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神童孔子的后代,品德高尚,精神健康,最后被曹操杀死。

孔融,鲁人,第二十世孔子之孙。七祖孔巴是汉元帝的老师,中学时为官。他的父亲孔周是泰山县的一名上尉。以前说到孔子的时候,提到孔子的孙子孔伋写了《中庸》,这是四书之一。孔子后裔:子慎曾为魏丞相;孔子在陈胜(秦末大泽乡起义领袖)当医生;孔子的弟弟,祥子,是汉惠帝的一位医生,后来搬到了长沙郡。孔安国是汉武帝的大夫,是临淮太守。见文章:孔子:太优秀了,太厉害了,太有才了,经历了磨难,最后成了大圣人。所以孔子之后,人才济济,大学者甚多。孔子在人格、道德品质和智力方面的影响不仅影响他的弟子、后代、整个世界,而且影响他的后代。他不愧为万世之师,圣人,大圣人。

孔融的童年与众不同,堪称神童。十岁时,他跟随父亲去了北京。当时河南沂南的李颖比较清高,不随便接待普通的读书人和客人,并且告诉守门人:除非是当代名人和世交,否则不准离开。孔融很想见李颖,于是他去了他的豪宅,对看门人说:“我是李俊的世交。”于是,看门人进去通报,李颖请他进去。孔融入府,李颖问曰:“先人与我何益?为什么说我们是世交?”孔融答道:“我的老祖宗孔子和你的老祖宗李老君,因为同一个德、仁、义,成了师生朋友。然后,我们要做世世代代的朋友。”在场嘉宾无不惊叹孔融的回答!不久,台中的医生陈炜来了,人们告诉了他这件事。但他说:“是小时,但大不一定好。”孔融马上回答:“听你的话,你小时候肯定不够聪明!”李颖哈哈大笑,称赞孔融:“你将来一定能做大事!”这件事说明孔融聪明、机智、勇敢、善辩。

孔融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因为过度悲伤,他的健康受损,不得不依靠别人站起来。为此,各县各村的人都佩服他的孝心。他生性好学,能博览群书,掌握经典书籍的精髓。

我们之前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谦恭有礼。没错,孔融不愧是孔子的后代。他的家庭背景和家教都很好。他的家人都是贵族。当时,一个名叫张俭(杨珊人)的人得罪了中国的一个常侍侯蓝,侯蓝诬陷并准备逮捕张俭。张俭因为和孔融的弟弟孔宝有交情,就趁孔宝不在家,孔融在家的时候,逃到了孔家。张俭见孔融年幼(当时孔融十六岁),没有告诉他真相。孔融见张俭一脸焦急,便说:“虽然哥哥不在家,难道我不能做主吗?”所以,暂时住在孔的家里。

后来事件走漏,多名地方官员被捕;由于张俭逃走了,孔宝和孔融被捕入狱。当地县官员不知道谁犯了罪。孔融道:“是我把他关在我家,是我犯了罪。”孔保说:“那个人来找我帮忙。这不是我哥哥的错,而是我的罪。”看到这里,官员无法判断,只好去问孔氏兄弟的母亲。孔子说:“长辈是家里的主人,所以我是犯罪的人。”就这样,孔家正在为承受死刑而斗争。县官百思不得其解,无法判断,只好将此案上报朝廷裁决。最后皇帝下诏,判孔宝有罪。从此,孔融的名声远播,县里送来任命文书,孔融却不接受。

由此可见,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多么的有用和深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融家族道德修养很高,在有利的时候,都互相退让;有错误的时候,都是各自为战。这样,一家人怎么可能不和睦相处呢?兄弟姐妹关系不好怎么办?但是现在,很多家庭关系都不能很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和表现就是他们不懂得尊重和谦卑。他们好的时候争取,不好的时候推卸责任甚至互相指责。怎样才能搞好家庭关系?所以人们现在应该更多的向孔融家族学习,这就是孝道,孔子所强调和提倡的。比如《论语》中,孔子说:“弟子进则孝,出则孝。他们真诚,值得信赖,他们充满爱心和关怀。有余力就学文学。”品德是学习技能的前提和基础。《礼记》云:“何为仁义?父之恩,子之孝,兄之恩,弟之恩,夫之义,女之听,长之利,幼顺,君子之仁,臣之忠。”

后来司徒杨慈叫孔融到他司徒的房子里干活。孔融痛斥了很多太监的亲戚。因为害怕太监,尚书叫孔融过来盘问,孔融把贪官的罪过一一陈述,心照不宣的说没有阿谀奉承。他尹楠何进被提升为将军,杨慈派孔融用一张著名的卡片来祝贺他。但孔融进了何进府,不等报知,便收回名帖,留下弹劾状,回来了。何府幕僚认为是奇耻大辱,想派刺客刺杀孔融。但也有人劝何进:孔融很有名。如果他被杀了,其他英雄也会不了了之;不如礼貌一点,表现出将军的宽广胸怀。因此,何进恭敬地请孔融回去。后来孔融升为御史、尚书;因为与钟的关系不和,他辞职回家了。

