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有哪些专属名词?
以下是内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代表其民族特色的民族服饰。但是,我相信很少有人了解中国的主体——汉族的民族服饰!!!
序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创造了五千年的辉煌,优美宜人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孙子兵法中的千里制胜之策,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仁政天下的民本思想。
黄帝垂衣而治天下,开我衣冠之国;周的制度被后世沿袭,礼仪之邦由此开始。汉服作为汉族人民的民族服饰,从黄帝开始,历时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到日本、朝鲜等国。
和服作为一种日本服饰,是从中国唐代吴越传入的汉服发展而来的。至今,日本仍称和服为武服。
脱去外套的大袖子,飘逸的汉服,是汉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寄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朽的象征。
清初的“脱发换衣”和“十顺十逆”,使得汉服只存在于和尚和女演员之间,中断了360年。
两个特征
汉服的服装以右领为主,圆领,直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衣”系(上衣低于裙摆,古代裙摆指下裙)、“深衣”系(上衣与下裙相连)、“裙”系(短衣)、百褶系(上短衣下裤)。衣服和深衣服是连衣裙;这条裙子是女装。褶皱是制服。
汉服是无扣的,系带的,在脱外套时有大袖,其线条柔和流畅。
三汉服分类图
65438+
2厚衣服
上衣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相连,可分为曲线部分和直线部分。曲线深衣的后裙摆是加长的,加长的裙摆形成一个三角形。穿的时候是绕到后面,再用带子系上,也就是“连续下摆”。深服被儒家赋予了很多理念和意义,成为文人的基本服饰。
3件长袍
长袍一直被认为是礼服。大多是大袖,袖口有明显的收口,领子和袖子有蕾丝装饰。长袍的领子以裸领为主,大多剪成心形,穿着时露出内衣。长袍的下摆常常是一排一排地系着,有的还剪成月牙形。一般都是内衬白色内衣。
4.裙子
上衣、下裙、裙摆用带子系住。有短臂,半臂,大袖。
汉服,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汉装、华服,主要是指从公元前约21世纪至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间,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的民族文化为基础,具有独特的中华文化风貌和特点,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的装饰制度。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到明代,一系列具有浓郁中国(汉族)民族风格的中国(汉族)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的特点和风格(如上所述)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横领、右搭。不用纽扣,而是用绳子绑起来,给人一种自由优雅的印象。这些特点明显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可以分为正装和常服。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衣”(古代上衣指下裙)、“深衣”(上衣与下衣缝制在一起)、“裙”(短衣)三种。其中,外衣下的加冕是皇帝和官员最庄重、最正式的礼服;袍服(深服)是官员和学者的常见服装,而裙子则流行于女性。普通劳动人民一般穿短衣服短裤子。
附件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把头发盘成发髻,戴在头上固定。男人经常戴皇冠、毛巾、帽子等。,形状各异。
女性的头发也可以梳成各种样式,头发上可以佩戴各种珠饰、走位等饰品。两侧寺庙装饰富丽,有的戴帘帽、盖头。
-汉服的历史和发展。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装之一。据史料记载,汉服是黄帝做的。“黄帝之前,没有衣服和房子。而黄帝盖房子,做衣服,办丧事,所以百姓都免于生存的困难。”大约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中国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亚麻布制作衣服,后来又发明了养蚕和吐丝,人们的衣服和服饰越来越齐全。黄帝时代出现皇冠,服饰体系逐渐形成。夏商以后,初步建立了冠服制度,西周时期逐步完善。到了周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剧烈变化,特别是百家争鸣对服饰完善的影响,各诸侯国之间的服饰、服饰、习俗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异。并创造出深的衣服。冠服制度被纳入了“礼治”的范畴,成为礼仪的一种表现。从此,中国的服饰体系更加细化。
从周朝到明朝,汉族的这种服饰制度跨越了三千年,而汉族在这三千年里虽然历经了无数磨难,但汉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改变。直到300多年前的清朝初期,这种服装制度才土崩瓦解。当时,孔子的后代盛宴公爵写信给多尔衮说:“圣人是司仪...仪式不是由国王决定的...可是大臣的衣服三千年没换过了……”1644明朝灭亡后,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清贵族统治,削弱了汉人的民族认同。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今天人们看到的“APEC会议礼服”和旗袍、长衫、马褂,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进和发展,而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统治后,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改穿西式服装,但没有恢复汉服。但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再次主张恢复传统汉服,并在汉服中推广。社会上对这些人的行为有不同的看法。
——汉服对中国周边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
和服
日本奈良时期,也就是中国盛唐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唐朝使节,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和法律,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颁布了模仿唐制度的“服装令”。日本至今仍称和服为“武服”(和服一词是西方人对日本武服的称呼,日本人逐渐接受,但日本卖和服的商店一般都叫武服,很少有和服的名称),意思是来自中国无棣(今江浙)的衣服。早期的和服是唐装的翻版,后来的十二令大衣也叫“唐装”(李氏的韩礼服大衣也叫唐装,虽然两者都更有民族特色)。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江户时代以后,女装的腰带逐渐变宽,规模更大,腰带的鼓段后移,展现出各种风格,这也是区分和服和汉服的主要标志。和服面料上的装饰图案往往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朝鲜服装汉服
唐朝时期,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服饰特点与唐朝几乎相同。李氏朝鲜中期以后,朝鲜服饰尤其是女装向高腰裙发展,两者的差别逐渐加大。但官服、朝服、重要宫廷礼服仍然保留了较多的汉服制度,随着汉服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唐代官员的黑纱锄头用下垂的带子系住,新罗官员鞠躬。比如李朝皇后的礼服,一直是中国皇后的风格。现代韩服和韩服的主要区别有:韩服一般都是右领,双排扣(V领),而韩国服装则发展成了小V领;女连衣裙特别高,下摆很宽很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