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作为龙的传人,你不可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不了解龙文化,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龙的原型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形象和文化含义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龙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从古至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困扰着人们,至今也没有全部解决,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在这里,我们将追溯龙,走进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了解和探索龙的奥秘...
龙的起源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8000年。在这一时期,原始先民并没有简单被动地依靠上帝的赏赐。他们饲养野马、野牛、野猪等等。我们不是只吃那些摘下来的野果,而是有选择地种下五谷来收获。他们能熟练地使用火,学会用木头建造简易房屋,开始磨制石器和骨头,手工制作陶器,并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使人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广泛,自然作为人之外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为什么鱼不会游泳,海湾里的鳄鱼声如洪钟,蛇阴森恐怖,蜥蜴形态奇特?为什么云卷云舒,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滚,彩虹贯穿天际,泥石流呼啸而下,吞噬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是古人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隐约猜测,应该有这样一个与“水”有关的强大“圣物”来指挥和管理这些动物和天象,就像一个氏族必须有一个首领;换句话说,这些动物和自然现象就是这种“圣物”的体现,就像人要说话、要叫、要吃、要喝、要睡、要笑、要诅咒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理解”,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关于龙的起源有很多理论:灵异动物、图腾组合、天界树神、恐龙遗风、外星人引入、模糊集合论等等。
龙文化的内涵
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从三个层面揭示了龙文化的多重内涵:第一个层面,从龙的形象来看,龙的概念包含了中国人最重要的四个观念,即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仁者爱人的交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观点。第二个层面,龙的概念在龙的形象和龙的概念背后,蕴含着中国人在处理四大关系时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追求天人合一、人际关系、阴阳矛盾关系、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第三层,龙的精神是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全面创新的,这是龙形象和龙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内涵。王东认为,发掘龙文化的深层内涵将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然而,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独特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包含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特有的四个基本概念:
一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第二,仁和爱的相互主体性概念;
三、阴阳交合的发展观(或变观);
四是包容的文化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可视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核心理念。龙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和神秘主义,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龙作为天兽,帮助人们达到登天的目的。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原始龙形态大多包含这种文化内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号称“中华第一龙”的河南濮阳鳄鱼形原龙。据李学勤、石丰等著名专家介绍,这里的整个蚌类雕塑的文化内涵就像6000年前的一幅黑龙白虎北斗图,既表明古人用黑龙白虎北斗星座确定时间和农业生产季节,又反映了当时处于权力顶峰、踏上北斗掌管乾坤的墓主人。蚌类塑造的鳄鱼形原龙在这里起到了天兽的作用。
龙作为一种会飞的野兽,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升天的境界。司马迁《史记》?《闭经》用齐国术士龚的话,讲述了黄帝升天的神话:“黄帝采第一山铜,铸荆山麓鼎。当鼎完成后,一条龙垂下胡须迎接黄帝。黄帝骑马前行,后宫大臣七十余人,龙在其上。于效辰不能上去,但他知道他手里拿着一根龙须草,龙须草一拉,掉了下去,掉进了黄帝的弓里。民仰黄帝,而执其弓须。”在这里,鼎上的龙纹是神奇的中介,使龙下凡,帮助黄帝升天。
《易经》六十四卦之首,开宗明义,以龙黑龙星座的物候历为中介,提出了“天地人”统一的思维框架和模式。
在孔子晚年的《易经》和帛书《易经》中,正是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角度阐释了《易经》卜筮的内涵:“乾元之大,万料始为天道之统”;“当你六岁的时候,你可以带六条龙去统治天空。”
龙作为天道之物,也有助于形成“天人合一”、“天地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在这方面,或许可以引用西汉初年的名著《淮南子·地形训》:“地灵高于天。田艾生于五百岁,黄尘生于五百岁,黄尘生于五百岁,黄卓生于五百岁,黄卓生于五百岁,黄龙生于五百岁,黄龙生于西藏。坟墓里的埃及,世界上的黄云。阴阳逼为雷,激为电。上者下,流水过,在黄海。
这里有许多神秘而牵强的地方,但一个合理的核心是表达“天、一地、二人、三人”的宇宙模式,提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龙成为沟通“天人”或“天地人”的中介环节
可见,在龙的形象和观念中,东方神秘主义的独特形态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龙文化的精髓
中国龙源曾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但其本质和主流不能简单归结于原始图腾文化。从“时代背景——具体内容——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的龙都与原始图腾有着显著的不同,从而呈现出以下本质特征:
来自图腾,超越图腾
中国的龙文化在近代中国绝不仅仅是少数遗迹,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摒弃了封建主义、神秘主义、专制主义的消极因素。虽然龙文化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上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和主流文化作用,但它对中华民族仍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是实物崇拜,而是文化创造。
图腾文化本质上是原始社会的氏族文化,而中国的龙,原始的龙,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解体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后来是中华文明在中国的龙。虽然在自然界中可以找到原型,但本质上它并不是自然界中的现存物,而是基于民族文化观念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符号。时代的形成时期。
龙的本质特征是超越了宗族文化的血缘关系,升华为基于地缘关系的民族文化内涵。
龙——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观念创造和符号创造。
龙的传人
龙世界开辟后,是时候创造生命,繁衍人类了。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这项伟大的工作是由伏羲和女娲完成的。生活在遥远而美丽的“华胥氏国”,少女“华胥氏”到一处风景优美的“雷泽”游玩,偶然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于是好奇地踩了上去,于是怀孕生下一子,取名“伏羲”。雷蛇里的脚印是拥有龙身之首的“雷神”留下的。所以伏羲本来就是一个长着龙首的“龙种”。找不到另一个女人,身为龙族、立志成为“人类之父”的伏羲先生,只好和他的妹妹女娲小姐结婚,生下了第一批男女。这个被称为“人类之母”的女娲,也是一个龙头。就这样,在那些汉代画像石中,人类的父母会幸福地依偎在一起,或者手捧吉祥物,互相尊重,而两条龙的尾巴则紧紧环绕,手牵着手。这大概就是“龙的传人”这个说法的由来。的传说
龙和皇帝的象征
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朝以后,龙的形象与皇权联系在一起,成为皇家的标志。皇帝自称“真正的龙天子”,他的后代被称为龙子孙。他的衣服叫龙袍,他所有的文章都描绘了龙的形象。那么,龙是怎么成为皇帝的象征的呢?
