桂花树上,一只大猴子正背着一只小猴子,旁边还有一只小蜜蜂,题词是“花开富贵,万代封”。很明显,这是桂、侯、贝、冯的谐音。另外,武则天是猴。如果你觉得属猴的女人不寻常,这些都属于生肖文化。
首先,说说猴年的猴文化
猴子(包括猿、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在人们眼中是调皮、可爱、聪明的动物,人们对猴子的关注形成了猴子文化现象。成语面临三幕四幕的故事,表面上是讽刺猴子的不聪明,实际上是赞美猴子的聪明。这是因为能数到三以上的动物已经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了。非洲有些原始部落只能数到三,任何一个数都叫“多”。俗话说的好,猴子抓月亮什么都不用,好像是在嘲笑猴子。其实只有人类和猴子能关心月球的命运。人类发明历法(属于天文学)是因为在乎月亮,猴子离文明只有一小步。
众所周知,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也许,正是因为残存的猿类没有进化成人类,所以猿类也有悲伤的时候,尤其是人也有悲伤的时候,所以更能体会猿类的悲伤。唐代诗人王昌龄写过一首诗《送别魏二》:“醉时楼中橘柚香,河风引雨入舟,凉之。易均瑶在潇湘月,听说我在梦里成长,我很难过。”杜甫的《秋兴八首》也叫“听猿流三泪,与八月使空”。马岱的《楚河怀古》也说“洞庭湖畔,树与猴相呼应,有人在兰木船上移动”。唐代忧国忧民的诗人几乎都是“哭三声泪下的猿猴”。
由于猿类不仅与人体相似,而且与人类一样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相当准确的模仿能力,所以古代有很多关于猿类的传闻。
晋代《典藏笔记》中的王甲,讲的是三国时期学者周群遇到一只白猿的故事:“(周群)到岷山采药,看见一只白猿,从峰顶下来,与群(周群,下同)相对而立。这群人抽出绑在上面的书刀,朝猿猴扔去。猿猴变成了一个老人,拿着一个八英寸长的玉牌来教导这群人。这群人问,龚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回答:“这是一个下降,我忘了它的日期。我还记得轩辕氏的时候,初教数,风,成,都是黄帝的历史,我就把历给你。到了颛顼,确定日月星辰的运气有很多不同。春秋时期有魏紫、叶梓、毕藻的弟子,他们的势力稍受考验,但都没有得到门下。这几年几代人的兴衰已经记不清了,因为互相攻击。到了大汉,我就倒了下去,这就相当达到了我的目的。”“周群听了白猿的高论,十分佩服,从此更加勤奋好学,被称为‘圣人’。
此外,古人还盛传了人猿通婚的故事。《寻神后记》:“晋太原年间(公元376年至396年),定陵赵在妓家门前养了一只猕猴。妓女前后,同时怀孕,各生了三个头,又蹦了出来。赵方知道是猴子杀死了猴子和它的儿子,妓女同时嚎啕大哭。赵问,云:初见一少年,练其淡衣黄衣,赐白纱。他很可爱,笑起来像个男人。”在民间故事中,也有说因为猴精要抢民女为妻,屁股被人烧红的。
今天,人们都知道孙悟空是类人猿的杰出代表,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记录了他的伟大事迹和幸福生活。但猴王或神猴猴王的起源(文学原型)相当古老(参考精彩生肖文化与游戏,山东友谊出版社),而且涉及到人类对猿猴的崇拜情结。
有一种说法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来自印度神话中的孙悟空哈奴曼。《罗摩衍那》精彩篇章赞美孙悟空哈奴曼:“孙悟空,如果任何人拥有你这样的四种优秀品质:坚忍不拔、目光锐利、聪明伶俐,他就绝不会做任何不可能的事。”并描述孙悟空把身体缩到女妖嘴里,像思想一样快速飞行的故事。
另一个原型孙悟空,说的是法力大师脱胎于禹治水神话传说中的巫器。吴志起是淮水漩涡一带的水神。《太平广记》引用《慕容聊》说,吴起“善于文字处理,辨长江淮河之浅,原之远,形如猿,鼻窄头高。”金色的眼睛和雪牙,脖子伸展100英尺,力量超过九头大象,战斗腾东冲轻,突然,闻它不能持续很久。“大禹来淮水治水,遭到吴志起的抵抗。大禹手下所有的将军都不是吴志起的对手。最后,一个名叫陈赓的大臣抓住了吴志起,把他锁在一口深井里。”《唐史补》引《山海经》(今无)曰:“水兽善作害,禹锁于军山下,故名吴。"
在龚宇移山的寓言故事中,龚宇挖山运石到渤海沿岸(其信息内涵其实是一个古老的治水传说),感动了天帝,天帝派次子克瓦莫去搬太行山和吴王。袁珂先生认为这只夸蛾子属于豪门,与夸父同属一族。
有趣的是,夸父,也被称为巨富,是以猿为原型的。《山海经》、《西山经》称崇武山:“有一兽,状如虞之臂,豹之虎(尾),善铸,故称养父(或)。”禹是猿,也就是说的图腾是猿。夸父是中国先夏时期的一个著名部落。他的主要事迹有:一、逐日,其实这是一个关于驱逐妖天(发光的陨石)的巫术活动;二是与黄帝为敌,后被应龙所杀(参见《读山海经》全画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
据《山海经图》收集的《禹帝山川图》(原图42平方米)《山海经五藏山》是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调查白皮书,记述了中华文明圈内26座山447座名山,涉及258个水系、348个地景、673种矿产、525种植物、473种动物。
