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和中国象棋有关系吗?

当然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没有本质区别,只有形式上的区别。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它们之间的规则和动作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两个棋局,完全体现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以及各自的文化特色。我们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对两种棋的规则和走法逐一进行分析研究。

与中国历史悠久的中国象棋相比,象棋与中国象棋相似:招式相似,规则相似,战略思想相似,战术相似。甚至在国际象棋传入中国的时候,技术术语都是用中国习惯上的象棋名称来翻译的。

中国象棋在中国很受欢迎,很多家庭都会玩。很多初学者接触过中国象棋,两者各有优势和兴趣。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它们在规则和方式上是不同的。纵观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以体会到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象棋和中国象棋以及其他许多游戏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象棋艺术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艺术。正如文字、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都来源于生产劳动一样。在众多的游戏、娱乐、艺术中,只有这两种棋最接近社会的人文环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几乎是人类社会状态的一个缩影。虽然东西方相距遥远,社会文化差异巨大,但我们不得不惊叹这两个东西方游戏的非凡相似性。

关于象棋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关于起源有各种版本的传说。人们认为它是由古印度发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种叫“查图兰卡”的棋,其中有步兵、骑马、战车、大象四种棋子,正好反映了古印度军队的构成。“恰图兰卡”的进一步发展是“Chastelain Zi”,在棋子和规则上有了大规模的改进,开始在中亚各民族中广泛流传。然后这种游戏通过贸易、战争、宗教等各种渠道从东方传到西方。其传播的大致路线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亚-阿拉伯国家-欧洲。到11世纪末,已经遍布欧洲。国际象棋,名Chess,也是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组成的合成词,意为“将死之王”。

据可靠的文字记载,它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虽然更多的人认为它起源于东方,但从它的演变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定型和普及的。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它进行了重大改革。有的棋子变了走法,下棋的速度明显变快了。比如“原部长”从浪漫的法国人变成了国王的配偶——之后连性别都像社会革命一样变了。到15年底,演变成现代体系。在当时,它与骑马、游泳、射箭、击剑、狩猎和诗歌写作一起成为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18世纪,以骑士教育为首的人把象棋中猛烈的攻击和无意义的放弃视为勇敢的表现,而不敢接受放弃或防御的人则被认为是懦弱的。但这种侠义的棋局观念和完全无视防御的战略思想,已经被现代理论所淘汰。

现在国际象棋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很受欢迎。人类社会不仅将其视为游戏和娱乐,还将其视为艺术学科和竞技体育,甚至开发出电脑象棋来挑战人类的智慧。

国际象棋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首次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的留学生把它带回国内,但没有普及。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其列为体育项目,才开始逐渐普及。棋本身就是棋的意思,因为它的动作和中国的棋很像。为了与中国的象棋相区别,人们在它前面加上“国际”二字,称之为象棋。在亚洲一些讲中文的地方,有人称之为“棋”。象棋中六种棋子的命名完全由中国象棋的名称决定。King翻译成king;女王翻译;Rook:意为城堡,因与车相同,故称“车”;骑士:骑士(或骑士),类似于走马,称为“马”;主教:传教士,类似大象(相),称“象”;卒翻译过来就是士兵。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有的认为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周武王时期:“棋为武王所制,其进退、攻防之法,如日月星辰,是为国用兵之术。用象牙装饰旗帜,故称棋。”

更多的被认为是秦末楚汉斗争的产物。韩信发明象棋是为了锻炼士兵的攻杀能力。证据是“楚河韩杰”四个字经常被刻在后世的棋盘上。无论起源于何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当时战争模式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在法律和规则上不断创新,包括兵种的增加。

从出土文物来看,中国象棋形成于北宋,定型于南宋(见南宋诗人刘克庄《项一,一枚出现于叶潜中》诗,描述棋盘和棋子的形式和方法,与现在流行的方法相同),发展于明代。基本上每个朝代一开始都略有不同,是通过不断的改进才变成今天的样子。

一位著名专家说,中国象棋是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传统性和封闭性更明显。不了解中国的封建文化,就不会了解中国象棋。

从中国和中国象棋规则的异同,可以看出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中国象棋棋盘由九条直线和十条横线组成。隔着“楚河汉界”,生动再现了当时两军对峙的场景。“楚河韩杰”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光雾山上。当时汉王城在西,楚王城在东。诸侯国被分割,互相支配。

有趣的是,如果你拿走“楚河韩杰”,它恰好是一个8×8的正方形棋盘,几乎和象棋棋盘一样。“9”是最大的数字。在中国古代,它象征着多样性和广度的含义。“九州”一般指中国。“8”更多的是各个方向的隐喻。8和9在中国和西方都意味着无穷大。古代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为了占领更多的领土,所有作为战场的棋盘都反映了古代人的意识。

