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美学、人物和雪莱简介

外国文学美学、人物和雪莱简介

珀西比谢·雪莱(1792—1822)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文学批评家。1811年因发表论文《无神论的必要性》被牛津大学开除。后来,他因发表著名长诗《玛布女王》而受到英国统治者的攻击和诽谤,被迫离开祖国,在意大利生活了几年。雪莱的诗歌颂革命,批判传统,被马克思称为“社会主义深水炸弹”。他是最早赞美空想社会主义的诗人之一。他写过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齐秦》、叙事诗《玛布女王》、《伊斯兰起义》等。他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长篇论文《为诗辩护》和他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一些序言中。其中《为诗辩护》在外国文学理论史上被称为英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

雪莱在《为诗辩护》中着重论述了诗人的社会功能、本质、特征和评价。雪莱对诗歌的定义是;生命的形象表现在永恒的真理中。他肯定了诗人的作用,认为“诗人是那些不能解决灵感的人的解释者;未来向现在揭示,诗人是一面镜子,“诗人吹响了进攻的号角”,“诗人是立法者”。诗歌的社会功能是维护人权和理想、惩罚邪恶的“闪着闪电的剑”。在长诗《伊斯兰起义》的序言中,他明确指出,这首诗的目的是“在我的读者心中点燃对自由和正义原则的道德热情,以及对善的信仰和希望”。诗歌的作用还在于唤起* * *与美:“它把扭曲的对象变成了美”,在他人心中“产生并保证了这种至高无上的快乐”。他强调艺术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指出只有现实发展中主要的、最重要的倾向才是诗歌的对象。诗歌是现实生活形象的反映。诗歌的任务是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真相,理解事件的精神,揭示生活中的伟大美,“内在的真实”和“潜在的美”。他还强调想象力的作用,认为诗歌是“想象力的表达”,“想象力是实现道德完美的伟大工具”。在他看来,想象可以弥补理性知识的不足,想象和理性思维是统一的,理性知识是诗歌的基础。他特别强调灵感、天赋和直觉的作用。

雪莱的理论虽然带有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他肯定了诗人的作用和当代诗人的历史贡献,肯定了进步的历史观,并温和地批评了诗歌的作用不如从前的观点,这在法国大革命的低潮和欧洲思想界异常沉闷的时期仍然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