有趣的是,《山海经》中描述最多的动物之一是猿。《五藏山经》447座山中的第一座山,也就是《南山经》南部的第一座山,叫做尧尧山(今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的罗晓山脉)。当年的地理资源探险者是这样说的:“有猛兽,洁白如玉,行人行走。它们叫猩猩,很会吃。”意思是当地有猩猩,人吃了猩猩的肉也能跑得和猩猩一样好。可见,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还是挺老的(中国现在野生猿类很少,野生动物要保护)。
《南经·中外》记载:“孝阳之国,在米色之西。它长着适合所有人的嘴唇,黑色的身体长着毛,它回头,所有人都微笑着大笑;左手控制。”海内京也说:“南方有巨人,手臂长,身体黑,脚跟毛。当人们微笑时,他们用嘴唇捂住脸,所以他们逃跑了。”小洋国是江西的巨人(江西赶水因此得名),可能是仍处于原始状态的野人,也可能是猿猴或狒狒,俗称杜珊、山嫂、山景、山粲。根据古老的传说,雌性杜珊的乳汁洒在人身上会导致疾病。《西部大开发奇书》称山神以捉虾蟹为食。他们经常趁旅客不备,向旅客借烤虾蟹,甚至偷旅客的盐,和煮熟的虾蟹一起吃。
二、农历生肖和太阴十二生肖
中国人有生肖文化,西方人有生肖文化。因为中国人认为不同年份出生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而西方人认为不同月份出生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的生肖文化是年生肖(古人批八字,包括年生肖、月生肖、日生肖、时生肖),而西方的生肖文化是月生肖。
中国的生肖实际上是一套动物日历。被选为历法的十二种动物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生肖动物也称为十二肖、十二兽、十二鸟和十二属。古人还将十二生肖的动物与十二地支(十二辰)合称鼠、丑牛、银虎、毛兔、龙、蛇、午马、羊、猴、鸡、狗、猪。
西方的黄道十二宫实际上是一套月历,描述的是地球每年围绕太阳的运动轨迹(就相对视运动而言,所谓黄道十二宫就是太阳在人们直接看到或推断出的宇宙背景中的运动轨迹)。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把360度黄道分成12段,每段30度,每个星座用一个星座代表。每个星座被称为一座宫殿,它们依次是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座宫、狮子宫、处女座宫、天秤座宫、天蝎座宫、射手座宫、摩羯座宫、水瓶座宫和双鱼座宫,每个宫殿占据一个月。在一年中,白羊座是春分的起点,巨蟹是夏季至日的起点,天秤座是秋分的起点,摩羯座是冬季至日的起点。
除了宝瓶宫,所有的生肖都是动物,所以也叫动物圈。其中,天秤宫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器皿,更是螃蟹的“钳子”。白羊宫的形象是希腊神话中的金羊。希腊人为了金羊毛(实际上是为了地中海贸易的控制权)发动了一场战争。摩羯宫的形象是一只准备战斗的山羊,但它有一条鱼的尾巴。他被牧羊神潘恩改造了。
细心的人很容易发现,西方的农历生肖应该叫月亮占星(这里的农历是指阳历,不是阴历),因为虽然西方的生肖中有很多动物形象,但不是某月出生的人,应该是模仿了该月象征动物的天空星座的内容,而只是强调出生季节的差异对人的命运的影响。相比之下,中国的生肖文化与季节变化无关,而与十二年周期有关。
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看来,同月出生的人,虽然出生年份不同,但命运是相似的(其实西方人的命理也很复杂,还涉及到五大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在中国人眼里,同一年出生的人,即使出生在不同的月份,命运依然基本相同(同一生肖)。
一般来说,人们倾向于将出生的时间、月份和季节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某个季节出生的人或怀孕的人(中国人的假想年龄从受孕时算起)会收到这个季节的环境信息(包括气候、植物分泌物和空气中的花粉、动物气味、阳光、月光、宇宙射线等。),可能对人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反,今年的1月或其他月与去年的1月或其他月的区别并不容易区分。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认为今年的一个月和那年的一个月有明显的区别呢?而这种差异是基于十二年的周期?这个问题涉及到生肖文化的起源。
三、中国生肖文化的起源
关于十二生肖文化的起源有很多理论。流行的说法是轩辕黄帝会选择十二种动物作为宫廷侍卫。猫让老鼠报名,老鼠却忘了。结果猫没有选择,他们和老鼠成了敌人。大象也报名了,老鼠钻进了大象的鼻子,把它赶走了。其余12种动物中,最初推荐牛为第一,老鼠跳到牛背上,猪紧随其后。结果老鼠排第一,猪排排最后。龙和虎拒绝接受它,被称为海洋中的王和山之王,排在老鼠和牛之后。兔子不服,和龙赛跑,结果兔子又到了龙面前。狗一脸不服气,咬了兔子的尾巴。结果狗被送到后面,兔子的尾巴变短了。蛇、马、羊、猴、鸡也经历了一些较量,才被一一排列。
