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市名称的由来

1.杭州

杭州历史悠久,自秦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杭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南宋吴越国的都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称钱塘。隋炀帝九年(589),唐县被废,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杭州的名称。南宋建言三年(1129),高宗南渡江至杭州,升任临安太守。绍兴八年(1138),临安正式建都南宋,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原钱塘县、仁和县与杭县并列。民国十六年(1927),设杭州为杭州县城,杭州设市。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掀开了杭州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2.宁波

宁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朝。据《编年史》记载:“夏有紫堇国,以赤紫堇山命名,后加城为殷。”金池有两个地方,一个在鄞县的天童、宝冲,一个在奉化。这就是“阴”这个名字最初的由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制,正式设立殷、陕、三郡,隶属会稽郡。据说,当时许多海外人士来到宁波收集货物和贸易,所以他们把附近的山称为芝山(在今天的王宇寺附近),并在这里建立了芝县。直是“商贸城”两个字的组合,意为贸易的场所。汉朝时,这三郡的范围大致如下:鄞县包括现在的城区、奉化的西南郊区和东南地区,郡治在奉化百都;易县包括江东区以东、鄯善以北的地方,县治在鄯善;判章覆盖江北到慈溪一带,县衙在江北区渣山乡成山渡附近。从汉代到南北朝,建筑和范围变化不大。

隋朝时,殷、直两郡都编入句章,郡址在小溪(今殷县银江桥)。唐武德时期,改句章为鄞州,不久改称知县。直到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建立州政府。因附近有四明山,故称明州,县分知、奉化、慈溪、翁山(今定海县)属明州。州治始于溪,后移三江口。元和年间,又在蓟县东部设置望海镇。五代时,州县统一,知县改称殷县,望海镇改为望海县,后改为定海县(今镇海县),象山也划归明州。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设郭昶郡(今定海县)。这样,明州的范围大致包括宁波的殷、慈、镇、丰、湘、丁等县。唐宋之际的明州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四明志》中有记载“海外各国混杂,贾伯交之”。1974何仪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通过宁波港出口。唐朝在明州设立了专门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当时从明州上岸朝贡和贸易的有日本、朝鲜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宋代,明州、泉州和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也是中国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够建造可容纳500至600人的大吨位海船。

南宋时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改称庆元道。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它被改为明朝的州府,因为“清远”的意思是庆祝元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明州的“明”字与明朝的名称相同,故改为宁波府。由于当时镇海县还叫定海县,明州离镇海很近,意思是“定海剔骨”。这就是“宁波”得名的原因。

3.温州

温州古称瓯越。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作和生活。战国时期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闽中郡。第三年,汉惠帝立越王后裔勾践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汉顺帝第三年设永宁县,东晋明帝泰宁元年设永嘉县,上元二年设唐高宗。因为它温暖的气候,它被命名为温州。

4.绍兴

“绍兴”的由来:绍兴古称越、会稽。它有浙江最大城市的杜悦时代和中国40个“大邑”的杜松时代。南宋皇帝赵构被金人逼得在江浙一带奔走。公元1131年,我逃到绍兴(当时是越州),觉得心情不错,江山就要收复了。所以我就有了一个说法,“绍佐复兴”,改名绍兴,越州就成了绍兴城。

5.湖州

湖州——太湖之洲

6.嘉兴

春秋时期此地被称为长水,又名梅花,吴越与中国在此形势下展开角逐。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位于县和海盐县,属会稽县。三国时期,吴国位于长江以东,据分析,全县南部边境和海盐县西部边境位于严观县境内。武黄龙三年(231),“野生稻以拳生”。武帝孙权以为吉祥,由拳改和兴。晋末高祖天府五年(940年),应吴越王钱元遂之邀,在嘉兴设秀洲,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郡。北宋秀洲改嘉禾县,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县升为府,后改为嘉兴军。明宣德五年(1430),嘉兴县西北为修水县,东北为嘉善县。平湖县海盐县浅析:崇德县解析崇德县位于桐乡县,嘉兴府下辖七县,称为一府七县。清朝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廷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益衰落。1911 165438+10月7日,辛亥革命党收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支部。民国初年,该县废弃,改称嘉禾县,后为嘉兴县。

7.金华

金华在春秋时期属于越国。秦汉是吴尚郡,隶属惠济郡。三国吴保定元年(266),郡名东阳,因郡在渭河以东,长山之孙而得名。此后金华设县政府兴建。“金花”这个名字来自金华山,这里是城外南北对峙的地方。

