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异同
第一,杜丽不同的人生经历
1,不同起源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那超乎寻常的自负与自信,高傲独立的人格,奔放洒脱的气度,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民的人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701~762),字太白,名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秦安)季承。他的家庭背景仍然是个谜。五岁左右,迁居四川绵州长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县)。他的家庭非常富有,所以他在早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游历青城、峨眉,但道教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18岁,往返邻县,游剑阁、子洲。20岁到成都等地旅游,就是漫游,李白一生都在任侠度过。
杜甫是盛唐时期一位没落的大诗人。
杜甫(712~770),字美,京兆凌渡(今陕西Xi西南)人,出生于珙县一个官宦家庭。他家有崇儒守法的文化传统,对他影响很深。他经历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使他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和人民的疾苦,所以他关心国家安全。
2.不同的人生经历
李白年轻的时候,读了很多书。“五岁背六甲,十岁读百书。”“写了十五本精彩的书,他发了大财。”他还称赞了任侠的剑。“十五好剑法,王子无处不在。”他年轻时游历甚广。这些都对李白豪放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也直接导致了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形成。他的人生理想既超脱又积极,人格魅力是别人望尘莫及的。但他几乎一生都在做官和跳舞之间徘徊。在《蜀道难》中,他着重描写了舒勤岛神奇而惊险的山川,并从中流露出对社会的一些忧虑。他说“如此之高,黄鹤过也难”和“剑塔关虽坚不可摧”,这可能是对当时政治混乱和他的沮丧的一种隐喻。在他的《很难走》中,他用“我把食物棒和杯子扔在一边,我不能吃也不能喝,我拔出匕首,我徒劳地窥视四个方向。我会渡过黄河,但冰堵渡口,等太行山被雪覆盖”来形容他的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得宠,贤士被朝廷拒之门外,他发出“难去,难去”。殊途同归,但他乐观的天性让他对理想的追求执着。他唱道:“我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一个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强者,从云帆直挂大海”。在《牛渚夜泊怀古》中,他写道:“登州望秋月,徒然忆谢老将军。我有诗;我识字,他听到别人的,但不是我的。”借谢商与袁弘相遇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无能之情和对知音的渴望。李白虽然仕途活跃,但受道家思想影响,时不时蹦出出世的念头,也隐居山林。在庐山,他说:“我是楚国人的疯子,唱了一首与孔子争论的狂歌。手里拿着一根绿色的玉棍杖,一大早就告别了著名的黄鹤楼。五岳出远门寻山,照我一生一不变的习惯。”表现了他对道教的虔诚,对儒家思想的嘲讽,以及摆脱世俗,追求神仙生活的情怀。在《梦登天目山》中,他描写了荒诞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屈身,服权贵,谁也不会吃亏,以正视听”,显示了他洁身自好的志向。可以说,李白一生都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徘徊。杜甫出身官宦,祖父杜沈燕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于杜甫来说,做官和作诗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歌是我的家人”。杜甫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一生都有扶君欲,再加上自己一生的穷困潦倒,形成了他忧国忧民、体恤百姓的性格。因此,他的诗歌强调现实主义。杜甫一生都在求官。“奉儒守官,而不堕素业”(《入雕与赋表》)。终其一生,他都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优于君主,然后使民风纯朴。”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七律《登楼》的字里行间“花,高如我窗,伤游子心,因我见,从这高处望去,处处悲。锦江的春光蓬蓬的涌进来,山上的云,古代的,千姿百态,变幻不定。朝廷就像北极星一样,最终不会改变,科尔西山不会入侵西藏。然而,在暮色中为一个消失已久的皇帝的悲哀感到遗憾,太阳幕布正在谈论傅亮。”这首诗能充分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首的景物引出作者的心境,如同“何处花瓣已如泪落,何处孤鸟已唱出哀思”一样感人。后来又写出了“一万人有多难”的情况,最后写出了个人的志向。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创业。全诗抒情的是山川之间的联系和社会古往今来的变迁,说的是人事借助自然风光的渗透和包容。自然风光、国难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体现了诗人沉郁失意的风格。他的《黄河两岸被帝国军收复》“剑之外,如蓟北传,初听泪流满脸。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哪里?他们脸上没有一丝悲伤。,然而我疯狂地打包我的书和诗。大声唱我的歌,喝我的酒,青春是回家的好伴侣。那就是从巴峡穿过巫峡,从南往上,再往北——到我自己的镇上!. "讲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闻讯后的喜悦之情。全诗以其流畅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上山》工整工整,景色抒情。描述时代的面貌和你内心的感受。
二、杜丽诗歌的创作方法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处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四十余年,也就是所谓的“盛唐”。这是唐帝国空前强大,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潜伏的时代特征。结合他的经历和思想性格,他的诗歌呈现出与杜甫截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了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诗人也被卷入了社会的底层。他还用笔描绘了那个悲惨时代的生活图景,并逐渐攀上了现实主义的巅峰。他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体现在诗人的叙事诗中。
