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星座_约翰拉贝出生
1950 65438+10月5日晚,德国柏林一位名为约翰·拉贝的纳粹商人在荒凉和孤独中死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的墓碑上没有刻任何关于他一生的文字,只是简单地写着“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
1997,他的墓碑从柏林搬到了南京。他到来的当天,无数南京市民争相迎接他的“到来”,其中不乏古稀老人。因为他曾经在南京陷入无尽黑暗的日子里,冒着生命危险救了25万中国人民,当时来接他的人,有一部分是他救的。
就中国而言,他何止是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他的名字不仅应该写在中国的历史上,而且应该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937 65438+2月12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坚守了12天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牺牲无数,只好下令守军撤退——南京城沦陷。
第二天,这座城市仿佛从未见过光明,陷入了“不透明”的黑暗中。那些日军好像疯了,以杀人为乐,在南京横行无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尸骨渐成血流成河。如今,光是文学就能让我们感到恐惧。真的很难想象当时生活在南京的同胞有多绝望!
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国际友人敢于直面残暴的日军,冒着生命危险向中国人民伸出援手,那就好比有人在他们身上拉了一脚,跨过了死亡线。这时,约翰·贝拉出现了。
约翰·拉贝,出生于1882 165438+10月23日,出生于汉堡。1908去北京出差,爱上中国。然后他的妻子来到中国,婚礼也在北京举行。工作之余,拉贝经常和妻子一起外出,停下脚步,走访了很多地方,收集了很多照片和画册,做了一张又一张的唱片。
1911年,拉贝在德国北京找到了一份西门子股份公司的会计和文员的新工作。生活越来越好,一切都那么美好。这期间他也离开过中国,但最终他选择了回国,因为他已经把中国当成了第二故乡。
1931拉贝第一次去南京就被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于是同意了分公司经理的安排,选择在南京工作。从那时候开始,他也把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有了《拉贝日记》。在未来,它成为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屠杀中国人民的有力证据。
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很多德国人,大部分都是带着孩子来中国的,拉贝想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中国直接送孩子上学是不现实的。毕竟小孩子几乎不会说中文。于是拉贝开始计划在南京创办一所德语学校。然而,由于缺乏资金,他不得不向大使馆求助。
大使馆给的答复很简单。帮助不难,只要拉贝肯加入“纳粹党组织”担任学校主席。常年在中国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的拉贝,其实对德国千变万化的政治知之甚少,所以当时只想着上学,根本没想太多就入党了,很快就拿到了经费。
至此,拉贝的命运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
从1934,拉贝搬到10小桃园(现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小粉桥1)后一直住在那里。因为工作原因,妻子和女儿长期在北平(民国十七年北京改为北平,新中国成立时同时改称北京),只是偶尔来南京和拉贝住一段时间,所以拉贝经常定期去北平看望妻子和女儿。
1937年8月,拉贝怀着极大的幸福出发去北平见他的妻子和女儿。没想到,8月16日,我在早报上看到南京被日本飞机轰炸了。想了想,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回到南京,以纳粹的身份帮助中国人民。
从北戴河到南京城,他游历了许多次。前两天时差绰绰有余,但这次他用了整整10天。因为南京被炸后,沿途都是难民,极其混乱。
终于到了小桃园,拉贝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大使馆发来的“撤离”文件。和其中一人一起来到中国的德国工人已经收拾好行李,等待大使馆带他们离开南京。但拉贝从未采取任何行动。相反,他开始在自己的院子里建造防空洞。
事实上,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国际协定》后,德国的战斗机并没有踏足中国,但无论如何也不是“友好关系”。所以拉贝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分子,在中国做这些事情是不合时宜的。
9月20日,德国大使馆已经租了一艘船,停在港口撤离德国公民。拉贝已经收到大使馆的最后通知,不撤离就很难离开这里。为了把他带走,朋友们甚至想过把他打晕,强行带上船。
但无论如何,拉贝不肯离开,一直忙于防空洞的建设。为了防止房子被炸,他找来一块巨大的布,画了“万字”的符号,撑在院子里。意在告诉日本人:德国人住在这里!
