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快闪族?
涌现过程
快闪族2003年首次出现在纽约,后来传播到欧洲和亚洲。
快闪族于2003年5月起源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当时,一位名叫比尔(Bill)的组织者聚集了500多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Toys“R Us”)里膜拜一只机械恐龙。5分钟后,大家突然迅速离开,快闪族名声大噪。
快闪族是一种都市时尚文化,是现代人在忙碌的时候和世界玩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他们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人因为害怕误解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如今,快闪族活动已经席卷全球,在罗马、东京、香港、台湾省等地都能看到快闪族的身影和他们类似行为艺术的表演或娱乐活动。而且成都杭州等地都玩过。
闪存代码
1.所有快闪言行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注意安全;
2.Flash说明一定要明确“时间、地点、言行”;
3.Flash内容应该简单易记,任何人都可以实现;
4.flash的标准时间应该是约定好的进入一个网站或者打电话“117”核实时间,这样每一分钟都不会差。
“FlashMob快闪族”,他们一般学历较高,有固定职业,但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较多,愿意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当然前提是不允许有危害社会、危害安全的言行。
闪,闪,闪完了就闪。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进入现实世界后,要迅速闪回到虚拟世界,永不相认。如果你问其他闪友“我们一起去泡吧…好吗?”这违反了快闪族的教条。
举个例子
2003年8月,有人在香港发起了第一次快闪行动。他们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到旺角一家电器店询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出售(店里没有卖),然后集体鼓掌,各自离开。但行动当天,唯一玩快闪的人是发起者,一个少年。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国人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举起纸巾跳芭蕾。行动持续了一分钟,然后他们就散了。这次行动被称为香港首次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被提议的行动包括在尖沙咀钟楼外高喊“我爱香港”,以及在一家超市拍西瓜合照。
意大利:假装买书:罗马是欧洲最早出现快闪族的地方。今年7月24日,300人在10分钟内涌入一个图书馆,查询一些不存在的书。时间到了,他们一起拍手15秒,迅速散去。
加拿大:玩青蛙跳:八月初多伦多出现了第一次“快闪”活动。当晚6时30分,数十名当地快闪族聚集在杨街与艾灵顿路交界处的一家商场外。听了路领导的现场指示,几十个人步入商场的玩具店,像青蛙一样围着跳舞。
德语:张伞跳高:柏林快闪族今年7月30日首次出现。策划人拿着一把五颜六色的伞在大街上,命令在场的75个人随意跳跃、拍手或伸臂、转身。8月1日下午6点,德国柏林市中心街头,40多人突然一起用手机,高呼“yes,Yes”,然后开始鼓掌。
英国:家具店聚会:8月7日晚,一个40岁伦敦人召集的英国“快闪族”出现在伦敦的购物区。约200人先按照星座在不同的酒吧集合,读着告诉他们“不要让别人看到”的说明:“你应该在18: 30到达”。13分钟后,正当店长喜出望外的时候,人群在他面前迅速散去。
日本曾有闪客约定穿黑色西装或西装,白色衬衫,黑色领带,黑色墨镜,然后同时出现在一个广场,然后一边走一边拿起手机打电话。当数百人如约出现时,周围的人都惊呆了:仿佛突然进入了“母体”。就在人们还惊魂未定的时候,突然哨声响起,“黑客”们迅速从四面八方撤离,10秒的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快闪族最早出现在苏城的街道上。
一天,观前街玄妙观广场突然聚集了100多名身穿橘色衬衫、头戴火焰面具的年轻人。在广场上呆了一会儿后,他们互相鼓掌,然后迅速向四面八方散开。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这是苏州街头出现的第一次“快闪行动”。
观前街出现的“闪客”主要是追求时尚、求新的年轻人。他们通过短信联系,在苏州移动的支持下开展了这次“快闪”活动。他们把自己分成文化、体育、游戏、影音、创业、旅游六个“部落”,带领下面的队伍,在各自“部落首领”的带领下击掌分散。教育学院一年级女生陈晨就是其中之一。她说,“这是一种表达青春激情的方式,很好玩”。但更多的围观者对此感到不解,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北京
主办方想做中国快闪族。
西单钟繇百货大楼前,12自称“快闪族”的年轻男女突然向一位手捧玫瑰花单膝跪地的女孩求婚,路人侧目。
12人在闹市区上演“求婚剧”。
“你愿意嫁给我吗?”一名手持玫瑰花的年轻男子突然从路人中挤出,跪下大声向一名年轻女孩求婚。后来,几个年轻人从人群中闪出,手捧玫瑰向女孩求婚。
不到一分钟,跪在女孩面前求婚的年轻人已经达到12,其中有三名女性。“你是用XX聊天软件的人吗?我只想嫁给这样的人。”女孩大声问。半跪男女竞相声称自己是,和女生一起喊软件的名字。然后,这些年轻人迅速消失在惊讶的围观人群中。
据了解,这些年轻男女之前练过一次,4名男性参与者见人多不敢上前。“建议”只能重复。
“都是手机打来的。”组织者之一的严先生说,他为这个“建议”准备了至少一个星期。闫先生说,他经常用手机软件和陌生的年轻人聊天,两人都是25岁,手机上有近300个联系人。一个多月后,有人问他能不能像国外一样组织一个“快闪”。“关于地点和行动计划,完了就解散。”“快闪”信息发布后,立即有50多名年轻人响应。随着时间的临近,严先生发现很多人开始动摇,女性只愿意做旁观者。“唱歌的人多,求婚的人少。”主办方准备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一首歌的合唱在大家突然出现后迅速散去,另一个是已经实施的“求婚”方案。
严先生表示,“闪”只是年轻人调节心情的一种方式,并不影响他人的生活。他说,在国外聚集100人是一件大事,中国也应该有“快闪族”。
很多人一时没看懂。
“很有意思。”路过的王小姐,虽然不明白眼前发生的一切,但还是喜欢这样的方式。她说城市里的年轻人很累,需要一个释放的机会。但更多的围观者很不解,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年龄较大的受访者表示无法理解“快闪”。一个女人在突如其来的“求婚大戏”面前抱着自己的孩子。她说,很难猜测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这样的行动毫无意义。