大概有两个原因:古代的皇帝和神大多是龙,或者说他们是龙。我们提到的盘古、伏羲、女娲、黄帝、颜地、唐尧、虞舜、于霞、以龙为官的太昊、游历乘龙的句芒、以猪为乐教飞龙弹四方的颛顼、因母亲的龙感而有幸出生的帝喾等等。中国生在古代,喜欢模仿圣贤。过去的皇帝是龙,后来的皇帝自然也是龙。就算你没有龙性,你也要努力把自己包装成龙。
再说,龙要想管好地上的水和天上的水,就必须有在天地之间来去自如的能力。它可以直接上天,向皇帝反映人间情况;也可以从天上下来,传达神的旨意,为神效力。皇帝不是说自己“受命于天”吗?你不是自称天子,代表天帝管理天下吗?显然,龙的神性和君主的王权在这里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果,皇帝们成了“真正的龙”。
好像没有哪个皇帝不说自己是龙。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所以被称为“祖龙”。汉高祖自称生于其母刘维配龙之后,天生“长精长脸”。楚汉相争时,范增发现刘邦有“天子”之气,“皆为龙虎,成彩”。韩晶梦见红猪变成了红龙,于是有了汉武帝。晋代有句儿歌,“五马飘过江,一马化为龙”,结果应该是在金元皇帝身上。。唐太宗出生的时候,武功县的池子里有两条龙在玩耍。宋高祖小时候一个人躺在讲台前,上面有一个“五色龙徽”...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统治者把自己和龙联系在一起,都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或是因为出身卑微以提升自己的威望,或是因为社会动荡以麻醉民众。
海外龙文化
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巨型爬行动物,长着翅膀,是一种喷火的怪物,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圣经启示录中的龙是撒旦的化身。王子挥剑与凶猛的恶龙搏斗,斩了恶龙的头,救出了柔弱的少女,这就是西方版的英雄救美。长相凶猛的龙也被古代西方人用在盾牌、军旗和徽章上。
,用来震慑敌人。所以龙在西方也是战争的象征。
在东方文化中,龙是力量、财富、繁荣与和平的象征。中国对龙的崇拜是非常狂热的。西方夫妇盼望千禧宝宝,而中国人盼望生个龙子龙女。中国人无论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视自己为龙的传人。没有龙,中国的文化传统,包括建筑、服饰、节日、饮食、民俗乃至语言,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随着中国人移居海外,中国的龙文化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事实上,早在白人接触龙文化之前,龙就已经漂洋过海来到了日本、东南亚甚至美洲土著。
一两千年来,日本农民和渔民一直在祭祀和崇拜龙,以实现风调雨顺和丰收。高松钟古墓中有一幅七世纪壁画《青龙图》,形制与龙几乎相同。在日本古建筑中,中国的龙在汉、唐、明、清时期较为常见,先秦时期较为少见。可见龙的艺术是从汉代开始的。
数量传入日本。
龙文化传入东南亚比日本文化早得多,所以更原始。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的龙凤艺术,明显带有中国长江文化系的特征。龙的头很大,有些像狮子或牛,肚子很厚,尾巴很大,脚很小。这种龙的形象被用在这个地区的建筑、服饰、雕塑、龙舟和舞龙上。
龙灯等民俗活动中随处可见。长江以南有零星的河流和湖泊。龙舟文化非常发达。指挥龙舟赛的铜鼓上饰有龙凤等吉祥动物图案。东南亚的铜鼓艺术起源于中国。云南与广东铜鼓艺术的差异,在东南亚也有发现,成为长江龙凤文化的地方变体。从古代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东南
雅砻江文化是长江文化系的延伸,尤其是南方的苗蛮文化。
古美洲印第安人接受龙文化的时间远早于东南亚。考古学家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哥伦布时期,龙的艺术就传入美洲,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相结合,成为奥尔梅克、玛雅、阿斯泰克、印加等部落龙文化的主干。奥尔梅克文化兴起于公元前10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商代晚期和周初),被认为是印度文化的摇篮。奥尔梅克文化中的原始龙有两种:基隆和基隆,国内俗称大龙和小龙。类似于商周时期龙族的起源。在一些古印度文化遗址中看到的龙的形象,几乎就是中国扬子鳄在中国的素描。在印度神话传说中,火龙和水龙分别代表南北二神。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北方水神是水龙,南方火神是火龙祝融。考古学家发现,玛雅文化的龙与黄河文化、松辽文化的龙非常相似,印加文化的龙几乎是华南文化、巴蜀文化龙的翻版。在美国的金字塔和其他祭坛和寺庙上装饰的龙的图像表明古代印度人崇拜龙文化和中国一样多。事实上,龙文化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龙文化在美国的传播证明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早在古代,中国人就东渡美洲,并带来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龙文化的影响
龙与绘画
