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MP-18I冲锋枪是谁设计的?
枪的总设计师是雨果·西迈斯,他为这把枪付出了努力。
MP-18I冲锋枪是1918年夏天列装的,是一战末期德军前线部队在19181上配发的。
MP-18I冲锋枪只有五个部分,即枪栓组件、枪身组件、弹匣组件、枪托组件和枪管组件。如果MP-18I冲锋枪只有37个零件没有螺丝,则该枪采用自由枪机构自动原理,只能反复发射。螺栓质量为650克,有利于节约加工成本,降低射速。在将枪栓推入膛内的过程中,弹钩将底火和针隔离,防止过早点火失败的发生。抛射体就位后,炮弹钩钩住抛射体的底边。
虽然这种枪的加工与二战时期流行的铆接和焊接工艺相比有些复杂,但其制造工艺在当时已经达到了非常先进的水平。MP-18I冲锋枪与鲁格自动手枪、意大利威勒帕洛沙冲锋枪、毛瑟M1917半自动卡宾枪相比,结构非常简单,除了枪托和扳机座。整支枪最复杂的部分是弹匣和枪管。如果提前提供这两个零件,一个熟练的炮手一天就能做出一把MP-18I冲锋枪。
MP-18I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自由枪式自动原理的冲锋枪,其设计简化了生产工艺。MP-18I冲锋枪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预冲击击发方式的冲锋枪。这一原理被德国贝克尔进一步改进,并成功应用于20毫米火炮。
MP-18I冲锋枪实现正面冲击击发的原理很简单,结构也不复杂。它的枪膛比9毫米Barabem手枪短千分之几英寸,撞针在枪栓前端面撞击枪膛后端面之前发射底火。此时,弹壳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开始后坐,部分抵消了枪机前进的动能,降低了枪机前进速度,减小了枪机对膛尾端面的冲击力。此外,枪栓向前运动的残余动能有效地防止了枪口向上跳动。
从整个动作过程分析,MP-18I冲锋枪的击发原理使得自动循环过程更加平稳,有效提高了射击精度。同时,炮弹的后坐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枪栓向前的动能,因此可以适当减轻枪栓的重量,有助于全炮的减重。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冲锋枪的击发机构比MP-18I冲锋枪更简单。当扣动扳机时,击发电阻铁在扳机的作用下直接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松开枪栓,从而开始连续击发,直到扳机松开,击发电阻铁在铁电阻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挂枪栓。拉拔手柄卡在螺栓机上的拉拔手柄槽内,组装后与螺栓机成为一体。
在射击的过程中,拉枪随着枪栓来回移动。由于MP-18I冲锋枪的枪栓是圆柱形的,在自动循环过程中,拉柄总是沿着弹壳上的拉柄槽运动,所以拉柄还起到了枪栓径向定位的作用,拉柄槽还可以排出落入枪内的杂物。这种设计应用在很多枪上,比如MP-28,MP-41,兰彻斯特冲锋枪等等。
为了加快MP-18I冲锋枪的生产,德国枪械检查委员会要求雨果·西麦斯使用现有的P08螺旋鼓。还有一种说法是,德国枪械检查委员会也要求雨果·西麦斯使用203mm枪管的卢格火炮P08手枪,但事实并非如此。203mm手枪枪管不适合MP-18I冲锋枪,因为它们的径向尺寸不一致。
尽管如此,MP-18I冲锋枪和火炮P08手枪的203mm枪管制造工艺手册显示,它们的制造工艺从头到尾都非常相似。所以只能说,当时MP-18I冲锋枪枪管的加工是基于生产火炮P08手枪枪管所用的工装设备。我们可以从以下数据中一窥端倪:
1和P08的最大枪管直径为22mm,MP-18I冲锋枪的最大枪管直径为21.7mm,仅比前者小0.3mm。
2.P08的枪管肩后端面到枪管尾端的距离为18.9mm,MP-18I冲锋枪对应尺寸为18.4mm..