专家说他们发泄年轻时的情绪。
据了解,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快闪族”。对此,有专家认为,现代社会虽然交流发达,但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交流却在减少。“快闪族”的出现表面上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宣传自己,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归属感。但这种行为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伤害他人,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被监视
2007年6月165438+10月11日,50名网友聚集在武昌新世界门口,突然发出一个号召。大家聚在一起喊“闪”,然后从不同的方向离开。短短几秒钟,原本嘈杂的大门突然安静了下来。当路人回头看向他们的方向时,一群人瞬间散去。这是江城快闪的第一次活动,效果很轰动。
“快闪行动”是最近风靡全球的一种嬉皮士行为。很多用网络联系的人,约定了一个指定的地点和时间,做了一个不违法但很引人注意的指定动作,然后迅速离开。同样翻译过来的还有“SmartMobs”、“Mobs”和“flashmobs”。是一位美国文化工作者开创了“快闪族”。他以为自己只是在开玩笑,他形容参与者是“一群莫名其妙的人”。
2月初,30名“快闪族”聚集在一家肯德基店内。我们选择派两个代表,走上前去大声问服务员:“你们有盒饭吗?”服务员愣了一下,回答“没有!”这两个人对着外面的人群眨了眨眼,外面的人开始喊:“哦,那我们就去麦当劳!””说完,30个人一起走了,留下目瞪口呆的顾客和工作人员。
在《快闪族》中,年龄组也集中在十几岁到二十多岁之间。李小姐是中南某医院的护士,也是江城快闪族成员。她告诉记者,她的工作感觉很平淡,她总是不自觉地呼吁一种激情和被关注,所以她加入了这个外人眼中的荒谬团体。“但感觉很刺激,很好玩,我会参加接下来的活动。”
目前江城的“快闪族”已经发展到100多人,人们会不定期举办各种搞笑活动。
满足心理需求
对于“快闪”活动,有专家认为,采取这种激烈形式的人,可能有很强的“冒险心态”,敢于尝试,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希望被别人注意到。现代社会虽然交流发达,但人们内心的关注却在减少。从表面上看,“快闪”的出现是通过一种有时甚至是“无厘头”的游戏,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和社会开一个玩笑。其实就是寻找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发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求。但这种行为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伤害他人,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在现代社会人们内心交流减少的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首先,表面上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二是寻求刺激;第三,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往往会感到“一种无价值感和无意义感”,这种感觉在日本被称为“无力量感”,即活得没有活力。年轻人精力充沛,但很多时候却无处可花。快闪运动提供了一个宣泄青春情感的平台,所以广受欢迎。人天生就有自我表现的意识,婴儿的啼哭也是一种吸引周围人注意,得到他们“回应”的需要。快闪族强烈希望通过刺激,最终目的是“影响身边的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他们能够“回归”社会,做一些既有个人兴趣,又对社会公益有益的事情,比如涂鸦、街舞、街头表演,那么他们会更容易被年轻人和大众接受。
分析
快闪族的本质是:突破欲望,超越自我,闪电党。对此,有专家认为,现代社会虽然交流发达,但人们内心的关注却在减少。从表面上看,“快闪族”的出现是通过一种有时甚至是“无厘头”的游戏,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取笑社会。其实就是寻找一种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宣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求。但这种行为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伤害他人,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在现代社会人们内心交流减少的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第一,表面上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第二,是寻求一种刺激。第三,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往往会觉得“没有价值,没有意义”,这在日本被称为“死气沉沉”,就是活得毫无生气。我觉得年轻人性欲旺盛,但很多时候却无处消费。快闪运动提供了一个宣泄青春情感的平台,所以广受欢迎。
快闪族的喊话等活动,被认为是莫名其妙的动作或无意义的活动,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人天生就有自我表现的意识,婴儿的啼哭也是一种吸引周围人注意,得到他们“回应”的需要。快闪族强烈希望通过刺激来宣传自己,最终目的是“影响身边的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采取这种激烈形式的人,可能有很强的“冒险心态”,敢于尝试,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攻击别人的快闪族没有安全感。同时,快闪族的心理也是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选择。在寻求刺激的过程中,他们从破坏行为中寻求满足本能的快感。一开始可能是来自于对他人无意识的伤害。如果当事人做出尖叫、恐惧、不知所措等类似反应,实施者就会受到鼓励,进而有意识地伤害他人以获得快感。
通过一个“闪”的动作,他们对于寻求意义的焦虑,也就是自我的停滞,得到了暂时的释放,他们在强大的现实和社会面前的软弱感和无力感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当通过“闪现”建立起来的“虚幻自我”头上的光环暗下来的时候,他们隐约感觉到,这个“自我”背后的虚无,正以那张可怕的嘴盯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