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四大宏观效应理论是什么?

1.传播学的四大宏观效应理论包括:“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和知识缺口理论。(但个人认为可以加上第三人效应理论。)

2.“议程设置”理论与李普曼的学术思想“伪环境”一脉相承。李普曼认为,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世界观总是不完整的,与现实相比通常是不准确的。我们的行为是对这种模拟环境的反应,而不是对真实环境的反应。新闻媒体是“外部世界和我们头脑中的画面”之间的桥梁。

现在人们对环境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媒体进行的。同时,每天都有很多新闻事件发生,新闻媒体没有能力收集新闻信息或将所有消息告知公众。所以记者只能按照职业规范有选择地报道新闻信息。所以,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某些新闻事件,通过新闻的顺序和篇幅来影响我们对新闻事件及其重要性的看法。

然而,新闻媒体并不是公众关注问题的唯一信息来源或认知渠道。问题还可以分为显性问题(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问题)和隐性问题(人们只能通过媒体了解的问题)。然而,大量的案例表明,新闻报道对于隐性问题会起到很强的议程设置作用,而对于显性问题则没有。

议程设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包括对象议程设置和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大多数研究单元通常是一个公共话题,以及用于分析的基本话题对象——这个词与社会心理学家使用的态度对象一词同义——在这个层面上,大众传媒确实在影响人们的想法。此外,由于同一个议程中的不同话题具有多重属性,而这些属性也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媒体能够影响新闻事件排名的现象表明,媒体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应该思考什么,还可以告诉人们如何思考某些话题。

例如,在大选过程中,竞争某一职位的候选人名单是客体议程,而新闻媒体对每个候选人的描述以及候选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属性议程。

然而,属性议程设置往往与框架理论联系在一起,框架理论侧重于描述新闻话题时传播者和受众采用的视角。此外,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相应地引发公众人物等事物的观点,媒体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引爆器的作用。大众传媒对某些对象及其属性的报道与受众的看法有一定的关系。媒体对报道的重视,为舆论的形成和表达起到了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