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一语文教案。
课型教学时间1
学术目标
1.师生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学习口语交际——入门。
2.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让学生了解本科的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与学生交流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首先,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交流。
名字,爱好,学习新事物,单词。
第二,学生自我介绍
名字爱好星座博客
第三,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
1.你喜欢学习中文吗?你喜欢语文课吗?
2.你读过哪些课外书?班级代表调查
3.你喜欢写作文(日记)吗?一周的
4.你过去是怎么上中文课的?
5.你最喜欢中国老师怎么上课?
四、明确语言学习要求
纪律(一切与课堂无关)、听课(讲课、演讲、讨论)、作业(必选、选作加分、练字)以及学分、作业本(预习、听课笔记、课后作业)。
工作安排
抄诗三遍
教学反思
“永远的校园”第二讲
学术目标
1.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3.比较谢冕心目中的北大和现实中的北大的差异,并试图找出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大学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写作线索;
2.感受北大人文精神,结合自身学校特色思考自身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含义;
教学过程
预习:阅读文章,感受主旨。
1,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刚刚来到我们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你以前母校的印象是怎样的?你觉得我们的新学校怎么样?好,那我们来看一个在他学校待了半个世纪的老人。他对母校北京大学的印象如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谢冕永远的校园。
2.背景资料
谢冕,著名作家和诗人,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自从他大学毕业以来,他已经在北京大学任教50多年了。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渊源吗?
北京大学,全称北京大学,原名“史静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和65438+二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的产物。1965438+2002年5月,更名为北京大学。严复是首任校长。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五?它在“四人帮”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关键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吗?四”精神,北大将“五?4”被指定为纪念日。
3.课文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在前五段写了什么?他眼中的校园是什么概念?(写出谢冕对北大美景的真实感受。在本文中,它主要是一个肤浅的概念。在他眼里,北大校园既具象又抽象。)
②文章第六段的作用是什么?
(重点看第六段第一句:“我也有一个精神校园”。在这里,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抽象的校园。)
③作者在7-12段讲了哪些抽象的校园精神?
一、具有与习惯性思维和因循守旧作斗争的精神;
Ⅱ.不简单又充满个性;
三。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氛围:机智聪明;洒脱,活泼;
Ⅳ.民主与科学:北京大学的精神支柱。
④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北大不朽的精神——北大校园精神的延续)
⑤我们来思考一下“永远”的含义。
(比如“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精神和信仰超越物质力量。永远“子孙无限。”精神的延续和不朽。
4.单词学习
优雅,喜悦和怨恨,背诵耿介没有虔诚。
窒息而死
工作安排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话题“成长”
课堂教学的第三教学时间
学术目标
1,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知道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2.感知人物,理解母亲在“我”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3.欣赏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品味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来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从小懂得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有利于成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话题,引入新课程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成长”的课文。你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你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吗?好了,我们来看这个故事。
(二)问题分析
1,整体感知文本并思考。我妈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待她对“我”的所有“设计”?
答:我妈是一个口无遮拦,爱挑衅,渴望成功的人。“她掩饰不了自己的厌恶”也不掩饰自己的快乐。她自信,希望“我”有所作为。我对自己的进取性格很失望,但我并不自怜。她也很开明。一旦她发现我对生意不抱希望,就会为我关注一个新的生意。所以,她发现了我的写作天赋,并鼓励我成为一名作家。)
(3)抓住关键段落,深刻理解
(1)默读课文1-6的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