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到底是什么?

以下是马明达教授在百家讲坛的演讲:我认为是对中国武术最好的诠释:

武术是一个非常迷人的话题,因为它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武术有很多神秘的色彩,大家总是愿意谈论它。当代武侠小说很多,所以武侠片也很多,这也导致我们对武侠越来越感兴趣。

我们总说武术一是历史悠久,二是博大精深。所谓历史悠久,就是讲它的历史,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这表明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而不是一种突然出现的现象。

所以说它深刻就是说它博大精深,它的内容丰富、庞大、精深,所以我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说起历史悠久,我觉得比较好理解。意味着我们的武术历史悠久,与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步调一致。但具体来说,武术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是一个很学术也很难回答的问题。

简单来说,我们认为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结构。我们现代武术的一些特点,在当时是普遍具备的。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武术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剑。在当时,剑是武术文化的亮点。就剑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职业剑士。比如司马迁,他曾经说过,他的祖先司马迁在赵国的分支曾经传剑。就是教剑术成为当地名人。当时除了剑,民间的非军事徒手格斗技术也很发达,出现了中国早期的一种拳击形式,叫徒手格斗。其实肉搏战就是用手打,这个词沿用至今。然后到了汉代,我们有了第一部官制目录,或者说我们的官制,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汉书·艺文史》。《汉书·艺文志》中有一个军事书籍的分类,叫做军事技术家。这位武术专家既有一些古代武术著作,如《剑道》《手球》等,也有各种关于射箭的专门著作。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书的内容应该早于汉代。它是一个标志,至少在汉代以前,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前期,中国的武术实际上已经成熟。而这种成熟恰恰标志着它经历了一个非常长期的发展过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充斥着我们历史的全过程。所以武术这种文化现象,实际上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交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中逐渐形成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决定了其结构的复杂性。是它众多的学校。众所周知,武术有很多流派。然后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东西在里面,这恰好是武术最值得注意的文化特征之一。可以说是优势。

第二,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在世界上孤立存在过,我们在和周边国家研究,甚至和更远的欧洲研究,甚至和现在的学者研究。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到达美洲了吗?我们在不断地与其他文化交流,所谓的外来文化或外来文化。这种交流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是有影响的,武术也是如此。那么武术中也会有外在的因素,也会对武术结构的复杂性产生影响。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少林,现在叫少林拳,或者少林功夫,甚至中国武术都出自少林。众所周知,少林出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是所谓禅宗的祖庭。

第二,它的武功,尤其是明朝的武功,是很出众的。那么,在少林寺为代表的所谓少林功夫体系中,有外在的因素,也有佛教文化的影响。为什么说是外国的?众所周知,它不是中国的文化,而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文化。那么与此相关的很多东西,很多具体的技术内容,应该都有外在的因素。

那么在其发展过程中,武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被称为武术。其实直到清末民初才开始选用武术这个词,或者大家都知道,民国16以后,我们称之为国术。建国以后,我们肯定是用武术这个词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海外,在很多华侨聚居的地区,也叫功夫。这些名字差别很大,每个名字都有自己的原因,背后有很多文化因素。所以在我们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它被称为武术。为什么叫武术?因为在中国古代,武术主要用于军队,这意味着武术有很多功能。简而言之,我们至少有四个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攻防格斗的功能,第二个功能是强身健体的功能,第三个功能是练习和观赏的功能,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艺术功能。第四个功能,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就是由这四个方面组成的。

那么哪个功能有它的主导地位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它的功能应该说主要是攻防格斗,是为军事服务的。因为封建国家还是比封建国家早,奴隶制社会初期,武术主要是用于格斗,而是用于军事活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家对它有相对的垄断,它不可能允许民间人人习武,或者人人都拿着刀和枪,人人都在那里练。那这个国家就不稳定了,就没有这么蠢的皇帝了。

所以古代武术实际上就形成了这样一块军事武术和这样一块民间武术。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有相似之处,都是武术,军事武术,民间武术,只是程度不同。而民间武术也是用武术健身的价值,试图获得强健的体魄。所以大家都知道,舞剑的形式,舞剑的兵器,其实在汉代以后基本上就衰落了。因为在后来的军事活动中与实际应用相比,剑是远远落后于剑的。所以大家都知道,从汉朝开始就是汉刀了。那么剑最辉煌的时期就是青铜时代。春秋战国后期,剑兴起于吴越。起初,它是一把短剑。后来到了战国末期,秦汉初期,出现了铁甚至钢的剑,剑达到了辉煌时期。但是很快就慢慢衰落了,因为在真正的战场上,剑的实用价值还不如刀,容易断,技术相对来说比较难切。刀是砍的技术,而剑是刺的技术。

