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34号03卫星。

北京时间2022年9时38分(165438+10月15),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34号03卫星送入太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土地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50次飞行。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34号03是怎么回事?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百星闪耀浦江,这是量的变化,是质的飞跃。

2022年6月5438+065438+10月15日,璀璨的火焰划破长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34号03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指控大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对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509所来说,这颗星还有另一层特殊的意义。它是509所研制发射的第100颗卫星,见证了“上海卫星从零起步”到“百姓药铺河”的跨越。100不仅是量变,更是质的飞跃,展现了上海卫星的技术和实力,也凸显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铸亮星是“爱国铸重物”的发展飞跃

从65438年到0969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上海也要搞卫星,主要是卫星的研制和应用。10 10月31日,中国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研制技术试验卫星和气象卫星的要求。1969 65438+2月8日,上海市组织召开“七一”工程动员大会。作为1970 1的任务,长空一号卫星正式启动工程研制,由上海汽轮机厂509所前身车间承担总体工作,上海由此成为我国重要的卫星研制基地。

1975的7月,期待已久的成功终于来了。长空一号成为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三颗卫星,也是中国首颗成功首飞的三轴稳定卫星。上海卫星产业完成了艰难的起步。

80年代,509颗气象卫星全面研制,完成了从科学实验卫星到业务应用卫星的跨越,成为我国气象卫星的摇篮。1977 165438+10月,中国气象卫星工程首次大型总体方案论证会“7711会”命名中国第一代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正式开启气象卫星风云时代。1988年风云一号A星发射成功,随后又相继发射了三颗风云一号卫星。其中,风云一号C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空袭后第3天成功发射,在轨运行表现良好,被国人誉为“一颗竞技之星”。它是中国第一颗业务化气象卫星,也是中国寿命最长的在轨遥感卫星之一,被列为20世纪末中国三大盛事之一,镌刻在中华世纪坛。

在研制低轨道气象卫星的同时,509所开始并行研制高轨道气象卫星。1997年成功发射高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A,随后发射风云二号b,两颗卫星虽未能实现业务化应用,但为后续卫星积累了宝贵经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时拥有低轨道和高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从2004年到2018年,我国先后发射了6颗风云二号卫星,每一颗都是成功的。风云二号卫星的长期稳定运行,挑起了国家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的重担,服务了国民经济,造福了千千万万人,成为中国民用卫星事业运行的典范。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H星发射成功。

在新世纪,509颗微波遥感卫星旨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中国对地观测系统进入新阶段。2006年,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第一颗微波遥感卫星,首次实现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研制中分辨率微波遥感卫星的国家。此后,研制并发射了30多颗微波遥感卫星,分辨率提升到亚米级,在我国应急救灾、海洋观测、农林监测、地球测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上海卫星事业进入了每年至少发射一颗新型卫星的高速发展阶段,见证了中国航天在党的领导下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光辉历程。研制了一批技术领先国际国内或填补该领域空白的卫星:风云三号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上午轨道+下午轨道+黎明黄昏轨道”的观测能力,风云四号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高轨道大气垂直探测和250米分辨率定量遥感,高光谱观测卫星开创了我国高光谱观测的新纪元,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填补了国际激光大气遥感的空白。01双星组地探一号建成世界首个L波段分布式SAR测绘双星星座,浦江一号卫星首次以上海区域元素命名,一号火星轨道器实现中国从月球到火星的跨越,何太阳探测科技实验卫星开启中国“太阳探测时代”...

创新驱动潮流,这是“破石开路”的修炼

从0到100,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100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不是简单的数字重复。一步一个脚印,509所研制发射的卫星坚持从低轨道到高轨道、从近地到星际、从科学实验到商业应用、从单颗卫星到多颗卫星多轨道协同组网、从跟随到并行运行的跨越。卫星的综合效率和技术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春华秋实,509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工业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0多项,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等管理奖300多项。

在同系列卫星中,聚焦每颗星的性能都有了新的突破。第一代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虽然载荷比较简单,但是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装载了红外遥感和可见光遥感。也是国内首次采用飞轮三轴稳定控制,首次采用偏置动量轮控制系统,首次安装磁控系统和全方位姿态捕获系统。从风云一号到风云三号,低轨气象卫星实现了从二维遥感成像到三维大气综合探测、从单一光学探测到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全光谱宽光谱探测、从千米级观测到百米级观测的技术跨越。2021年7月5日发射的风云三号李星,是世界首颗民用早晚气象卫星,有效提高了我国乃至世界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经过风云二号、风云四号的研制,高轨道气象卫星突破了图像导航与配准、微振动测量与抑制等关键技术,观测效率提高了20倍,探测通道提高了3倍,空间分辨率提高了4倍,时间分辨率提高了2倍,观测数据量增加了160倍。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成像观测和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的综合观测。风云四号卫星从跟跑到并跑、领跑,成为中国气象卫星技术的践行者。

在报国战略上,敢于瞄准新领域,填补应用空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全球二氧化碳柱浓度的高精度全天时探测和近地表细颗粒物的主被动探测,为我国“双碳”战略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高精度遥感数据支撑,填补了国际激光大气遥感空白,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大气遥感和激光领域的国际影响力。陆地探测一号01双星装载了先进的L波段多通道多极合成孔径雷达,攻克了高精度高稳定三同步技术、高精度卫星编队、严格返回轨道控制等关键技术,可在万里之外的太空实现毫米级的地面形变测量精度,以更加多彩的方式描绘美丽山川。

在科学探索中,我们有十年攻克基本技术难题的勇气。“田文一号”火星轨道器攻克了火星制动捕获、长期自主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火间超远距离测控通信,填补了我国深空探测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确保了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的圆满成功。“xi河”太阳探测科技实验卫星首次在轨应用磁悬浮技术,突破了“动静隔离非接触”卫星总体设计、“主从配合、完全解耦”超精密超稳定控制、新型大带宽超高精度磁悬浮执行器等关键技术,验证了卫星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控制指标,保障了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探测任务的顺利进行。

回望与百星奋斗的路,现在再起航。站在下一个百颗卫星的新起点上,509所作为我国航天技术研究和卫星研制生产的主力军,将积极响应党的20大目标任务,持续攻关关键技术,大幅提升卫星综合性能,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如在气象卫星领域,按照党的二十大“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风云五号、风云六号卫星示范实施,加快第三代风云气象系统建设,满足全球气象灾害快速精准监测和多尺度精确天气预报需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行星探测领域,以重大行星探测工程为基础,努力推进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等各项任务的论证和实施,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同时,509所也将紧跟卫星发展和卫星应用步伐,抓住上海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新机遇,培育和打造“卫星+”产业新业态,汲取卫星应用新需求,全面提升卫星应用能力,推进卫星应用产业生态建设,为将上海打造成空间信息技术创新之源而不懈努力。

作者:史博臻

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编辑:张天池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34号03卫星。

北京时间2022年9时38分(165438+10月15),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34号03卫星送入太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土地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等领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50次飞行。

摄影:王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