后来,孔融担任司空舒部部长、北军司令、虎贲中郎将。董卓很专制,废除了皇帝,建立了狄咸。因此,只要有机会,孔融就会发表整顿国家事务的意见。他的正直冒犯了董卓的心意,他被调去当谈判代表。当时北海县是黄巾军入侵的要塞。于是,董卓为了报复孔融,提议让孔融做北海县令。

孔融到北海郡任职,一方面实行仁政,一方面防备黄巾军。孔融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失败了,所以他不得不派太史慈去刘备(平原)寻求帮助。刘备大为惊讶:“孔北海居然知道天下有刘备?”于是派三千兵马去救,黄巾军被打散。

此时袁绍和曹操势力强大,孔融保持中立,不依附于任何一方。当时,有一个叫左的人,劝孔融与一方为友。孔融知道像袁绍和曹操这样的人最终会阴谋颠覆汉朝政权,他不想与他们同流合污,于是他一怒之下杀死了左。

孔融自力更生,刚正不阿,立志平定国难,但野心勃勃,最后却没有成功。后来刘备推荐他为青州刺史。建安元年,青州被袁谭围困。双方激战至春夏,孔融仅剩数百人。当时两边箭如雨下,兵器连接如密针缝。但孔融照常读书,谈笑风生。入夜,城池失陷,孔融逃往东山,妻儿却被袁谭俘虏。

汉献帝迁都许昌后,朝廷任命孔融为主公,后任少府。每当朝廷审议,孔融引经据典发表意见,其他大臣都点名附议。有一次,马日磾(太傅)奉命出使山东,到了淮南后,多次表示要投靠袁术。袁术鄙视侮辱他,拿走了他的杰夫;马日磾想离开,但袁术没有被允许。他想让马日磾做他的将军。马日磾感到懊悔,最后吐血而死。马日磾的灵柩送回朝廷后,朝廷想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对此,只有孔融独自写道,马日磾作为朝廷的使节,本应顶天立地,却要投靠奸臣袁术,所以只是不追究他,也不应该为他举行葬礼。法院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很多人提出恢复残害肢体的酷刑,孔融却写道不可能,引经据典。法院再次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恢复体罚。荆州牧刘表不向朝廷纳税,违法行为多。后来,他甚至模仿皇帝的礼仪。献帝下诏公开谴责此事,孔融上书,应隐瞒,加强防御。汉献帝的儿子刘封、刘左相继去世。他们想为他们举行四季祭祀,并向孔融征求意见。孔融认为不是,这不符合礼仪和先例。

最后,孔融被提升为太忠大夫。他很宽容,很少讨厌别人,喜欢和学者交朋友,也乐于帮助和开导后辈。他退居闲职(退居二线)后,家里天天都是客人。与蔡邕十分友好(之前介绍过东汉才子蔡邕的故事,见:东汉才子蔡邕:被董卓提拔重用,三天连任三官,却被王允处死)。每当听到别人的优点,他都视之如己出(毫不嫉妒);他经常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而背后却经常说这个人的好处(不当着别人的面说,在别人背后说);他认为,如果你知道某人有才华而不推荐他,那是你珍惜和重视人才的错。所以当时很多英雄和人才都非常相信他。

曹操攻打屠杀邺城,袁绍家的很多妇孺都被欺负。曹操的儿子私娶了袁的妻子甄氏;曹操东征乌桓;银行家不接受,战争仍在继续,曹操的上述要求为禁酒令...对此,孔融上书曹操,讽刺侮辱。曹操怕孔融的言论传播出去对他不利,非常害怕;但碍于孔融名声大噪,曹操只好忍了。

所以曹操对孔融怀恨在心。后来有人为了迎合曹操的意愿,呼吁罢免孔融的官职,为他捏造罪名。于是曹操命人诬告孔融。朝廷批准了这些奏章,孔融被捕入狱,然后当街处决,享年56岁,妻儿也被杀。当时孔融的女儿七岁,儿子九岁。因为年纪小,她被寄养在别人家,被保存了下来。孔融被带走时,两个孩子正在下棋,没有起床。邻居问:“我爸爸被带走了。作为孩子,为什么不站出来?”他们回答说:“安有一个被摧毁的巢,但蛋没有被打破!”“在鸟巢的掩护下,安有蛋吗?主人给了他们肉汤,男孩喝了,因为他渴了。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灾难你还能活多久,喝肉汤是什么心情?”于是男孩大哭起来,不再喝汤了。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曹操把他们两个都杀了。政府来抓他们的时候,姐姐对哥哥说:“如果死后能知道事情,就能见到父母。这不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结果两个孩子都被人伸着脖子砍头了,脸也没变。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他们感到难过。

后来,魏文帝非常喜欢孔融的文采,经常感叹:“孔融的才华足以与杨雄、班固比肩。”孔融一生写了25首诗、文章和其他作品。

史官评价孔融,称赞说:“像孔文举这样志存高远、直言不讳的人,足以动之以义,抑之以志。正因为如此,曹操篡夺汉室政权的企图在他生前无法实现,而是由他的后代完成。.....坚强,踏实,孔融的性格可以媲美白玉和积霜!”

参考数据

后汉孔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