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由来,七夕习俗。
“中国情人节”源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中国的情人节总是和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非常美好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传说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的牛家庄有一个聪明老实的小伙子。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不得不和他的哥哥和嫂子住在一起。他的嫂子马史很恶毒,经常虐待他,强迫他做很多工作。有一年秋天,他的嫂子强迫他放牛,给了他九头牛,但他被告知要等到他有了十头牛,于是牛郎没办法,只好把他们赶出了村子。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仙女们一起做游戏,在河里洗澡。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认识了织女,两人情投意合。后来,织女偷偷来到人间,成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野蚕分发给大家,教大家养蚕、吐丝、织鲜艳的绸缎。
牛郎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很幸福。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让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了天堂,恩爱夫妻从此分开。
牛郎是没有办法上天的,还是老牛告诉他,他死后可以用自己的皮做鞋子穿上天。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子,带着他的孩子。眼看就要追上,恐怕太后把头上的金钗拔了,一个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边,只能相对而泣。他们的忠诚感动了喜鹊,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搭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王太后别无选择,只能允许他们在每年的7月7日见面。
后来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时,姑娘们会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希望能看到他们的一年一度的相会,祈求上苍让自己也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祈祷他们能有美满的婚姻,于是就形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相会”的美好寓意
《七夕相会》是一部精美的传奇之笔。这种神奇而神秘的想象似乎近乎荒谬。正是在这种想象和荒诞中,人的勇气和力量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人的愿望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见面日期被安排在“七七”节,被认为极不寻常,除了包含了人们美好的期待和期许,显然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绝非偶然。
首先,人们对“七”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与数字崇拜有关。
不仅中国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不仅常见于民间文学,也常见于宗教仪式和经文中。
佛教中有释迦牟尼七天变脸成功的传说。
基督教说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了一切,所以一周有七天。
伊斯兰教把天堂分为七层,分别是纯银、纯金、珍珠、白金、红宝石和高不可攀、说不出的圣光。
古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认为天空中有七颗神圣的星星:太阳、月亮、木星、金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现在西方世界仍然推崇所谓的“七德”,回避所谓的“天罚七宗罪”;阿拉伯人还是喜欢用“七”来骂人;日本人经常祈求所谓的“七福神”保佑;中国说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惧、惊;光有七种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声谱有“七调”:宫、商、角、征、羽、变宫、商;宝藏中有“七宝”;金、银、玻璃、蜻蜓、玛瑙、琥珀、珊瑚。
另外,立体化学理论中有“七味”,人的记忆常数是七;诸如此类。
可见,对“七”的崇拜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一个“七”是不寻常的,那么由两个“七”组成的“七七”当然更加神秘。中国古籍记载,“七月粟熟,初七为正数,故麋鹿珍贵”(《太平玉兰》(卷31),“七月七日是吉日”,故视为庆祝秋收的吉日,汉魏时视为集会游乐之日。那一天也是天宫仙人聚会的日子。《续和》中“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学归宫”。当然,更多的是把这一天看作恋人相遇的美好日子。《汉武故事》叙述汉武帝与西王母五次相见,每次都是在七月七日。以后牛女的日期被“创造了恋人相会的太后”定为七夕,真是人们对“七月七日”的期盼,以及“七月七日”所包含的一切美好寓意。不得不说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民俗学专家王俊岭先生认为,“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正是因为有很多关于中国情人节的传说,情人的相遇,牛和女孩的相遇才最终放在了这样的一天。至于与中国情人节有关的习俗,乞求孩子,乞求聪明,乞求所有的幸福都来自于此。
七夕的习俗
逢年过节的夜晚,人们要么抬头观看鹊桥上牛郎织女的相会,要么在瓜果架下的天空中偷听他们相遇时的爱情故事。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样的七夕节活动,各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都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最常见的习俗是妇女在七月七日晚上进行的各种乞讨活动。下面简单解释一下。