中国和西方对战场对抗有不同的想法。中国的棋子占据路口,通过线(路)对峙;象棋是面对面的对抗。一个马平川甚至不需要过河。这体现了中国人巧妙娴熟的战斗方式,也体现了古代西方战场上各方的战斗方式。

在棋子分类上,两种棋都是32枚,是一样的,只是棋的种类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象棋有“炮”,国际象棋没有。

(1)大炮。《续藏经》载:“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代牛、僧、童以车、马、将、士、兵加枪,以棋代之。”根据这个记载,唐朝以前的象棋没有大炮,有了大炮之后才和现代象棋差不多。

而国际象棋中没有这样的棋子。有人认为象棋可能是在炮战普及之后(从北宋开始)才定型的,而象棋是在火炮出现之前定型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很模糊,不能及时放在一起比较。从两盘棋的历史可以看出,象棋的历史,或者说,定型的时间,显然要早于象棋。问题是中国和西方对火药的使用时间不同。自中国古代发明“火药”后,发展为火炮,更早在唐朝就已用于军事。在西方,火药是在大约15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由阿拉伯人传入的,当时象棋基本定型。这充分证明了象棋在发展过程中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不断加入了更接近人文社会的东西。

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认为战争的成败取决于人的因素和物质因素,所以就有了车、马、枪这样的物质因素。在古代西方,由于生产力低下,战争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各级士兵的素质和表现,所以人的因素更多的体现在象棋上。

②王者(帅)。中国象棋中的将军(帅)等于象棋中的王。虽然不强大,但却是最重要的一块。吃了它意味着一个宫廷的灭亡。所以对其两种棋型都有严格的防御。在中国,象棋是有高手把守的,而在国际象棋中,有一步棋叫“易位”,可以从中央兵家必争之地变成安全的侧翼。

国际特级大师曾说:“开局阶段,王还是个婴儿;中间阶段,王还是个孩子;到了残局阶段,王已经成年了。”这充分说明了棋王的战斗价值。当残局剩下的人不多的时候,它能到处打仗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这和中国象棋将军(帅)不能出“宫”的限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将、帅也不能满足,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古代国情,在古代中国,除了少数开国皇帝带兵打仗,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闭门造车。

(3)女王。这是站在国王旁边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只相当于国际象棋中的出租车。到了1475,我们上面说了,浪漫的法国人突然威力大增,可以横可以竖可以斜,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战场。性别也变了,成了国王的妻子。意大利称之为Robioso(狂暴棋子),意为强大。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在古代西方的历史上,女权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皇后的统治是常见的,比如埃及女王、英国女王、丹麦女王、克里斯蒂娜女王等等。但虽然是最厉害的棋子,还是不如王重要。

而中国象棋中没有“后”,所以可以说中国整个封建历史就是一部“宗法史”。将军(帅)旁边是两个书生,意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

(4)车车。两局棋中唯一走法完全相同的棋手;起初,象棋中的车也是“战车”的意思,就像中国象棋一样。后来被证实是一座城堡。

⑤像主教、骑马骑士。一开始象棋的形象是“战象”,后来又改成了“传令官”。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教会权力的增加,它变成了“牧师”。它和中国象棋中的相(像)的区别在于没有河障。项是公务员,不出去打中国象棋。

象棋里的马和中国的马最大的区别就是象棋里不被骗。下棋方面,棋的要求比中国宽松很多,大概是因为当时西方的社会制度比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宽松很多。中国封建社会,朝廷忠臣奸诈,官场腐败勾心斗角,经常使用“绊马”的伎俩。就算你是一匹志存高远的骏马,一旦被人绊倒,也动弹不得,只好老气横秋,无可奈何。这种现象在中国象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6)典当典当。毫无疑问,这是两种棋中人数最多的一种,站在最前沿,用自己的身体捍卫王朝,只能冲锋,不能后退。在这一点上,中国和西方对军人的要求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中国象棋里的棋子永远只是棋子,顶多过河后变得差一点。但是象棋中的棋子有机会改变命运。如果他勇敢地冲向底线,他将升级为除王之外的任何一个儿子。这个规则是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才最终确定的。起初人们不愿意接受一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于是就成了一夫多妻制。但游戏毕竟是游戏,趣味性和逻辑性都要考虑进去。士兵之间的差别,恰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西方“赏功”的传统。

综上所述,两种棋完全体现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历史背景。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实用而具体的。他们的每一枚棋子都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各有分工,各司其职,非常人性化,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或朝廷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