但是人们不一样。民间不以是否真的用于军事活动为目的,所以剑一直保存在民间,剑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符号。他愿意佩戴一把剑,或者在家里挂一把剑,以示他既是书又是剑。他追求的是一种精神,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古代文人把它浓缩成两个字,叫“书剑”精神,叫“书剑”。所以大家都知道李白的剑和文章是并列的。也就是说,军事武术中有很多价值不大的东西,在民间仍然有生存甚至发展的空间,所以大家知道,在唐代,“公孙大娘舞剑”。然后这个舞蹈的内容一直追从我们,从战国到汉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在那里舞剑,这就是它的艺术欣赏价值。现在还保存在民间,不仅保存了,还发展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间武术实际上是和军事武术并行发展的。这种发展持续到什么时候,第二天就开始变化了。

那么武术变化的核心是什么呢?军事武术衰落了,军队中武术不再是主要内容,但民间武术相对繁荣。民间武术种类繁多,所谓繁荣,表现在出现了大量的新拳法和新流派,而这些流派,这些拳法,显然是有一些哲学思想的。比如太极,比如善举,比如八卦,比如跟后面交流。从这些拳种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与明代戚继光记载的十余种拳种的名称不同。这是什么样的象征?个人认为是一种运动转型。

从清朝中期到民国初年,武术突然兴盛起来。学校很多,出了很多名家。这样一个过程,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武术完成自身运动的过程,而且众所周知,西方体育文化传入中国,不是民国时期,也不是晚清时期,不是这样,而是比这更早。

早在1840年前后,鸦片战争前后,澳门的体育文化就开始通过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西方的一些体育形式及其体育理念传播到中国。鸦片战争后,五港通商,西方一些传教士在中国获得了很大的传教活动领域,在中国办学,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当然包括体育文化,不可能不影响我们自己的民族体育,所以武术面临的问题不是军事武术和民间武术的矛盾,而是我们自己的本土体育,或者说民族体育和西方体育文化的矛盾。

因为这么长的历史过程,加上我们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我们中华民族非常广阔的文化背景,所以武术的第二个特点就出现了,可以说它更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博大精深。

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受到中国古典军事科学的影响,其次是哲学。武术本身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哲学色彩,这些东西被很多武术家和很多拳派吸收,成为拳术理论和方法。甚至在拳法上,那么就形成了一种思想。在武术家的传统武术术语中,称之为“礼”,它直接影响着中国武术礼仪的高低,并从这个礼中衍生出法规。那么这些“礼法”最终会渗透到武术的具体行为中,而在具体的动作中,武术家称之为“式”戚继光的三十二式,或者说多少式,我们很多拳派都是用若干个公式来表示它的技术结构。这是武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所以这就是我们武术所谓的博大精深,因为它依靠的是我们自己的传统哲学。

那么第二点就是中国自古就有一种独立的健身活动叫做健康指导,出现的很早,这方面的资料也不多。我们只看了先秦诸子里的几个字,比如庄子,老子,现在不一样了。由于考古学的发展,我们发现了许多这方面的著作,如马王堆发现的地图,以及后来在战国时期发现的“齐国玉佩地图”。再比如张家山汉墓汉简中发现的“引书”等等,还有马王堆发现的52张病方。它让我们照顾古老的健康,并引导我们自己的民族所拥有的健身和祛病这两种文化形式。那么保健和指导应该说是我们民族对世界人体文化的一大贡献。

简单来说,指导是加强自己生活手段的一种有用的、有规律的行动,养生则是用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一些复杂的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生活。

所以保健和引导在战国之前就已经相当发达了,而我们拿到马王堆的引导图之后,才知道引导并不是我们后来想象的那么简单。里面很多动作都很难。事实上,我们不能被排除在指导和保健之外。我们也吸收了一些周边国家或者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印度的东西,那么到了隋代,根据隋代著作中名医的记载,我们的经典医学或者经典养生指南中就有印度的东西。这些东西后来依靠佛教、道教和一个独立的民间交流体系,它甚至发展到了汉朝。帮助刘邦征服天下的所谓“三杰”之一的张亮,晚年就是所谓的“过谷”。他甚至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当然,他没有不吃饭或者什么都不吃。他的总体目标是降低新陈代谢。然后强化自己的生活,尽量减少自己的能量消耗。

