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盲盒消费
辩证看待盲盒消费;
盲盒可以玩,但要有边界和底线,不能误入歧途。盲盒,顾名思义就是把不同的商品放在同一个盒子里,但是有一定概率可以抽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因其独特的新鲜感、刺激感和社交属性,深受年轻人喜爱。
但是,盲盒并不是什么都能“盲”,更不应该成为商家利用“卖了不退不换”规则“清库存”的工具。如果跟随者涌向市场,沉迷于盲盒消费,收藏就会滋生攀比和投机,使得购买盲盒的形式大于内容,也会产生很多风险和纠纷。“盲箱”绝不能盲目买卖,更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针对“盲箱”的违规经营,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清理规范,积极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健康合法的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的透明和诚信。经营者应当规范盲盒销售,保证商品质量信息真实,不得进行虚假、夸大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消费者自身也应理性消费,量力而行,不可过于沉迷,不可跟风攀比,应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并注意索要和保留发票等购物票据。只有监管到位,商家自律,消费者理性,才能找到打开“盲盒”最安全的方式,“盲盒热”才能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继续“火”下去。
盲盒消费提醒
2021 1 10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发布消费提示,指出部分经营者利用盲箱清仓,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
2021 2月10日,《经济参考报》发文提醒“盲箱经济”:消费热潮滋生投机隐患,行业提示理性消费,新业态市场亟待规范透明。
2021 3月15日,北京日报发文提醒,文具盲盒有一定的趣味性,但也容易让身心发育不成熟的学生沉迷,可能会激起攀比之心,甚至诱导孩子频繁购买。学校和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消费观的教育,及时把学生从花里胡哨的盲盒猜想中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