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第五印象:温州的山

散文名称:温州第五印象:温州之山

关键词:温州山印象散文

散文分类:精致散文

作文来源:/三文

很多城市都建在山里,比如重庆;这个城市有很多山,比如桂林。但是全市有九个山头,温州只有一个。九座山都很美,有许多历史遗迹。据《天下名宿》记载,九三的情况是“盖华、松台、郭公、海坛为冠;吉谷、荀彧和王人都是斗柄;黄土、灵官为辅。”

当然,对于文字记载的九座山,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郭璞是风水先生。据说他不仅能看到显而易见的东西,还能看到别人不知道的东西。第八座山在新河街岑山寺巷一户人家的柴仓角。第九座山在落霞潭北面一座寺庙的佛笼下。所以叫“九三”,河也叫“九山河”。南戏起源于南宋时期的温州。当时,温州有一个写作机构“九三书社”,据说设在夏洛湖畔。钱南洋在《戏曲概论》中说:“九三,永嘉地名,书社封面以地名命名”。好像在宋代之前,就有“九三”这个地名了。我已经找了好几年了,但是我没有看到任何遗骸。据说焦巷老水利局所在地就是小庙旧址。

冷脸的柳风还没吹,枝头还没变绿。踏着公元323年初春的脚步,著名的风水先生郭璞一起踏上了瓯江南岸。站在西果山上,郭璞身后云海璀璨,江河可闻;东南方望去,只见一片水网,山峦交错,恰似北斗星座。

明万历《温州赋志》记载东晋郭璞“尝客瓯,成布军城”。唐代张有诗:“昨日圣贤踏足圣洲,千年气象始飘。南望群山,北望蛟龙。”于是,瓯越山水,一座跨越崇山峻岭的城墙,开始了它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又叫白鹿城或鹿城,因城以白鹿捧花而建。

后来为了纪念郭璞布成的功绩,西郭山改名为郭公山,并在山脚下修建了郭公庙。为了报答白鹿抱杏花绕城带来的好运,海坛山上有“白鹿寺”,三角门外有“杏花厅”。

第一次爬郭公山的时候,已经八年多了。绕过很多弯弯曲曲的小巷,看到了郭公山,山坡上全是房子。房子又小又挤,依山而建,屋顶铺着细密的灰黑色瓷砖。沿着山脊有一条巷子叫金锁岭,有上有下,有一等,有高有低。路边石头上和墙缝里的青苔透露出一种无法掩饰的苍桑感。此后,我时常想起郭璞到来的临时场景。长袖善舞,意气风发的他们该看什么样的风景?

在过去的20年里,盖华、松台、海坛和吉谷这四座山被参观的次数更多了。巽山太远,灵官山找不到。当然,在吴桥路的院子里已经找到了。山只有10米高,小巧玲珑,像假山一样可爱。20世纪50年代初,黄图山被夷为平地,大部分泥土和石头被运到百里坊(现百里东西路)河道填平。59年人望山被毁,建了工厂。可惜没看到两座山的风景。

“山不高,仙却有名”。相传温州的山丘是有灵气的。被称为“九门之巅”的盖华,被唐宋时期列为“天下第十八洞”。相传,这里是黄帝的老师荣翱翔的地方,名为“荣成台玉洞”。清代著名诗人袁美登曾在题诗一首:“相传容幼时,曾在翱翔。在这4000年里,不朽的痕迹现在就在那里。一泓春水让它变得美味可爱……”

我不是考古学家。我不知道。盖华的炼丹井是容留下的吗?井田内侧的“蓉城宇泰东田”几个字,不知道是不是王羲之爱童话所刻。

我不是诗人。我爬上了山谷中的费霞洞穴。我对诗歌没有太大的兴趣。我只能看别人的亭联:“开春草池,寻游人,青苔尽去;云起费霞洞穴,寻找刘闲的遗骸,那棵老树仍然存在。"

东汉人刘根是否乘赤霞珠飞到天台,无从讨论。但东晋武夷巷的“王谢”来到温州,有了一段后人叫停的“王谢演义”。王羲之练笔留下的西雁湖,北宋米芾专门题写了“墨池”二字。谢灵运唱的是“春草长塘,柳化鸣禽”,司空图里也有“谢村红叶秋”。

不知道是王谢在温州浪漫,还是温州在王谢浪漫。只不过有了王燮的到访,温州的山头就像江南的浪漫文人一样,充满了文学精神,温婉飘逸,吸引了一批批前来参观的诗人和作家。

历经千年风雨,山岗依然在温州人的生活空间里延伸。山还是山,但是山上的人已经不是昨天的样子了。

温州的山很热闹。清晨,东方只是一点鱼肚白,山上锻炼的人们熙熙攘攘,山腰平地上的人们打开扇子翩翩起舞;打太极传的人和剑客各自找地方施展武功。见缝插针,连山上的台阶都站满了锻炼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这是一天的开始。

温州的山是悠闲的。老人们背着鸟笼,聚集在半山腰的森林里。只有树梢上挂着鸟笼,唧唧喳喳,争奇斗艳,或者在山亭的石桌上摆个棋盘,泡一壶茶,聊聊今昔。

温州的山充满了趣味。在我的记忆里,读书的时候,没有不玩弹弓的男生。弹弓是用粗铁丝扎成树枝,绑上猴子皮筋,子弹是用废课本折叠的。用鹅卵石当抛射物的大多是打鸟的,我们不敢打人。所以,小山自然是我们玩战争游戏的地方。认识的,不认识的,还是把学校,班级支队,或者邻居当朋友。大一点的孩子行动像风,喜欢在地里打架。孩子一般会选择坚持危险。战败的一方只要付出几颗子弹就能获得自由。那时候,在几个山头上,我们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跑来跑去。其中的乐趣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

夏夜更精彩。山色葱郁,树木层层叠叠,许多温州人的爱心在这里孕育...

那一次,一个朋友从远方来陪他爬山。看着古寺、宝塔、古井、古泉、古亭、古树,一番苦读之后,有一种“往昔何处去,春来何处去”的巨大孤独感

终于有一天,温州人想起了自己的孤山,开始露了露。

松台山与落霞潭重连;

郭也没有什么“余地”可言;

“荀集山上塔影尖”的美景再现了;

净光塔也重建了;

……

那天,我带儿子去郭公山,爬楼梯。将近中午了。经过几年的培育,山上的植被茂盛。但山顶没有“富贵亭”,据说是书圣王羲之写的。自然只能感叹“青苔遍地”

爬到山顶,负手站立。一阵河风吹来,树木摇曳,让人心旷神怡。不觉得有一种时空颠倒的感觉,突然有了指点江山的意思。

只是环顾四周,高楼林立,挡住了视线,再也看不到别的山川了。我不知道郭灿大师从千年不变的河风中归来后,是否还是“布军城”。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