健康和指导还有武术呢?有交集,有交流。尤其是武术后期,民间武术兴盛的时候,很多武术家从养生指导中吸收东西。两者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结合点,就是关于呼吸。我们的武术家和前辈的养生指南都很注重呼吸的重要性。有规律的呼吸,如何调整呼吸,如何解决呼吸呼吸的最大好处,最大的健身好处。在这两点上,他们迅速而轻松地找到了结合点。所以我们的武术也有很多健康指导的内容,很明显有些拳派是受健康指导的影响。比如太极,太极拳之所以采用这样一种相对缓慢的运动方式,特别注重呼吸的调理,特别注重那种运动节奏的合理性。并把健身或提高生活质量放在首位。

因此,很明显,太极拳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是因为它吸收了健康指导。

那么第三点就是我们有自己的医疗体系,就是中医。我们珍惜它,我们称之为中医。在武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深受祖国医学的影响,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观,我们总是把生命和自然视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实际上,我们把自己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发展乃至生命的兴衰都与整个外部环境联系起来,我们寻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这样的想法也反映了我们中国的医学和武术。这样一来,医学和武术的结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甚至军事武术,或者军事武术,或者民间武术更激烈的部分,都会是中医的一个分支,叫伤科。联系在一起,因为要练,总会有摔伤,摔伤需要伤科治疗。这个伤科在古代也叫金创科。我们在读《古代兵法》的时候,除了关于军事战略和技术的内容,它总有军事医学这一部分。我们有一套体系,我们古代军队有这样一套体系自己处理外科问题是非常好的。让我们考虑一下。没有这个制度,谁敢参军打仗?

唐朝名将秦琼晚年身体不好。唐朝的时候,他总开玩笑说你多勇敢,怎么现在这样了?然后秦琼不高兴了,于是他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唐太宗看,衣服上满是伤疤。他告诉唐太宗,大臣的伤是在那次战斗中断的,断在哪里。唐太宗很感动,就允许他以后不要来朝廷,表现出所谓贞观君主和大臣之间如此好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如何从一般的角度思考这个故事。但是让我们想想,秦琼的几十次受伤并没有杀死他,这意味着他仍然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在用冷兵器战斗的情况下,一刀一枪都是致命的。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这个人就得等死,所以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总结起来就是所谓的“金创客”。

同时我们自己的中医也有很多内容会帮助你练习。武术技能很多,需要用一些中医的方法来养,这就导致了武术中有中医的内容,甚至武术本身也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用武术家的话来说,强身健体甚至骨骼,强健骨骼,强健肌肉,那么这样一套方法。

第四,表面上看,练武只是一种技术的练习,获取某种技术,在获取这种技术的过程中强身健体,但是更深层的是,练武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修炼,我们一般称之为修身养性,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所以到今天,它已经成为武术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叫做武德。这样一个传统,其实在孔子之前,我们在西周就已经看到了它的端倪。武是对抗,而我们中国很早就提出了兵的兵器,是萧的杀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所以会对道德有一个要求。所以这一点在我们的传统武术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来孔子总结为“以官德射”。射箭是古典武术中最重要的内容。孔子并不把你的射速和你取得的具体成就作为第一位。他更注重射箭对一个人性格培养的作用。他取决于你是否按照严格的射击原则完成射箭,所以他提出了用道德射击的观点。他甚至提出了“没有皮就拍不出来”的观点。皮肤是个箭靶,用皮革做的箭靶。射箭不是以穿透这种皮革制成的箭靶为目的,而是要看你是否具备真正弓箭手的素养,能否按照射箭严格的礼仪议程从事射击活动。在射箭的过程中,有没有不耐烦急躁的东西,就是那种争功求利的东西?它把射箭的过程看作是提高一个人在精神领域水平的东西,所以这种东西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自己古老的,我们自己民族的体育观念。

否则,如果一个人武功高强,勇猛好斗,就可能成为一方的干扰因素。到了宋朝,汴梁出现了一个家伙,名叫“无毛虫牛二”。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家伙。因为他勇敢好斗,所以在这边变得焦躁不安。当牛二出来的时候,每个人都逃跑了,说虫子来了,虫子来了。杨志很惊讶光天化日之下有大bug,才发现原来是小人。我想你在《水浒传》里见过很多这样的反派。包括武功不差的西门庆,泰山全国摔跤大赛三次夺冠的蒋门神,也是反派。他不受道德约束,对社会是个危险。所以在民间武术的传播中,把武德放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成为了播武德的第一要务,所以这是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面,不仅仅是约束你遵守法律,不仅仅是这样,还要通过武术培养出比普通人品德更高的人,追求正义的人,勇于维护正义的人。因此,大家知道,《水浒传》中最完美的人是陆。一位著名学者称他为鲁精神,这是人性的极致。他一生都在帮助人,他想帮助到最后。他有一句名言:“帮人要帮的彻底,杀人要见血。”最后一句话听起来很可怕,但主要是说帮助别人一定要彻底帮助,也就是武德高的人。