龙属于商艺人在各种动物艺术形象(原始龙纹)的基础上再创造的产物,所以龙的实体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形象。中国的纯绘画艺术是在东汉时期才从应用艺术中独立出来的。我们目前所知最早的龙画专家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曹步兴。
继曹步兴之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擅长画龙。凯字常康,金陵无锡人。"许多天才,尤其是画家,以及对形势的描写都很精彩."南北朝时期的张僧繇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龙画专家。唐代著名的龙画家有李思训、冯绍正、吴道子和孙伟。其中最著名的是董郁、传古和尚和陈蓉。董郁对画龙艺术最突出的贡献是,他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画龙理论——画龙总论。
明清时期是中国画全面发展的时期。从代代相传的以龙为意象的作品来看,其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更为成熟。
龙与文学
龙在古代人们的宗教和政治观念中有一定的地位,而龙纹又是现实生活中最受欢迎的意象之一,所以龙自然会成为作家笔下的素材。
诗歌是中国文学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诗经》中所说的龙是指器物上的龙纹,尤其是龙旗,如《龙旗十骑》(商代颂?玄鸟》)、《龙旗杨洋》(《周松?见”),“龙旗奉上”(“松露?《宫》)等等。
战国时期,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楚辞——在南楚地区兴起。。《九歌》中有很多关于龙的诗句,这些龙都是为神灵驱赶的神奇动物。如云中君、龙骑皇衣、向君、飞龙骑北伐、浅石濑、飞龙彷徨、大司命、乘龙彷徨、河伯等等。
随着诗歌的发展,以龙入诗的现象逐渐增多。隋唐以后,与龙有关的典故在诗歌中大量出现。
龙与民俗
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有许多与龙有关的人。这些节日的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清新的地方风味。
龙王会每年夏天五月举行,很多地方都举办龙王会。这个习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龙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龙抬头节”。此时正是春分之时,大地回暖。民间传说认为,蛰伏了一个冬天的龙在这一天抬头,以后会有更多的雨。追根溯源,“龙抬头节”可能是由古代的“龙见冲”演变而来。
端午节
端午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节日习俗,其中一些与龙有关。闻一多先生曾把端午节称为“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与龙有关的节日,不同民族节日的时间、内容和活动都不一样。
龙舟节
哈尼族、壮族和瑶族的传统节日。自农历2月2日起,居住在红河南岸哀牢山的哈尼族开始陆续庆祝节日。节日当天,选出两个帅气的小伙子装扮成姑娘,在“龙头”的带领下,簇拥着人群,在寨子里四处游走。壮族人在农历二月庆祝这个节日。节日期间,村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轮流承担节日所需的鸡、猪等祭品。在阵亡将士纪念日,村外的人不允许骑马或携带帽子穿过村子的中心。习惯上认为每年“端午节”杀猪可以使人畜平安。农历三月初三是瑶族的节日。端午节包括祭祀孤魂、孤娘、盘古、玉帝、神农。祭祀时要把猪杀了供奉,猪由全村人买,祭祀后全村人分食。妇女不参加祭祀仪式。
龙头节
云南河口大青山地区瑶族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五。那一天,当地人准备祭拜龙王的供品。
摘要
龙——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观念创造和符号创造。
龙是人类想象出来的吉祥物。中国是龙的国度。除了欧洲代表邪恶的龙,世界各地的龙文化都起源于中国文化,或者说龙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华文明的象征。龙崇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族特色。几千年来,中国人崇拜龙,信仰龙,祈求龙给人类带来好运。
带来发展。
在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龙的神秘和权威被绝对化,渗透到国家意识形态中。但在中国的人民中,龙一直保留着它最初的象征意义,即它代表着欢乐、和平和繁荣。直到今天,龙的形象还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艺术、文学、宗教、绘画、雕塑、服装、剪纸、瓷器等领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龙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龙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