这个民间故事可能不完全是虚构的(很多民间故事记录了古代的文化信息,比如牛郎织女描述的故事,其实就是初夏黄帝与颜地联姻的故事)。我国先秦典籍中提到黄帝驱赶各种野兽打仗,《山海经》中也记载了很多部落“造四鸟(虎、豹、熊、貔貅)”。这些所谓的“野兽”其实是古代部落或氏族的图腾动物。所以民间传说中说黄帝选择了十二种动物作为保镖,也可以理解为黄帝部落联盟有十二个主要部落成员。
除了中国有十二生肖,其他国家也有十二生肖。缅甸人有八个生肖。星期一出生的人是老虎,星期二出生的人是狮子,星期三早上出生的人是无牙象,星期三下午出生的人是无牙象,第四个先秦出生的人是老鼠,星期五出生的人是天竺鼠,星期六出生的人是龙,星期天出生的人是翅膀奇妙的鸟。
墨西哥的生肖文化和中国的一样,其中虎、兔、龙、猴、狗、猪和中国的一模一样,其他六种都是当地常见的动物或古代动物。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墨西哥生肖文化是从中国传播过来的,并根据当地的动物状况进行了调整。
埃及、希腊、巴比伦的生肖动物基本相同。分别是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狗、猫、鳄鱼、火烈鸟、猿和鹰(巴比伦十二生肖中有蟑螂而不是螃蟹)。与中国的生肖动物相比,狮子是老虎,驴子是马,猫代替兔子,鹰代替鸡,鳄鱼代替龙,螃蟹和火烈鸟,老鼠和猪。
接下来的问题是,古巴比伦人的十二生肖和中国的十二生肖有什么文化差异?一言以蔽之,中国生肖文化的内涵比生肖历法更丰富。这是因为生肖文化包含了生肖历,生肖历不一定能形成生肖文化。具体来说,生肖历法只用65,438+02种动物来记录年份,而生肖文化不仅用65,438+02种动物来记录年份,而且认为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要模仿本生肖动物的习性(所谓“肖”就是模仿、相似的意思)。
此外,印度还有12生肖动物。根据印度神话《阿婆铁沙》记载,十二生肖的动物最初是由十二神所驱使,分别是杜罗的老鼠、皮卡罗的牛、米亚皮罗的狮子、伐折罗的兔子、米罗的龙、安德罗的蛇、安德罗的马、桑德罗的羊和因达罗的猴子。不难看出,印度十二生肖中的狮子相当于中国的老虎,金翅鸟相当于中国的鸡(原来是凤凰),也就是说印度十二生肖和中国的几乎一模一样。
那么,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发明了十二生肖?中国生肖(生肖历)发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知道,十二生肖,顾名思义,以12种动物分为十二年。换句话说,古人用这种动物作为今年的象征,是因为他们发现不同的年份更适合一种动物的生存。至于为什么会有12年的周期,所以只能有12种动物,而不是10种动物或者14种动物,这就涉及到天文生物学了。
众所周知,对地球生命影响最大的天体是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还有彗星和陨石。其中,最接近12年周期变化的天象是木星绕太阳运行12年(现代测量为11.8年),平均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黄道十二宫的起源与木星在12年绕太阳运行有关。也就是说,木星在围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对太阳系中不同位置的地球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不同动物的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的古籍明确记载了木星的周期性运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玉函山房佚书集》载有《数尼子》一书,书吏曰:“太阴三岁,金必失,水必毁三岁,木必健三岁,火必干三岁。所以,有时散,有时积,一切由领决定,不过才三岁。以智议之,以判定之,以道辅之,破长续短。一岁翻倍,再翻倍,再反转。水是车之源,旱是船之源,事在情理之中。世界六岁一个健康,每一个饥饿的十二岁都与人民分离。所以圣人早就知道天地对立,早有准备。”姬妮子,又名,春秋时为越国大夫,曾拜姬妮子为师。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季尼子》中的上述观点属于天文环境经济学。他研究天体位置对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以及这种规律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所谓太阴月亮,本质上就是木星,意思是:木星处于“黄金”位置三年,庄稼就要丰收了;当木星位于“水”的方向三年,会发生水灾,农作物减产;木星三年在“木”的方向时,农业收成好,人过得好;木星在“火”的方向三年,会有干旱,农业收成不好(五行中,金代表西方,水代表北方,木代表东方,火代表南方)。只要人们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从中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吉妮子》中的上述言论与生肖有什么关系?十几年前写《奇妙的十二生肖文化与游戏》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十二生肖中动物排列的规律性,以及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交替。具体来说,鼠年、牛年适合食草动物的生长,更多的食草动物适合食肉动物的生长(虎年);所以鼠、牛、虎三年相当于木星在“黄金”的三年,是风调雨顺的好时机。食肉动物多了,食草动物就少了,就到了兔年。龙是水族的代表动物,其蛇行性喜潮湿,预示着近年来雨水洪水频繁,相当于木星的“水”位。马年和羊年也适合食草动物的生长,猴子喜欢吃树上的果实。似乎近几年雨水有利,正好对应木星在“木”上的位置。鸡是鸟类的代表动物,主要食物是昆虫,往往在干旱时发育较大(这也是干旱年份发生蝗虫的原因),所以鸡年意味着干旱严重;狗和猪是杂食性动物,在干旱的情况下生存能力特别强;也就是说,鸡狗猪三年是大旱年,相当于木星在“火”的方向时的自然环境。
