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航天有哪些大事?
中国航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元旦假期的第一天,嫦娥四号探测器正在加班加点出差。65438+2月30日凌晨4时55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向嫦娥四号探测器注入姿态调整和变轨参数。8时54分,嫦娥四号发动机点火成功,开始实施变轨控制。8时56分,地面测控站实时遥测数据监测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已从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公里的绕月轨道成功实施降轨控制,进入近月高度约15公里、远月高度约100公里的绕月轨道。
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计划在月球背面的艾肯盆地实现软着陆。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邹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类发射了超过100个月球探测器,但没有一个能够在月球背面着陆:“月球正面和背面在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岩石年龄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艾肯盆地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我们可以获得月球深部物质的信息。由于磁环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效果不佳。正是因为月球背面的磁环境非常干净。在月球背面进行低频射电天文探测的目标,应该说是天文学家的梦想,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低频观测段的空白。”
为了这段旅程,科技人员还架起了一座“喜鹊之桥”,不是为了牛郎织女,而是为了“嫦娥”。今年5月2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探月工程第四次任务中继星鹊桥。正如“鹊桥”的名字一样,嫦娥四号总设计师孙泽洲说,中继星为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中继测控通信。“鹊桥”中继星发射成功,在L2点稳定运行,应该说是为月球背面软着陆做好了准备。
嫦娥四号于65438+年2月8日出发,于65438+年2月8日成功送入绕月轨道,12。此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两次绕月轨道修正,与鹊桥中继星进行了四次中继链路试验,开展了激光测距、三维成像、微波测距、测速等导航敏感器在轨试验,使探测器进入预定着陆区域并进行测速。
孙泽洲说,这次探测也将为未来探月工程不断实现更深层次的全月球科学探测提供可能。他说:“这次我们是从月球正面向背面扩张。接下来,我们将从月球中高纬度向月球两个层面拓展,实现对整个月球的通达。”
虽然没有过年赏月的传统,也没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但我们不妨在今晚除夕(65438+2月31)抬头看看月亮。真正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是“飞向月球”。按照计划,它将于2019年6月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虽然我们普通人仰望天空,并不能真正看到它,但天空中有装置可以在地球上清楚地“看到”我们。
“天上的星星参与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告诉你是否沿河向东走。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和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这一年,北斗完成了10箭和19星的发射,创下了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我国同类型航天发射的新纪录。65438年2月27日,北斗三号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全球定位精度为10米。在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也从6米提高到了5米。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林宝俊说,精度提高的原因是她有一颗更强大的“心脏”。
林宝俊说:“我们突破了新型氢脉泽和原子钟的无缝切换技术。可以说,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这项技术也是决定整个导航精度的核心技术。这一突破使导航系统的时频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此外,我们的原子钟可以连续、无缝地工作,这让北斗系统感觉更加稳定、连续、不间断,性能会更好。”
“北斗”不输定位,“红岩”不输连接。65438+年2月29日,红岩星座首星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全球低轨互联网卫星系统正式启动。此次发射的第一颗实验卫星将在轨期间陆续接受测试和验证。根据规划,红岩星座一期将由60颗卫星组成,主要实现全球移动通信、物联网、导航增强、航空监视等功能。在第二阶段,将发射数百颗卫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志成说:“通信需要连续覆盖,有些地方需要多次覆盖,所以这样的系统造成了对这颗星需要连续覆盖,所以星座的设计,包括中继的方式,切换的方式,就是这个的难点。”
现在我们使用的网络都需要架设基站,但是在沙漠、高山、大海等地方很难架设基站,手机也会停机。有了“鸿雁”系统,这将成为历史。
回顾2018年的中国航天,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联合会航天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说,成果丰硕:“今年的发射数量,包括私营公司发射的数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在我国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些遥感星座越来越成熟和应用。在空间科学方面,“张衡一号”成功发射,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与外国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沟通,以实现更多的合作项目。在商业航天方面,民营航天公司已经开始进入轨道发射的服务领域。今年在载人航天中,用于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的‘天宫一号’圆满落幕。”
2018,中国航天未竟...杨宇光说:“新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嫦娥四号任务,这是人类首次尝试在月球背面实施软着陆,这是月球探测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其他方面,北斗将进一步增加更多卫星,构建全球星座,授时和定位精度将进一步提高。未来不仅要保证航天规模,还要提高我们整个航天活动的技术含量,包括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包括通信、遥感、导航等服务于国计民生的技术领域;包括未来,在空间科学和空间探索方面应该会有更深层次的成就,在载人航天方面会进一步扩大空间站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