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时代的金陵叫什么?是官方的还是来自民间的?

“金陵”一词最早用于战国时期的城市名称。古代地方志,公元前333年。

南京,一座历史名城,在漫长的岁月里有过许多名字,其中最响亮的名字是金陵。今天,金陵仍然是南京最优雅的别称。

关于“金陵”这个名字的由来,千百年来有许多神秘的传说。当代南京学者、六朝史专家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终于揭开了其中的缘由。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他。

一、“站在山上”的理论

按照这种观点,“金陵”原本是中山最早的名称,后来成为南京的地名。

刘指出的“令”作为一个名词,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说文解字》里提到的“大土丘”,是更高的山。二是借用它作为皇帝的陵墓。古人把山陵比作最高统治者,皇帝之死称为“山陵之崩”。皇帝的墓像一座山一样升起,而且往往是在皇帝活着的时候修建的。为了避免厄运,所以称之为陵墓或山陵。

他介绍,在“站在山上”的理论中,“金陵”原是山的名称,“陵”解释为“山陵”。金陵就是现在的钟山,也被称为蒋山和紫金山。《史记》说:“江山古称金陵山,故立县名。”当时很多地方都用山的名字作为地名。凌是山,金陵是金山。在“金陵”后面加“山”字,成了后来的习惯,古代应该叫金陵。中山山顶的岩石呈紫色,似红色,故称金陵。它的名字来源于岩石的颜色,但山上没有金矿。“金陵”中的“金”字,指的是铜的颜色,而不是金。铜也叫红金,我们现在把纯铜叫红铜。这和后来人们称之为紫金山是一个道理。当然,按照目前的理解,应该是一座“铜山”。

“金陵”一词最早用于战国时期的城市名称。据古代地方志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死越王无国界,夺取了越国攻占的吴国全部领土,在石狮山(今梁青山)建城,史称金陵城或石首城。那时候中山叫金陵山,剩下的山头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石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山上的城市就被命名为“金陵城”。唐代《建康志》中有明确记载:“金陵城因山而立”。

南京的山属于宁镇的丘陵,这一带的山不高,甚至海拔不到400米。中山以海拔448米排名第一,比较高。山对人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原始崇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山崇拜。原始人认为,山是神灵的居所,是人类与神灵交流的方式。它们神秘而有效。

所以人类一直对山充满敬畏。各个地区的居民在自己的生活区选择一座高山作为崇拜的对象,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古人把一个区域内相连的山顶称为“祖山”。作为区域的象征,中山有这样的地位。是南京居民眼中的神山。中山古称“金陵”,在这一带是神圣的。楚的地名常用“陵”,这是崇山的必然结果。楚威王选择祖山作为城市的名称,这符合古人命名城市的习惯。

当时的“金陵城”只是一座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规模虽小,却是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是南京被称为“金陵”的开始。由于“金陵城”危险的地理位置,随着这个地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金陵”这个名字也越来越响亮。

二、“金坛得名”说

关于金陵的来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唐建康志》说:“楚之金陵,今亦石城,或地与华阳金坛之墓相连,故称金陵。”但据刘说,该书作者瓦埃至今仍未搞清楚金陵指的是哪座山,可能已将其视为石山(今山)的旧称,故对“因其而立于山上”之说能否完全成立存有怀疑。他也觉得石山不足以享有“金陵”的美名,所以记录了“金坛得名”的推测,以示怀疑。这从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第三,皇帝的“埋金”论

关于“金陵”名称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即“埋金”说。在这种说法中,“陵”被解释为坟墓。相传,金陵之名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帮埋金惹王生气而得,即“埋金之墓”,故名金陵。金陵帮据说在山西,也就是现在的幕府。《丁敬建康志》记载:“父说秦(始皇帝)恨东南王,铸金人葬于此。”他还说,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经立过一块碑,上面刻着:“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得之,国富民强。”

但据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只是假装在山里埋金。就这样,让南北山寻金的人,“满山挖,金未得,山之气泄。”

此外,楚威王埋藏了黄金。据说当时楚威王觉得南靖“王道”很厉害,很害怕,就命令手下把黄金埋在狮子山以北的河边(旧称龙湾)。《丁敬建康志》记载:“周先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雄在商朝打败岳,遂以吴为代。因为这个地方有皇家精神,因为埋金所以叫金陵。”

刘认为,埋金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埋金的目的是拯救国王的灵魂。所谓“金陵王气”,指的是金陵的风水特点。刘考证发现,“王金岭之气”的表述最早只能产生于三国时期。因此,无论是楚威王还是秦始皇,都不可能因为害怕称王而“埋金”。更重要的是,“陵”当“墓”用,只能指埋葬皇帝的地方,埋黄金的地方不能叫陵。由此可见,“埋金”论并不成立。

但为什么“埋金论”能广为流传?刘认为,混淆史实与传说是古代史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传说比史实更精彩,还穿插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所以更容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