据史料记载,七夕的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女子常于七月七日在楼上放七孔针,人皆之”,这是我们所见古代文献中最早的乞巧记录。在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女性的乞巧被反复提及。唐代王鉴写了一首“群星璀璨明珠,宫娥忙乞机巧”的诗。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太宗和妃嫔每次七夕在清宫设宴,宫女们都以自己的巧思乞求。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旧俗中,七夕前几天,先在一块小木板上施一层土,撒上谷子的种子,使之长出绿苗,再在上面摆上一些茅舍和鲜花,使之看起来像天舍人的小村庄,称之为“壳板”,或者把绿豆、红小豆、小麦浸泡在磁碗中,等它长成寸寸嫩芽,再在上面摆上红红的花。南方各地也叫“泡泡聪明”,发芽的豆芽叫聪明芽,连针都换成了聪明芽,丢在水面上乞求聪明。蜡还用来塑造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鹫、鸳鸯等动物的形状,浮在水面上,称为“浮在水面上”。还有蜡做的婴儿玩偶,妇女可以买回家,浮在水土中,以示对子女的吉祥,称为“化生”。
拜织女:“拜织女”纯粹是女孩子和女青年的事。大多是提前和朋友或邻居约好五六个人,最多十几个人,共同举办。仪式在月光下举行,桌上摆着茶和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有几朵花,用红纸扎着,插在瓶子里,前面放着一个小香炉。然后,约好参加织女祭拜的女青年和少女,会斋戒一天,洗澡,准时来到主人家。在案前烧香之后,大家会围坐在桌前,一边吃着花生和瓜子,一边对着织女签沉思自己的想法。如果女生想变漂亮或者嫁个老公,女青年想早点生孩子,可以默默向织女祈祷。玩到半夜。
白魁星:据说7月7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学,想出名的文人特别崇拜魁星,所以七夕一定要拜他,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试成功。魁星主是魁斗星,是二十八夜中的魁星,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是魁星或冠军。在古代,读书人被称为“天下最伟大的读书人”或“一举夺冠”,因为魁星掌管考试。因为魁星可以影响秀才的考试运气,所以每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秀才们都要郑重祭拜。
台湾省祭拜“床妈”:除了七娘之外,台湾省还经常在七夕准备一小碗油饭在房间里祭拜“床妈”,应该有类似的意思。生儿育女是女人不可替代的责任,那么这种神?她们也是女神;女神与女信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缓解了女性在承担母性时的焦虑和恐惧。“床妈”是孩子的保护神。7月7日是床妈的生日。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当晚在孩子睡觉的床边拜床妈妈。供品有:油饭、鸡酒(或香油鸡)、烧“四方金”、“床母衣”。拜床母不能太久,不像一般的拜,要三巡酒。供品摆好,香火点燃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后撤供品。希望孩子快点长大,不要崇拜太久。
巧妙的尝试飘针:7月7日是“妇女节”。少女捧着坛子里的水对着太阳,中间飘着针,拍下水中影子的照片来试招,复活果实,争夺“讨招”。
用树液洗头,用花染指甲:很多地区的年轻女孩喜欢在节日用树液洗头。据说不仅能年轻漂亮,未婚女性也能早日找到老公。用花草染指甲也是节日娱乐中大多数妇女儿童的爱好,也与生殖信仰密切相关。
《听南瓜棚下窃窃私语》:在绍兴的农村,很多女孩子都会在这个夜晚偷偷的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如果他们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牛郎织女相遇时的呢喃,那待嫁的姑娘将来就能得到这份永恒的爱情。
抓露水:在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抓露水。传说七夕的露珠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果把它放在眼睛和手上,它能使人变得敏捷。
直到今天,七夕仍然是一个浪漫的传统节日。但许多习俗已经弱化或消失,只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传说在民间流传。
七夕的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七,故称之,亦称七。
香火日:相传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织女要盛装打扮,涂脂抹粉,甚至闻香满天,故名。
星期:牛郎和织女地位特殊,一年只能见一次面,所以这一天叫星期。
桥西:因为七夕有讨巧的习俗,所以叫桥西。
妇女节:中国情人节之所以叫妇女节,也叫女生节、女生节,是因为女孩子们崇拜神仙,求小聪明,争小聪明。
蓝夜:农历七月在古代称为“蓝月”,所以七夕也叫“蓝夜”。
儿童节:因为讨巧、讨书等习俗多由女生和男生来做,所以叫它。
穿针节:因这一天有穿针的习俗而得名。
中国古代七夕诗词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一(韩)佚名
遥远的牵牛星,娇娇河汉女。
摸摸你的手,做织布机。
终日无章,泪如雨下。
河水清而浅,差异甚多。
水与水之间,脉脉无言。
七夕之夜女宋(金)佚名
格雷斯福永远不会死,
告别纪念日。
蚕不结茧,
通宵挂丝。七夕(唐)白居易
朦胧的云和洒满月光的天空,
秦汉之秋也是如此。
多少欢乐和仇恨,
年复一年,在这个夜晚。秋(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一个小风扇飞向萤火虫。
白天的夜晚像水一样凉爽,
坐着看牵牛花和织女星。七夕词(唐)
在长安,月如修行,这一夜家家持针线。
仙衣玉佩自知,但天地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归隐,瑶台金阁数萤。
班基这一晚上心事重重,河汉半夜看斗牛。鹊桥仙(宋)琴馆
薄云灵动,飞星传怨,银汉暗渡陈仓。
在秋露秋意的第七天,该见面的见面了,多是世间的那些在一起的人,而是容颜夫妻。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可以顾桥回家了!
如果两人感情长久,还是早晚的事!七夕(唐)许宁
鹊桥很大,
玉佩千声传零陵。
还有上了年纪的客人,
失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董军(明)汤显祖
玉堂开春,
新词唱牡丹亭。
没有人会难过,
捏谭痕教小玲。
相关话题:七夕情人节话题