所以我们说武术,不只是说你练武,不要随便欺负别人。不,你比他高,显得更有教养。所以,一个高明的武术家,一个受人尊敬的武术家,首先应该是谦谦君子,是健康的楷模,是道德的楷模。个个勇猛好斗,以强凌弱,甚至胡编乱造,都不配做武术家。

最后,武术是一门科学。武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武术不同于西方的一种特定的运动技术。武术有复杂的结构。它是一个系统,所以我们把它当作一门科学。等你真正掌握了,就没那么简单了。你不踢几腿,可以踢几个旋风脚,一个旋风脚就踢720。武术家不是这样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武侠有自己独立的文学体系,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国外很多喜欢武术的人会问,武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相比奥运会,欧洲体育,我们周边国家,日本韩国,武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武术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为武术贡献了他们的才华,包括我们自己的体育人才。

相比欧洲,我们没有古希腊奥运会那样制度化的竞技体育,但不代表我们中国古代没有竞技体育,我们古代也没有自己的体育逻辑,没有自己的体育形式。如果我们认真研究武术,可以看到武术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发展。其实包含了很多中国人自己的体育观念,体现了我们的体育智能。我国历史上并非没有竞技活动。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军队中就有很多大型的竞技活动。周朝时,孔子教弟子“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实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一套教制,所以我们平时讲六艺,“射御”都是和体育有关的,一个是射箭,一个是开车。事实上,作为六艺之纲的"礼",有其自身的体育元素,也有民间的竞技活动。我想大家都很了解水浒传。《水浒传》曾多次说,梁山排名一百零八之后,燕青和李悝jy去泰山打架,燕青凭借高超的摔跤技术打败了擎天柱。这样的全过程描述,是历史的真实,是文学史。因为宋元时期就有这么大规模的摔跤比赛,而且是和赌博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有利的是它夺冠之后会得到非常丰厚的奖金,甚至是当地政府给的,民间赞助的。著名企业家又给了10万,于是也有人,于是大家都去抢那些利润,于是这些东西在明朝以后逐渐消失,文化专制主义加强。使得这些东西越来越没落,比如马球,从唐朝开始兴盛。辽、金、宋、、夏、元等国都有马球运动,甚至成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射箭运动。在宋朝,有一个非常好的制度。比如辽国的使臣来宋朝,宋朝一定要派一个最好的弓箭手,神童弓箭,身居高位。是带有一定政治意味的体育比赛,我们有这样的竞技活动。

中国武术的竞技特点是“练打结合”,即练与打并重。我们非常重视“修行”,修行是个人锻炼自己,调解自己,提高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然后有的人在练习的基础上比赛,这就是玩。所以我们不像欧洲的一些运动那样直接竞争。我们看重这个演练,也就是说在武术的四大重要功能中,把观看表演和格斗防守结合起来。

我觉得这是武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甚至我觉得是最大的特点。有一个人尽皆知的人物,一个杰出的英雄,那就是李小龙。李小龙的基础是咏春拳,源于福建的咏春拳。他作为第一代移民独自去了美国。他在那里上的大学,传统武术基础很好。在美国,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哲学,他熟悉很多中国自己的文化经典。我见过他读一些老子的笔记。他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传统文化的人。然后他吸收了一些外来的东西,包括日本的,韩国的,海外的,在我们自己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创造了截拳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功夫”这个词已经传遍了全世界,李小龙几乎成了世界知名人士,中国功夫的象征。所以我曾经在文章里说过,李小龙是上个世纪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他张扬了中国武侠文化的精神。李小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勇于吸收、交流、融合,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对他的英年早逝感到非常遗憾,因为他三十多岁就去世了。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但总的来说,因为他死得太早,可能有很多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好的东西没有完成。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世界武术,武术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武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还是要大胆吸收各种文化,既要保持我们武术的文化水准和自己的优秀传统,又要有与世界打交道的勇气,吸收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使武术从古典走向现代。成为现实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特色的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想所有的武术爱好者和关心武术的人都深深期待着这一天。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