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是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时期赵国的诸侯叫什么名字?
晋阳,赵国的第一个首都,位于太原的西南部,太原盆地的北端,农业条件优越。公元前425年,赵襄子死后,被调任其弟之子赵桓为赵显子,之子赵佳驱逐赵显子,迁都中牟。公元前424年赵恒子死后,中国人民欢迎赵显子归来,仍以中牟为都城。
中牟,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西部山区,是赵国建都不到四十年,时间短,影响小。很多人都不知道,河南鹤壁曾经是赵国的都城,但是在中牟担任赵国都城期间,赵国被周王室正式承认,成为诸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烈侯为诸侯,赵正式建立。
赵由中牟迁都邯郸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内乱。公元前387年,赵登上的王位。前386年,赵武公的儿子赵公子起兵,赵迁都邯郸。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中牟相对于当时赵国的疆域太过偏远,离齐魏边境太近。
从公元前386年开始成为赵国的首都,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邯郸曾是赵国的都城长达一个半世纪。
在赵国以邯郸为都城的时期,经过赵武灵、王、骑射等军事改革,赵国成长为可以与抗衡的强国,邯郸也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赵还在赵成侯时期(前355年)建立了另一个首都新都,位于今天的邢台市。新都是赵国的重要城市。赵魏之战,邯郸失陷,赵坚守新都三年,收复邯郸。秦末,赵国复辟后,新都为都城。
扩展数据:
赵国迁都三次,先是晋阳,后是中牟,最后是邯郸。这三个地方中,晋阳在今太原,中牟在河南鹤壁,邯郸在今河北邯郸附近。
赵频繁迁都的原因是赵开国君主的意思。
三晋分家时,赵占领的是晋北部,而不是山西中北部,那里山多,不利于农业发展。因此,当时赵国的君主们希望占领更多的中原地区,那里土地肥沃广阔。
赵将都城从晋阳迁到中牟的原因,在于赵国民众重视中原文明,不愿在北方居住的观念。经过几代赵国君主的治理,中牟已经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方。
从中牟迁都邯郸,始于一场叛乱。众叛亲离的势力盘踞在中牟,外有魏国势力呼应,使感到不安全,迁都邯郸,邯郸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背靠太行山,南临漳河,交通十分发达。经过几代人的经营,邯郸真正成为了天下通衢,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商务活动。赵都城的南迁,在中原地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些小国,比如卫国,整天提心吊胆,史在伟的人不敢抬头看赵国的首都。赵轻松占领卫国73城。
然而,更严重的反应在于其他大国的行动。赵是中原的后来者。在他之前,魏国和齐国已经相当稳固地存在了。赵迁都中原,引起了这些大国之间的竞争。
魏惠王即位之初,发生内乱,赵与南朝鲜联合攻打魏国,一度控制了魏国的一切。这时,两国在如何对待魏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韩国想把魏一分为二,这样形成的两国都很小,不会有大的威胁;但赵并不同意把魏一分为二,而是主张换一个君主。结果,谁也不会服从谁。赵先退,韩国无力独掌魏国政事,也被赶出魏国。
魏惠王站稳脚跟后,又把都城从西边靠近秦国的安邑迁到东边的大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地区。这一来中原大战更加激烈了。为了复仇,多次攻打赵国,还攻占了都城邯郸,史称“邯郸之难”。
然而,当魏和赵互相攻击时,其他国家受益了。齐国以孙膑为军师,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了魏军,结果赵魏在中原的实力有限。秦国也趁机攻占了魏国,占领了故都安邑。
可以说,无论是赵还是魏,在逐鹿中原的时候都没有占到便宜。而是互相争斗,导致强敌崛起。
中原战场的果子不好吃。赵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赵没有积极参加中原的战争。它在邯郸的南面修建了长城来抵御其他国家的入侵。
然而,由于赵占据了卫国70多座城市,并获得了可观的利益,等人不希望他退出中原战场,不断进攻。赵不主动还手,甚至挖黄河阻敌。
与此同时,赵的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再次将目光投向北方。赵武灵王继位后,采取北进战略,将娄烦、东湖等民族地区纳入自己的范围。此外,他还带领二十万士兵,经过五年的战斗,摧毁了中山。
通过北进战略的实施,赵国疆域扩大了2000里,国力大大提高,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单独对抗秦军的国家。
从赵迁都来看,它首先看到了中原的富庶,所以攫取了大片土地,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邯郸一度被攻破;赵看到中原战争的泥潭太深,坚持南守北拓的战略,开辟了开放的北方疆域,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百度百科-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