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探夫,后改为佑安,别名稼轩,汉族,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出生的时候,中原被游牧民族占领。21岁加入抗金军队,不久回到南宋。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东部。

辛弃疾一生反金。上有《美琴十论》、《九论》,下有《辩战策》。他的歌词表达了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自己的悲愤,谴责了当时统治者的屈辱与和平。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颂祖国河山的。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豪迈豪迈,但又不乏细腻温婉。

惜春八年冬(1181),辛弃疾42岁时,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到上饶。在接下来的20年里,除了两年一任的福建提督和福建安福使,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

扩展数据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写下的《议训民兵守淮蜀》,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对战局精辟深刻的分析和鲜明具体的对策。辛弃疾用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以及“男儿有泪不轻弹,欲补天”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一生以正直自傲,建功立业,一生主张抗战。他的《论梅琴十篇》、《九议》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并与南宋学者陈亮保持着深厚的友谊,鼓励他诚实并向他学习。抗金和民族复兴是他作品的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迷失方向的悲叹和强者游手好闲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辛弃疾与陆游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始终以替国耻报仇、收复失地为终身事业,在文学创作中写出时代的期望与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那样喜欢写诗,尤其不喜欢格式严谨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词这种更适合表达动荡多变的情感的体裁上。

百度百科-辛弃疾(南宋大将、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