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的灯笼?

浙江温岭石桥头村,传承着一种超大型的花灯制作技艺,每四年元宵节出现一次,就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王大花灯,又名龙凤灯。那么今天的民俗节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王大花灯。

王灯,又名龙凤灯,是温岭市石桥头镇村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艺灯,也是浙江汉族的传统手工艺。其制作技艺属于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的元宵主要是在元宵节的时候用花灯迎客。早在清末民初,泰州六县就以“高、大、精”闻名。

王大灯笼的制作历史悠久。据说始于康熙二十年。当时王恭宗为褒扬皇帝的德行和风度,做了一盏八角形的大灯,供人们宵夜时观赏。后来做了六边形大灯。从此有了六边形和八边形两种头灯,代表男人,以龙为主。八角形大灯代表女性,图案以凤凰为主。

它的邻居肖家桥,蒋公宗,用精湛的工艺做了一盏荷花灯,为邻居庆生。每次迎花灯,燃放烟花爆竹,播放流星。场面非常热闹。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上王桥桥迎大灯,肖家桥桥雪流星,杨家桥芥菜叶剥,下黄桥姑娘被带走无处可寻。

嘉庆十六年(1811),为怕花灯被后人错过,王恭宗在其祠堂内建了一座“两保碑文”碑,现藏于上元皇后山大元宵节纪念馆内,碑上明确留下“嘉庆十六年”“迎花灯”字样,以勉励世人。

王的灯笼分为龙凤两个宝塔形的灯笼,形似宝塔。这座塔有七层。每层都有各种雕花纸作品,灯墙四周都有花鸟画。还有撑开的伞和灯顶上特别夸张的葫芦形太阳穴。起初灯体高度为12-16米,后来发展到20多米。

王灯笼的整个灯笼由灯脚、灯体、池塘、胡萝卜和蓝莲花五部分组成。灯体极高,对劈、扎、凿、剪纸的技术要求很高。灯骨的选材是有讲究的。选择生长期2-3年的毛竹(此竹产于黄岩宁溪),毛竹要连根挖起,略修剪,室内阴干。需要一个月才能用来扎框,耐火性极强。

缠绕捆绑大灯竹框主干的苎麻绳根本不打结。按古法,先将糯米煮熟,放入竹筒等容器中,捣成泥状,再将苎麻丝裹成束,在要扎竹子的地方绕成绳状粘贴。糯米糊干了以后,绳子还有收缩功能,非常牢固。

王灯笼的手工制作工艺复杂,以牛磨盘为足,压石,框外竹,扎苎麻,框外剪纸,灯框内有游龙和百合等工艺品。由于王的灯笼体积庞大,属于手工艺术,八个人用两盏灯扎灯座需要50天,30个人糊、贴、剪、刻画需要40天,所以40个人参与两盏灯需要90天。每盏灯的重量超过65,438+0,000公斤。迎宾灯事件,有24人抬灯,12人拉四角风绳,需要若干待命人员。

王的灯笼代表了大众的佛教信仰。灯笼是宝塔灯,塔身有七重。按佛塔制作,取其镇邪保平安之功。同时也蕴含着甘昆和谐的人生观。王的灯笼每四年制作一次,从正月十四到十六向人们展示。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元宵节过后,灯笼被点燃,呈献给“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平安繁荣。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婚姻,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的星座,感情组合,看到另一半,八字计算,名字速配,人生运势,复合机会。可以点击底部在线咨询(仅供娱乐):/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