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起源是什么?

在我国,商代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凸刀”一词,其含义与阉割相近,说明当时人是被阉割的;但没有记载他们是宫廷侍从。宦官的使用始于西周时期的记载,《李周》中有“宫中守内,以人道拒之”的说法。当时宦官被作为“殿民”、“内竖民”、“人”,但人数少,地位低。他们只负责打杂、送信等工作,算是一种家臣。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到了战国和秦朝,被囚禁的人数大大增加,使用宦官的机构也增多,宦官开始出现掌权。

在汉朝,侍候皇帝的人都被称为“官员”或“太监”。据说这个名字来源于天帝旁边的金库称之为“官”的一个星座。到了东汉,所有宦官都要用宦官,大规模的宦官掌权在当时还是第一次。后来唐朝后期,大规模的宦官再次掌权。至于“宦官”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辽代。本来是政府高级职位的称呼,不一定是太监任命的。到了明朝,朝廷有十二监二十四衙门,首领叫掌印太监,都是太监。于是“太监”就成了高级太监的称号,后来成了太监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