至于《吉妮子》中的说法,则是对自然变化更细微的观察。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即在风调雨顺的三年中,第一年气候最好,第二年次之,第三年气候条件开始逆转。同样,在水旱三年中,也有上述程度的变化。但是动物的适宜性还是有滞后性的;这种情况类似于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不是中午,而是下午的一个小时(也就是下午两点)。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是中国首先发现了木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古代有一个很长的周期,木星绕太阳的周期非常接近12年,当时的木星可能比今天更亮,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更显著。
同时,中国人也是最早观测到太阳黑子的人。所谓太阳三尺身在其中,就是黑子的可视化。在古代,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可能已经非常接近12年,太阳黑子的活动可能更加剧烈,也会对地球生物圈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古代木星运动周期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可能叠加了太阳黑子周期变化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太阳黑子周期可能与木星运动周期有关,因为木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太阳的天体)。
其实中国的人很早就发现了木星的运动规律。根据经典图片阅读山海经中国古代天文学非常发达,出现了很多天文学家。比如狂野西部经典里的日月山,就是一个著名的天文台。天文导演的名字叫Shush,也叫Choke。他的职责是“到太阳、月亮和星星旅行”,即观察太阳、月亮和五颗行星的运动规律。扼流圈,又称扼流,在《海内经》中称为“扼流十二岁”,意思是扼流圈发现了木星绕太阳运行十二年的规律,并为每一年命名为木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说,蔡明(颛顼或颜地的后代)是十二生肖和生肖文化的创始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肖文化其实是一种明星文化,或者说是其中的一部分。为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28颗星星。二十八星座是分布在黄道附近的28个星座。它们是月球和土星在太阳系中行进的地方(从地球的角度看的表观轨迹)。有趣的是,在中国古代,28个星座也与28种动物联系在一起,其中有12种生肖动物。
具体来说,东方青龙有七夜,即蛟(蛟)、康(龙)、椽(浣熊)、房(兔)、心(狐)、尾(虎)、簸箕(豹);北方玄武有七夜,如斗(夷)、牛(牛)、女(蝙蝠)、虚(鼠)、危(燕)、房(猪)、墙(蟑螂);西方白虎七宿,有隗(狼)、楼(狗)、胃(雉)、赞(鸡)、碧(鸟)、豺(猴)、三(猿);南朱雀有七夜,包括井(胃)、鬼(羊)、柳(獐)、星(马)、张(鹿)、翼(蛇)、蚯蚓。
不难看出,28星动物以龙为首,与以鼠为首的12生肖动物明显不同。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者的顺序还是一样的,只是前者分为两部分,也就是28星的动物,如果从虚宅的老鼠开始,依次是牛、虎、兔、龙;然后是过夜的蛇,前进的痕迹后面是马、羊、猴、鸡、狗、猪。
那么,28星中的动物排列和12生肖中的动物排列,哪个先来?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没有定论。但一般来说,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多是由简单到复杂,所以十二生肖中动物排列的出现可能先于二十八星宿中动物排列的形成。
四、从动物分类学的角度看生肖动物。
《中国古动物学史》(郭克、李约瑟、程庆泰,科学出版社,1999版,95万字)作者对《山海经》、《尔雅》等古籍记载的300余种动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考证。书中指出,中国古代有多种动物分类方法。《尔雅》将动物分为虫、鱼、禽、兽四类,《管子》和岳翎将动物分为蛤、羽、毛、鸵鸟、鳞五类,《本草纲目》将动物分为虫、鸵鸟、鳞、禽、兽、人六类。