其实一开始他想的是,一个小院子,能容纳十几个人,已经足够好了。但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人们发现拉贝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所有人都不顾一切地涌入其中,躲在帆布下,上面有一个巨大的“万字”符号。
大如城市,小院容不下更多的人,但他在知道院子已经很拥挤的情况下,还是受不了敲门求情,于是把两扇门都打开了。这些是他在日记中写的原话。
于是他加入了南京金陵大学的董事会,开始组建“国际安全区”。基于他的“纳粹”身份,他被推荐为安全区的“国际委员会主席”。
想到自己当初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身份,还能作为“保护伞”保护更多人,拉贝毫无疑问地答应了。于是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大使馆、金陵大学、医院等许多地方相继被改成了“避难所”,其中有25个住所,容纳了至少25万中国人。
从12到13,进城的日军几乎“杀光了所有人”,有一天还闯进了拉贝的院子。看到拿着刺刀的长枪短炮的日军,难民们吓得不敢做出任何不必要的举动。这时拉贝立刻站在大家面前,直接大骂日军。
幸运的是,一切都有惊无险。日本兵此时虽然绝望,但也不敢去招惹德国人。就这样,拉贝仿佛成了那段时间南京这座黑暗城市里唯一的光亮。
1938年新年第一天,躲在拉贝院子里的难民们排着队,非常庄严地向拉贝三鞠躬,并附上一块红绸,上面写着“你是拥有几十万人的活佛”!
拉贝在南京的所见所闻陆续被写进日记,包括南京城的轰炸,南京人的大屠杀。于是同年4月,因为拉贝在中国的行为被德国知道,他在压力下被西门子召回,他把南京大屠杀的资料编成一本书,提交给了时任德国元首的希特勒。
然而,这些报告尚未公开。至于原因,历史学家基本认为是基于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同盟关系,德国当局故意不让这些资料为世人所知。
回国后,拉贝继续在西门子工作。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生活好像从来没有过一丝影响。直到二战结束,曾经高高在上的“纳粹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后,拉贝被西门子开除,人生一落千丈。甚至因为这个身份,被苏联和英国逮捕。
直到1946年6月,他被证明无罪后才被释放。
虽然后来回到西门子工作,但只能做小文员,收入低,生活很艰难。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48,一个家庭已经处于饿死的窘境。看来饿死是迟早的事!
当时通讯不发达,直到1948中国才得知拉贝的遭遇,大家都很心痛。曾经你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中国25万人,现在却在晚年受罪,这是中国人绝对无法承受的。所以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南京人民立即开始筹集资金,并以最快的速度将6543.8亿元交给了时任南京市市长的沈怡。通过他的手,换成美元,汇给拉贝。
因为战败后德国的粮食管制变得非常严格,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粮食。于是沈怡托人,动员了很多人,找到了瑞士的朋友,买了很多食物送到拉贝。此外,沈怡代表全体南京人民向拉贝发出了邀请,告诉他如果愿意,可以来中国,在南京安享晚年!
我想同样深爱南京的拉贝也感受到了南京人民的真诚,但最终还是拒绝了邀请。因为年纪大了,不想再东奔西跑了,想好好休息。但后来,他也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中国。
1950 65438+10月5日拉贝走了。1997年,拉贝的埋葬地被柏林政府征用。征得家人同意后,孙女将拉贝的墓碑送到了南京,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2013 12,拉贝墓园装修,南京市政府一次性支付墓园40年租金。从此拉贝的坟墓不再荒凉,经常有人来看他,向他转达谢意!我想这些声音会穿越特殊的时空传到拉贝的耳朵里!也希望这辈子拉贝在中国的苦难,来世能化为幸福,与他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