8.衢州

“衢州”最早作为国家级行政区名称出现,到元代才成为专有名称。唐武德四年,李子通在新安县平,州依纲治,实行州领县制。州领导信安、丁洋、胥江三县。“屈”是新安所在州的专名;“州”是行政级别的常用名称。国家是以“屈”字为基础的。

衢州因今常山“三衢山”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湖北襄公尉迟恭,新扩(今衢州市)。新城的规模初具规模,获得了现王朝的赏识,导致他上报了新城的域名。一个武术家琢磨着新城的名字,有一段时间,他失去了理智。后来听说新安有个三曲山,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区,风景很美。我喜出望外,欣然命名新安衢州。

一个是以路童三越(福建、阳越、吴越)命名的。我觉得后者更可信。首先,从地名的角度分析了“屈”字的含义,《尔雅·释公》称“四达即屈”。《楚辞·田文》意为九次。作为一个屈,邰也被称为“屈州”。地理上,俯瞰衢州,川陆交流四通八达,南接欧洲、福建,北连沪、杭,衢江将江山港、长山港、巫溪河汇合,形成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在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三水被冠之以“三大通道”。对此,大明统一书院作出结论:“衢州之地,三路相连。”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衢州”无疑是以交通命名的。在一些文献中,将衢州一人命名为“三衢山”,有误导之嫌。

作为衢州的别名,“三衢”这个名称出现并被广泛使用。大量文献证明,它是唐代武德四年后“屈”字的引申。管子《轻重甲片》说“文子散曲”,“散曲”二字在古语中早已有之。显然,“曲曲”不是“散曲”的简称。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文明,“衢州”这个名字的文化内涵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广泛。

9.台州

台州历史悠久,其祖先在五千年前就已繁衍生息。秦始皇建立惠普乡,西汉二年(前85年)建立惠普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建立临海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称海州,次年更名台州,以中国天台山命名,台州之名由此开始。

天台山的名字也有它的由来。这座山在天台县的西部,仙霞岭山脉的东北端。这个城镇的真正名字是汀山,也被称为梯子山,或岳翎,或太岳。山势高峻,西南有苍岩荡,西北有四明金华,东海岸蜿蜒曲折,如衣之缘。它像一朵盖着八片叶子的莲花,形状像一座山,有八条溪流和八个舞台,如上台、上台和下台,就像一个三星级的平台。十道之称“顶至三辰”,故称天台。一个说“大小平台”。据陶弘景《真诰》:“高一万八千尺,周行八百里。有八座山,四面都一样。”顾的《地理志》也说:“天台山是一座桐柏,为众山之冠。”

总之,泰州以天台山命名,天台山以上营太素命名。泰州的名字与太素党有关。

10.丽水

溧水县原名苍苍,因地处苍山西麓,故名苍山。为了避免唐德宗施立(阔)的忌讳,县名改为溧水县。关于县名为什么叫“溧水”,至今没有统一说法。一种说法是,流经溧水的善溪,古称恶溪,隋朝改称溧水,故以溧水为县名。另一种说法是丽水之名来源于黎阳坑,黎阳坑又叫丽水,所以丽水是县名。简而言之,这两种说法都与水有关。1986经省政府批准,溧水县更名为溧水市。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丽水区,升格为丽水市,原丽水市更名为莲都。隋朝九年(公元589年),丽水正式建州。因为古人常用天上的星星来指郡县,而溧水地区又位于邵伟星座,该星座有四颗星,最南端的星称为处士星,所以滁州是州名。据明代《名胜录》记载:“隋开帝九年,土星位于司,故位于州。但在历史上,滁州的名称也曾多次更改,如滁州、缙云县等,并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回滁州,一直沿用至清末。

11.舟山

“舟山”这个名字是县治之前的一个山头的名字。袁大德《昌国州图志》对此有记载;“舟山在州南,山翼如枕海,舟楫云集,故名舟山。”“海禁”后,舟山群岛荒芜,只有547户人家因为香仙王国的请求而获准留在舟山岛。由于这些留守岛民主要居住在老县城附近,定居前的泛舟山名称逐渐演变为舟山岛上一个小镇的名称,后随着“海禁”的放宽和居住地的扩大,发展为整个舟山岛乃至舟山群岛的名称。嘉靖年间胡宗宪写《舟山论》时,“舟山”的地名基本和现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