从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看,生肖动物虽然只有12种,但也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飞鸟、爬行动物、水生动物、哺乳动物和家畜。或者可以说明当时的人对于如何筛选12代表动物还是有些脑子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一书的作者在第二章“山海经中的动物学知识”一节中明确指出,“山海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知识宝库,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关于古代矿物、动植物、食物、药物、毒药等自然物质的知识。《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最权威的科学巨著,清楚地记录了山川地理、自然资源(矿产、动植物)、民族活动和分布。《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最具学术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山海经》中的动物学知识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动物学或普通动物学和动物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所列的291种动物,分类为化石、蜗牛、甲壳类、昆虫、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
据此,《山海经》中的动物比十二生肖中的丰富得多(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比较不够准确)。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发展规律,或许可以说,生肖动物的形成可能早于《山海经》这本书。关于《山海经》的成书时间,学术界众说纷纭。作者研究《山海经》约30年,代表作是《读《山海经》全彩画册《经典画卷》(与女画家孙合著)。书中指出,《山海经》是四部著作的汇编,其中《五藏山经》是禹时代的著作,《海外四书》是夏朝的著作,《野四书》是商朝的著作。所以,如果生肖动物的形成早于《山海经》,那么应该是在禹在位之前(公元前2200年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那么中国古代的生肖文化最早是在哪里形成的呢?可惜的是,关于生肖文化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并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记载,所以只能间接推断。一般来说,能产生十二生肖文化的地方,说明当地应该有这十二种动物,而且经常能看到这些动物。据《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科学出版社)记载,陕西Xi安附近的克胜庄考古遗址(公元前4000-2000年)有猪、狗、鸡、牛、马、羊。山东泰安附近的大汶口遗址(公元前4300 ~ 3500年)有猪、狗、鸡、牛、象、马、羊。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有猪、狗、鸡、牛、马、羊、象(公元前1500 ~ 1000年)。
因为上述三地有野猴、兔、鼠、蛇、虎、龙(水生动物),所以有可能形成上述三地的生肖文化。但根据大汶口的说法,有大象却没有马和羊,殷墟有很多大象却没有十二生肖的大象。所以中国最有可能形成生肖文化的地方是陕西渭水流域,时间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此时,自然动物龙已逐渐灭绝,但人们对它仍有很深的印象,因此龙的名称一直保留在生肖文化中。
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形成一个可观的文化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能够将生肖文化传播到更多的国外,必将促进中国生肖文化产业(包括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输出。目前,许多海外华人已经意识到中国独特文化的巨大商机,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活动。还需要国内相关部门和媒体的配合或大张旗鼓的策划,比如举办生肖文化国际研讨会,鼓励国外中小学教材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中国的生肖文化、明星文化、数字文化、山海地理文化(包括描绘隋炀帝时代景观的巨幅画作《隋炀帝景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