这几个数据很接近,但总体来说MP-18I冲锋枪的尺寸比P08手枪略小,两者其他部分不可互换。
3.P08手枪枪管与弹壳螺纹连接,MP-18I冲锋枪为过盈配合。从它们之间连接部分的最大直径来看,MP-18I冲锋枪的直径只比P08手枪大1.1mm。可以解释为P08手枪枪管螺纹部分在加工前的尺寸与MP-18I冲锋枪完全相同。
4.普通鲁格手枪的枪管准星座与整个枪管为一体,与枪口的距离为17.5mm,准星座的径向尺寸为14.7mm,略大于枪管锥形部分的最大直径。MP-18I冲锋枪的枪管上没有准星,它的准星安装在散热盖上。枪管前端的凸台尺寸比普通鲁格枪管大4.3mm。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挡圈,防止枪管前移;二是作为中心定位,保证筒体与散热盖同轴装配。
5.MP-18I冲锋枪和P08手枪的拔壳钩和装弹斜度在圆周上180对称分布,也是证明它们出自同一条生产线的证据之一。
6.P08手枪的枪管锥度最大直径为16.3mm,最小直径为13.5mm,与MP-18I冲锋枪的枪管锥度一模一样。
MP-18I冲锋枪可靠性高,制作简单,服役性好,经济实用...用过的人对MP-18I冲锋枪赞不绝口,而他们称赞的还不包括德国枪械检查委员会强制使用的P08蜗牛鼓。
Hugo Simais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双排单入式弹匣,并申请了专利。这个弹匣可以装20支9毫米巴拉本手枪。雨果·西麦斯试图在MP-18I冲锋枪上使用这种弹匣,但德国枪械检查委员会要求雨果·西麦斯为MP-18I冲锋枪配备容量为32发的P08螺旋鼓。
这一决定的目的是为了弥补MP-18I冲锋枪弹药容量的不足,但另一个问题是配备P08螺旋鼓的MP-18I冲锋枪不利于部队的远程攻击。P08手枪的螺旋鼓易碎,易破坏,价格昂贵,制造复杂。生产中过于依赖人工修边,需要工具进行装载。更吊诡的是,同样是鲁圣格公司的产品,其8发弹药容量的弹匣,由于弹匣上的突起,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装入MP-18I冲锋枪...有许多缺点。
虽然雨果·西麦斯的双排单进弹匣不如他父亲的作品,但鉴于德国枪械检查委员会的官僚作风,要求MP-18I冲锋枪必须采用鲁格的P08螺旋鼓,枪管轴线与弹匣槽轴线的夹角必须设计成与P08手枪相同。
更严重的问题是MP-18I冲锋枪的供弹口位于枪身左侧。所以插入P08手枪螺旋鼓后,枪身质心严重左移,后果可想而知。雨果·西麦斯为了减轻全枪重量,平衡质心,缩短了枪身长度,这就要求子弹与鼓的接口处必须加装加强套。因为如果没有加强套,滚筒在正常进给位置会失去定位点,然后插入枪内过深,枪就不起作用了。
MP-18I冲锋枪简洁的设计,便于战场上的维护。它分解的第一步和所有枪械一样:检查膛内是否有子弹。确认膛内无子弹后,将枪栓推到前面位置,用拇指按下弹壳末端的卡扣,打开弹壳。这个动作过程类似于操作单发装弹猎枪。将箱盖旋转1/8圈,然后取下箱盖取出反冲弹簧,向后拉手柄取出螺栓。然后,将撞销从螺栓中拔出。组合动作是向后做分解动作。
枪栓装入表壳时,要扣动扳机,防止铁片掉落,为枪栓让路,才能顺利装上枪栓。卸桶的过程并不复杂。先用木锤和冲头卸下瞄准镜,然后可以拧出散热盖,卸下枪管。装桶时一定要注意,装桶坡度一定要对准装桶位置,提壳钩槽和甩壳架的分布是180,以保证装桶后枪栓在前位时提壳钩能顺利进入提壳钩槽。
MP-18I冲锋枪射速低,易于控制长点射,但不具备单发功能。一般来说,MP-18I冲锋枪每次扣动扳机至少能射出三发子弹。这说明MP-18I冲锋枪的铁簧力太弱,无法在两发子弹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回铁。
MP-18I冲锋枪的枪托对于中等身材的人来说有点矮。射手瞄准脸颊时眼睛离门太近。枪采用窄的“V”形缺口门,瞄准镜是宽的梯形。虽然有利于捕捉近处快速移动的目标,但不足以瞄准远处的小目标。
总的来说MP-18I冲锋枪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将螺栓拉至后部位置时,顺时针旋转螺栓拉柄,使其卡在箱盖的安全槽中。此时,即使锁舌拉柄在外力作用下撞出安全槽,锁舌也会卡住锁舌,使锁舌无法重新进入。
但是MP-18I冲锋枪和其他类似设计的冲锋枪一样,有一个不可克服的缺点,就是不能保证枪在闭膛位置和弹筒插入到位时的安全性(武器处于闭膛状态,避免碎片通过抛壳窗进入枪内)。在这种状态下,一旦有外力打在枪托上,即使士兵越过战壕,也有可能走火。
这是因为在撞击的过程中,枪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后坐,越过子弹进入位置,但没有到达铁块阻挡位置,然后重新进入并开火。在意识到这种危险后,一战后的MP-18I冲锋枪都装有保险机构,将枪机锁在封闭的枪膛里。
MP-18I冲锋枪虽然整体结构很简单,但设计师在针的设计上却是锦上添花。MP-18I冲锋枪的撞针是单独的零件。与枪栓装配后,其尾端与复合弹簧连接,使撞针在复合弹簧的压力下始终从枪栓前端伸出。从实际效果来说,这种设计和传统的定针没什么区别,只是实现的手段要复杂得多。后来在MP-18I冲锋枪的改进中,将撞针改为固定式,枪机尾端直接与复簧连接。
关于一战时期德国MP-18I冲锋枪的产量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数量相差很大,从3000支到35000支不等。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战时期MP-18I冲锋枪上的序列号应该是一个可靠的依据。
从保存下来的MP-18I冲锋枪来看,枪上的序列号基本分布在50-3000之间,说明当时MP-18I冲锋枪的产量应该在3000支左右。
不考虑具体数量,那些分发给特训队的MP-18I冲锋枪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一部分分配给了负责守卫战壕的士兵,而这些士兵更擅长在掩体内用马克沁机枪互相射击,MP-18I冲锋枪在他们手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投入战斗的3000支MP-18I冲锋枪有相当一部分被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