首先,李白的诗词歌赋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不是一个无牵无挂的诗人。他热情的感情和强烈的个性给他的诗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处处留下了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当他想进京做官时,他宣称:“笑到天上去。我们是蒿人吗?”当政治受到挫折时,他们会大喊:“路如蓝天,但在我眼前没有出路!”他想控诉自己的不公,于是说:“我要爬龙见主,雷公击鼓。”他怀念长安,就是“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爬太白峰的时候,让太白和我说话,为我打开天空。"他问仙女,"然后就有了"仙女抚着我的胡子,我的头发长长了,我热爱生活。"他要喝酒,洛阳就有东曹丘“为豫天津桥南建酒楼。”他哀叹宣城好酿酒,问:“夜台没有李白,酒卖给谁?”即使在写历史人物时,如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他们往往被视为自己的化身。这种强烈的主观情绪给诗增添了压倒性的气势,给读者以声音,使读者感到温暖亲切,而杜甫往往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杜甫的诗善于把主观的思想融入客观的事实描写中,让人物自己用事实说话。这是杜甫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他最大的技巧。比如《两为道》,作者自始至终以严肃的态度描写场景和情节,使诗人的感情和倾向从场景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没有讽刺,语言嘲讽;没有感叹,调侃的地步有感叹。”
其次,李白的诗大胆夸张。“白发三千尺,愁长一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早已是文学描写中的典型夸张。而他的酒量也是“要一三百杯”“要两千石才能喝完”。他的上升甚至达到了“最高的悬崖离天仅一尺之遥”和“举起手来可以接近月亮”的地步。这些“笔落震风雨,诗泣鬼神”的夸张诗句,在李白瑰丽豪放的诗句中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杜甫注重细节描写,杜甫善于捕捉能表现人物自身特点和精神面貌的表现性细节来塑造人物。比如“无论对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军人都敢恨?”这一细节既揭示了敢怒不敢言的仆从的痛苦感受,又揭示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深深地体现了作者的同情和愤慨。再比如《石渠官》,用的是“夜之声绝,如泣如噎”。这个详细描述。细节的生动描写源于作者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如“细雨中鱼出,清风中燕斜”
再次,李白的大胆夸张与他丰富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想象总是那么出人意料,那么天真纯洁,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弦。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一些关于月亮的诗。他喜欢明月,所以他幻想明月能问路,能追,能赢。比如《饮酒求月》中写道:“天上几时有月?我今日驻足一杯问,人不能登明月,惟随人月。”在《宣州谢朓楼舒云》一书中,他说:“人人都渴望飞翔,都想去蓝天捕捉明月。”他常常把明月指为知己,幻想明月可以陪他喝酒,送他远行,排解他的寂寞,娱乐他的留恋,甚至在月色不足的时候,可以赊账。对于李白来说,现实世界往往显得狭隘、压抑、黑暗,所以他常常展开幻想的翅膀,飞向天上的仙境,寻求光明和自由。比如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的《古风》(九首),就是诗人写华山仙境的异想天开。“莲花山在西边,一路看星星。双手捧着一朵白色的芙蓉花,蜷曲成一团。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飘逸的云彩飘向高空。邀请我去天台,高一玮书清。随它去,开红岭子明。”在这仙境里,星仙子素手捧着芙蓉花,宽腰带飘在云端,在空中飘动,飞向天空,超然空灵,自由自在的气息弥漫着整个仙境。连“我”都接受了明星的邀请,恍惚中随其而去,驱使洪扶摇直上。《梦登天目山》是诗人运用幻想的杰作。奇妙的童话世界。奇妙的神仙世界强烈地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了李白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和追求。而杜甫则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典型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了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翻墙而逃的老人、在急河中被迫服役的老妇、在新安中招的男子、早晨出嫁的新娘、无家可归的单身男子等。,并形成一组人物形象图库。如此多真实、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杜甫诗歌的突出贡献。
最后,李白的诗充满了奇怪的隐喻。“对待朋友轻,面对九疑峰”,山峰形象新颖有力。“黄河能容土,北风恨雨雪。”用黄河惊心动魄的比喻来对比阵亡士卒妻子绝望的悲伤,真是惊心动魄。他写的瀑布、黄河、秋月、山峰,气势磅礴,气势磅礴,灵动。另一方面,杜甫的诗具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为了使人物栩栩如生,他用人物的语言来描述心理,塑造形象。完全由新娘独白写成的《婚礼送别》一诗,表现了她在告别丈夫时无奈、怨恨、埋怨、焦虑、痛苦、不情愿、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他的《无家可归》、《辞旧迎新》也是写独白,新安官和潼关官都是用对话。这些人物的文字通俗朴实,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当你读它们的时候,你会看到它们,听到它们的声音。
从这些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把诗歌推向了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个浪漫主义高峰,杜甫的出现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更加自觉和成熟的阶段。
当然,李白的浪漫主义也包含现实主义的成分。最能体现李白这一特点的是他的游仙诗和山水诗。比如《古风》(十九),第一部是华山仙境,第二部是《俯瞰洛阳江,漫步胡兵》。血草,豺狼加冕。“讲的是血流成河的苦涩现实。诗人把美丽的华山仙境和血腥的中原结合起来,反映了诗人出生与入世之间的思想矛盾,表现了诗人憎恶黑暗、追求自由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真挚感情。《蜀道难》、《天目山》等诗歌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杜甫的诗善于反映现实,但他的很多作品也流露出理想主义。比如《望岳》中的“你将是最棒的,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子。".表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自信和骄傲。在《饮酒之歌》中,李白写了数百首关于斗酒的诗。长安到一家酒楼睡觉,天子叫唤不上船,自称是酒仙。用浪漫的笔调写出浪漫的人物,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秋风破茅屋》这首歌,突出了诗人的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